从破产到崛起,漫威厉害在哪里?最好的生意,其实是贩卖“梦想”

从破产到崛起,漫威厉害在哪里?最好的生意,其实是贩卖“梦想”

漫威的成功,是所有“理想主义者”共同堆砌起来的成功。

这其中不仅有斯坦·李、画师、导演、演员,还有那些怀揣“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之信念的你我他。

时光荏苒,或者你年少时梦想的小宇宙已经浓缩在了阴暗的角落,但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小宇宙组成了一个共同体:我们的“理想国”——漫威宇宙

不再有生活琐碎的烦扰,不再有工作的忧愁,你的“理想国”,是基于合作、奋斗、幽默、悲壮与成功的无限可能性。

漫威——靠“理想”崛起

漫画业是一个很神奇的行业,从来不会有人通过漫画去表现家长里短、生活琐碎的现实世界。漫画,几乎都是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一切事物、英雄人物与理想。

如果说理想是企业经营所必需的使命、愿景的代名词,那么漫威最不需要的就是“理想”了。因为它做的就是把每个人心中的理想描绘出来的生意。

漫威本身,就是“理想”的代名词

【理想——击败纳粹】

漫威于1939年成立,它的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美国队长,诞生于1940年。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饱受希特勒纳粹的摧残,虽然美国在1941年珍珠港袭击之后才加入战场,但是美国队长早就开始“暴揍希特勒”了。

这是当时充满正义感的人具有的普遍理想——既然没办法上战场,就在漫画里痛揍纳粹吧

从破产到崛起,漫威厉害在哪里?最好的生意,其实是贩卖“梦想”

美国队长痛揍希特勒

当时的《美国队长》有多火?第一期发行,就卖了100万册。根据统计,它的读者主要是18-24岁的青年人,后来美国参战,这些年轻人就是读者《美国队长》,幻想着击败纳粹而走向战场的。

更有趣的是,当时美军大量征订该漫画,《美国队长》随着军需物资被送到前线。可以想象,在冬季凛冽的欧战战场,还有比一部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漫画更能让士兵振奋的吗?

【理想——“我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也想成为英雄”】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当代的一个分水岭,年轻人当中出现了一股不可遏制的反主流文化,反对正统社会,反对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尤其是中产阶级价值观,反对宗教,反对保守,总之是妈妈教育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

“垮掉的一代”——他们的理想在哪里?“谁说英雄都是完美无缺的?我很差劲,但是我也想做英雄”

这是冷战时期美国青年无法说出口的呼声。在那个压抑的时代,每个人的情绪都有一些敏感与压抑,年轻人需要宣泄的渠道。

终于,在斯坦·李笔下,《神奇四侠》出现了。最关键的是,他们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个性鲜明,互相不服气,经常爆发冲突。但是他们依然亲密协作,和邪恶势力作斗争,拯救城市,保护人民。

反观当时竞争对手DC的英雄人物——超人,因为找不出缺点而被年轻人抛弃。毕竟,我本身就不完美,怎么可能被一个完美的英雄感召呢

漫威在《神奇四侠》上大获成功,进而推出了一个更火爆的IP:优柔寡淡、情绪化、内向又缺乏自信的大男孩形象——蜘蛛侠,这也是当时众多美国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从破产到崛起,漫威厉害在哪里?最好的生意,其实是贩卖“梦想”

回看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理想是什么?是个性化,是与众不同,是被社会和他人承认。他们需要代言人,这个代言人要和他们走的足够近——该有的缺点都要有,但是有要足够高大——怀揣理想,永不放弃。

失去“理想”的漫威——破产

如果漫威可以按照自己的初心走下去,持续有好的作品提供给读者,良好的发展势头没有理由停滞。在20世纪70年代,漫威宇宙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了,作品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漫画的销量快速增长。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环境出现了一些变化。

电视、电影逐渐开始普及,相比于漫画,它们的带给观众的体验大幅度上升,整个漫画业开始萎缩。当时的漫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1986年,漫威被新世界影业收购,成立了漫威娱乐集团,开始向电影行业进军,争取把众多IP人物搬上荧幕,虽然后来效果不佳,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让漫威急转直下。

1989年,资本家罗纳德·佩雷尔曼收购了漫威娱乐集团,漫威的倒霉日子终于来了。

据说,罗纳德收购漫威之后才知道,原来超人和蝙蝠侠是DC公司,并不属于漫威。这位擅长资本运作的大佬唯一目的就是通过把漫威做上市赚钱。这个时候,漫威已经无理想可谈,充满公司的都是意图掏空读者钱包的营销手段。

在新老板的带领下,在新技术(电视、电影)逐渐普及的环境中,漫威把漫画销量不断的做到新高度而掩盖了行业转型的客观需求。

90年代初,漫威每一本漫画书中都会附送一张小卡片,读者如果想要集齐所有的卡片,就必须要多次购买重复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小浣熊方便面”式的营销。这种营销方式让漫威的作品大卖,但是不可逆的伤害了读者。

随着电影电视的持续冲击、漫威作品质量的持续下降,硬核粉丝也扛不住了。最终漫威漫画销量暴跌70%,濒临破产的边缘。

雪上加霜的是,新老板佩雷尔曼上任后一直开启“买买买”模式,到处并购进行资本运作,两年间,漫威花在并购上的钱就有7亿美元。

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漫威申请破产,有用众多英雄IP的公司,最终没能拯救自己——垮掉了。

