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的決定性因素:自我剋制和自我寬容

一直以來我都把心理因素看作是交易中的決定性因素,同時把“自我”又看作交易中決定性的主體。主張運用認知的方法不斷認識自我、疏導心理,在一條有核心卻又中庸的理念線上持續展開自我的交易事業,既快樂又有期待的等待屬於自我的機會和成功。

這裡有幾個比較能體現我所希望講述的觀點和主題。

“有核心的”

為什麼交易者會在許多時候告誡自己不去做某些交易?為什麼反思總結虧損的時候,常常指出來自己的一些所謂的錯誤舉動?又或者為什麼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經常提出一些與他人相反的觀點和建議?

這都是因為一個交易者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認知和偏好,所有問題的提出,都是因為外界或自我行為與這些自我認知和偏好互相沖突而產生。

不同狀態和經驗的交易者會存在不同的“固執程度”:時間長、經驗足的人會更傾向於堅持自己的觀點,因為長時間的交易使其對自我有更多的信心;而時間短、經驗淺的交易者則可能更容易接納他人的觀點和理念,這種衝突的程度會降低。無論是淺還是深,都說明每個交易者都是“有核心的”,也都不可避免會有與這個核心不匹配的衝突,無論是與他人觀點上的還是自我行為上的,都會對交易者造成心理的掙扎和衝擊。

於是“自我控制”便成為了大家經常需要重複的思維和行為,也就是所謂的將一些與自我核心的所謂不良行為、觀點進行壓制和去除,是一種自律、自省的行為,普遍被認為是良性的交易提升過程,在投資者心目中站在褒義的一邊。但是事實卻是這樣的“自我剋制”過程基本都是極其痛苦的,因為沒有人願意受到約束、沒有人願意違背自身的本欲。

所以我們通常在交易中所學到的一些所謂的良好經驗比如:順勢、輕倉、勤奮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自我剋制”的某一部分,它們披著羊皮卻可能在交易者心理幹著狼的行徑,儘管它們確實是前人總結的金玉良言,也確實是一隻羊。對應的,我們在交易中還會學到聽到一些所謂的不良經驗比如:逆勢、重倉、懶惰等等,這些其實是站在“自我剋制”對立面的某一部分。

因為它們代表了對人慾的放縱,它們披著狼皮但是卻在交易者心理幹著羊的活兒,儘管它們確實是一隻狼。

交易者因為有“自我核心的”交易述求和體系,所以需要“自我剋制”,反過來,交易者又因為有“中庸”心理情緒的述求,所以需要“自我寬容”。

“中庸”

如果把對自我交易核心的追求而產生的“自我剋制”比作剛,那麼適當的中庸心理情緒而產生的“自我寬容”便是柔,兩者可以是有主次之分的,並不一定要求均衡對等,但只有兩者共同運行的剛柔相濟,才能被大多數交易者所承受並長期運用。

比如前段時間瘋狂上漲的ta,令許多看多並且持有浮盈多單的投資者信心十足,使得他們會對在此期間看空並試圖做空的交易者產生不屑的情緒,這便是過剛的表現,顯然的,但凡ta存在一定的成交量和一定的波動,便能夠說明市場的多空博弈仍在繼續,否則做多的人又何以開倉做多?價格又何以能延續向上?所以適度的中庸、適度的寬容便應當是合理的存在,是幫助自我冷靜的下來良好方法。

又比如許多非短線的交易者,在開倉的過程中非常追求進場價位的精確,常常因為錯失一些好的交易機會而捶胸頓足,進而在後面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在堅持交易計劃的同時備受內心折磨。這同樣是一種過剛的表現,因為承受著極大的心理折磨去博取的不過是一件不確定的概率事件(堅持既定點位與否和交易盈利與否最終都是以概率形式變現出來),既如此又何不略微柔一些,為何不通過對倉位的調整、止損的調整等其他方面的調整對這個交易策略進行適度的中庸呢?

適度的對自己寬容,便是對自己交易事業的寬容,才能更走得更加長遠。

因此剛柔兩者共同作用、達到一個適度平衡的時候,自我才能將交易中種種相悖的東西融合到一起,實現交易事業的長期存續。有人會問,這個平衡應該在哪裡?而我想表達的是每個人的平衡點都是不同的,因為性格不同、經驗不同、以及其他許多的不同。

比如兩個同樣喜歡用突破手法做交易的交易者,一個性格隨意且經驗充足,對所交易品種特性也是十分熟悉,那麼他可能通常只是選擇部分喜歡的突破形態進行追單交易;而另一個交易者性格堅強、生活規律,那麼他可能通常是見到突破形態、且形態不是特別違背經典理論的時候就追單進場交易。同樣的交易策略,前者比後者更柔一些或者說後者比前者更剛一些,於是做出了不同的結果,但重要的是任何人都無法斷言孰優孰劣,因為這本身就是概率的遊戲。但是試想一下,既然結果一樣不分優劣,那如果兩個人將方法倒過來會如何呢?顯然兩個人都會痛苦不堪,自然好事不能長久。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剛柔的均衡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兩者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兩者以任何一個比例放在一起都沒有好壞對錯,只存在於是否適合你自己、是否能獲取盈利。

我們應當不斷磨練和尋找自己的“剋制和寬容”,為屬於自己的交易機會做好準備。

“等待”

“剋制和寬容”可以用在許多方面,比如對於中長線交易者來講,最痛苦的莫過於等待:等待開倉、等待平倉、等待止損、等待止盈,中長線交易者總是在等待中度過自己的交易生涯,因為這類人需要的是中長線的趨勢行情,需要用長時間的頭寸持有來換取利潤,更需要在震盪無序的行情中做一直沉默克制。這其實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能夠完美自我剋制的交易者基本沒有,能夠完全自我寬容的交易者也是鳳毛麟角,我們需要在其中找到一個剛柔的平衡。

比如自6月底以來,我認為商品開始進入一個偏強勢震盪的格局,又或者自上上週開始,我認為商品開始由強轉弱進入一個向下區間下沿震盪整理的格局,無論是哪一次預判,也無論正確與否,得到的結論都是令人心碎的“震盪”格局,因此自我剋制開始佔據心理主導,因為對於一個需要中長線行情的交易者來講,震盪行情是不需要去參與的,它不符合“自我核心”的述求。

但是當各個品種從6月開始到現在此起彼伏的漲跌波動的時候、錯失大把利潤的時候,這種“自我剋制”變的及其艱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達到一個極限的狀態,隨時可能失控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比如輕易改變自己的預判盲目追高或追空、為了得到錯失的行情而重倉交易等等,那麼此時在認清自我核心的前提下,適當的自我寬容就非常必要。

比如用極小的頭寸做做短線,過過手癮、比如離開盤面給自己放個假、比如按照自己覆盤的結果找找盈虧比不低的品種做做震盪等等。這樣寬容自己之後,這個等待的過程會變得容易許多,卻又沒有丟掉自己應該堅持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最近在達人觀點中窮在反覆強調不要忘記整體格局預判、不要過於樂觀和悲觀的原因,我們可以手裡做著自我寬容的事,但時刻不忘進行自我剋制,剛柔兩者在自我尋求的平衡中和睦共存。

用自我剋制始終規範自己的交易行為,用自我寬容不斷疏導自己的心理痛苦,兩者是可以和睦存在的,當過度剋制不能承受的時候,就對自己寬容一些;當過分舒適過於快樂的時候,就對自己剋制一些,循環往復,在漫長的交易事業中總可以等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尤其近期行情在個人眼裡看是特別難受的,在此與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