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趣味教學模式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社會的發展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生正處於心理成長期,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新式課堂的同時也無法契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因此為了提高綜合教學能力,以初中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引入趣味教學就成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字:趣味教學; 初中語文 ; 應用

引言:

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採用“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課堂整體以教師的授課為主體,學生作為參與客體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此類課堂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嚴重抑制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題的主觀能動性,導致了多數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課堂效率低下。因此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新課程改革指導下,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趣味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

一、語文課堂上的趣味教學法

由於初中生還未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會受到外界環境的誘導。當語文課堂非常枯燥時,大部分學生會就表現出興趣缺缺的樣子;偶爾課堂上出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那麼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很容易被轉移。針對這一現象應該因勢利導,將教學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現出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好動,那就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如學生作業中常出現的病句和錯別字現象,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教師片面地誤判了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對於知識面似是而非的認識。這個時候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找“判斷錯別字比賽”、“識文斷字”等遊戲,對找錯別字又快又準的團隊實施獎勵,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的同時加強了師生交流,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一舉數得。除此以外,還有詩歌朗誦、演講比賽、故事會等形式,讓學生以遊戲的方式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感受漢字和語言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二、趣味教學法在初中課堂上的運用方式

運用趣味教學法的語文課堂,教師以啟蒙引導為主,課堂的參與主體則是學生。教師以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切入點,巧妙地將問題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提出來,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不再枯燥而是一種有趣的遊戲。

教材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討論和開發,利用其天馬行空的發散思維對文章的後續及人物的結局進行合理的推理甚至是自由設計。具體的過程就是一篇新的文章交到學生手裡,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後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式講解,同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場景,續寫或者改寫文章結局。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引導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自主參與的成就感。比如眾所周知的安徒生童話《醜小鴨》,文章講述的是一隻天鵝在鴨群中成長,卻因與眾不同而遭受排擠的故事,最終醜小鴨化身白天鵝。那麼在課堂講述的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甚至可以分組對經典片段進行排練,對特別突出的團隊進行嘉獎。那麼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相信會對課堂更加認同,也更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多媒體課堂與趣味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成為了現代教學的一大特色。多媒體技術拓寬了課堂教學的感官視角,使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接觸到教學內容。傳統教學因為單一的授課模式使得教學效率大打折扣,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課堂內容更加直觀地體現在學生面前,尤其是對於活潑好動的初中生而言,生動的圖片和豐富的屏幕信息更易產生吸引力。多媒體課堂無疑是趣味教學法實施的一大利器。比如說枯燥晦澀的文言文教學,利用多媒體課堂將與之有關的歷史人物進行幽默風趣的演講,小視頻、圖片、漫畫等形式,給學生視覺享受的同時,也能領略到文字的韻律。

四.結束語

語言和文字是漢語教學的主體,更是中華民 族偉大的歷史傳承。作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擔負華夏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是必不可少的,而語文課堂的優化升級則是教育行業必須完成的任務,母語教學必須走在課堂教育的前列,趣味課堂的引入無疑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郭春華.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科教論壇,2012(24).

[2]趙方圓.初中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J]語文教育研究,2013(37).

[3] 次仁央拉.素質教育下的初中語文創新教學[J] .讀與寫,2013(20).

淺談趣味教學模式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