重新拿起“理想”的武器——涅槃

漫威的灵魂是什么?不是大牌导演,不是炫酷的电影特效,而是承载了近100年中,年轻人内心的憧憬与渴望的众多IP。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中年人变成了老年人,但是每当提起他们年轻时代的梦想和冲动,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而漫画,抑或是电影,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而已

从破产到崛起,漫威厉害在哪里?最好的生意,其实是贩卖“梦想”

1998年,经过法庭的审判,破产的漫威和玩具公司ToyBiz合并,原老板佩雷尔曼被踢出局,漫威迎来电影的新时代。

从2004年开始,漫威正式开始规划自己拍摄电影。通过抵押10个漫画人物的版权,漫威从美林银行融资5.25亿美元,孤注一掷拍摄《钢铁侠》。

2008年,首部漫威宇宙电影《钢铁侠》与观众见面,在全球收割了6亿美元票房,至此,漫威宇宙的大幕徐徐拉开,到目前为止,漫威宇宙系列电影全球累计票房超过180亿美元。

此处应有钢铁侠图片,但是免费库中没有

问题是,为何漫威转型拍电影如此成功?其中是否有一些极具创新的想法或者营销手段?答案是,没有。

或许答案让人失望,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漫威向电影转型的路看似艰难,但是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没有找对电影制作的正确途径。

开始它通过对外授权,出卖IP的方式和其他电影公司一同制作,但是往往难以保证质量或者大卖之后漫威的分成极少,直到开始自己拍摄电影,一切变得顺风顺水。

正如之前分析的:漫画或者是电影,只是一种情感的承载形式而已。漫威生意的本质,即那些承载了众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在青年时代的梦想的IP,才是他们内心不可名说的小确幸。

换句话说,不论是漫画、电影或者开发出一款游戏,只要它能够把其中的情感表现出来,都会成功。

展望漫威——所有人的“理想”之应许之地

回想一下你的人生,有多少次冲动想进入到动漫、电影、游戏所塑造的世界里?

你幻想有一天可以收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通知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击败伏地魔;

你幻想行走在金庸的江湖世界,能够像张无忌一样拿到一本武学秘籍,开启行走江湖的人生;

你还想跳进《魔兽世界》,用尽力气吼出那一句:“兽人永不为奴!”

再或者,你要行走于宇宙,成为《复仇者联盟》中的一员。宇宙太过广阔,每一个星球的剧情都充满的期待和想象,你想变成蚁人?蜘蛛侠?或者美国大队长,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你找到了自己理想中世界的样子。

人的种种痛苦来自与现实与期望的反差,而漫威所提供的,就是期望的慰藉之所。

二战时期的年轻人,渴望世界和平,击败纳粹,《美国队长》成为了寄托。

冷战时期,人们需要被他人所认同,承认不完美的存在,《蜘蛛侠》成为了寄托。

现在,我们需要自由,想要摆脱生活的琐碎和他人的期望——做真正的自己,漫威宇宙成为了寄托。

那么,未来漫威会有怎样的演变形式呢?

在漫画时代,读者们的到的是视觉的满足;电影时代,是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满足。如果看过电影《头号玩家》,就会想象到,未来漫威宇宙最有可能的演化方式是VR游戏。

你会成为漫威宇宙中的一员,你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你决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那是一个看似虚拟的真实世界,每个人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只要到了那个时候,漫威才是真正的理想应许之地。

启示

漫威的发展历程,始终有一条主线,就是描绘出了人们心中理想世界的样子,给予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观众)无法自拔。

启示1:创业,要选择跑道足够长的生意

一百年后,漫威是否还会存在?如果漫威再次倒下,最有可能是经营不善而不是需求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始终在得到,也在失去。获得财富的同时,失去了闲暇;得到闲暇的同时,也收获了无聊。有一些事情是确定性的,那就是人类的理想和客观世界的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不会消失。漫威赚的,就是给这条“鸿沟”架桥的钱。

只要人类不消失,这门生意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启示2:锚定的是目标,关注的是实现手段

从漫画到电影,目标没有变,但是实现手段变了。漫威的破产,一是佩雷德曼的急功近利,再就是转型电影的阵痛。漫威本来有机会实现平缓过渡,慢慢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但是佩雷尔曼的出现,让转型变得及其剧烈最终只能通过“破产”实现蜕变。

如果你已经在一条跑道足够长的赛道,那就锚定目标,但是要时刻关注实现目标的手段。就像“出行”这件事,从路边寻找出租车到滴滴打车;餐饮,从去餐厅到叫外卖。颠覆你的不会是足够长的赛道,而是手段。

启示3:构建生态,从星球到宇宙

如果漫威的电影是单独的系列而不是完整的宇宙,是否还能如此火爆?比如把成百上千个英雄IP都拍一遍,结果可能不错,但是不会如此成功,因为宇宙是没有边界的。

媒体研究机构Rentrak的高级媒体分析师认为,“创建宇宙比起电影的系列化,对观众更有吸引力,也更全面”。

这一点和我们的认知相符。网络游戏《魔兽世界》,金庸的江湖,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都各自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宇宙”。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如果未来以上的作品需要继续扩充,可以非常自然的加到这个宇宙当中去而没有违和感。或许这就是现在的电商、物联网都在讲生态的深层次原因。(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