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是不愿意改变,还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

北纬可爱多


我觉得与年龄无关。

无论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有这两点存在——不愿意改变或者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是否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愿意做出改变,这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包容的心态、持续学习的观念以及自我反省、辩证思考的能力。

举个例子:家里有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喜欢跟着爷爷睡觉,爷爷很喜欢听一些音乐,晚上睡觉前听的音乐有一点点吵,妈妈觉得睡觉前应该给孩子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孩子良好睡眠,于是就走过去轻轻的说了一句:晚上还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比较好。说话的态度也很温和,没有强制和命令的语气。但是爷爷听了这句话就非常生气,以为是媳妇看他不顺眼,还管着他听什么音乐。虽然没有找媳妇吵架,但是自己在一边儿喝起了闷酒。儿子下班回家,跟儿子发了一顿脾气。

有些人不懂别人只是就事论事,也不考虑这句话的初衷,而是习惯把别人的意见单纯的看做是对自己的不满,对于别人的意见总是做出很情绪化的反应,要他接受意见当然很难。

有些人也许愿意接受意见,但是不愿意改变,是因为有懒惰、恐惧、得过且过的心态。改变总是比维持现状要痛苦。

当然,年龄越大,就越容易有这样的问题。

希望我们无论什么年纪,都可以做勇于改变,不断进步的人。


家有两头小狮子


二种想法都有。


山雨欲来风满楼2020


人到中年四十而不惑。一般已形成了自己独自的见解和风格。要想改变也不是容易的事。人道:江山易改丶本性难移!

但人一定不要满足现状,要与时俱进。就要坚持多学习丶多思考,这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要听得进朋友亲人的忠告,要善于接受新时物。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加强各方面的才干,才能士别三日,当可刮目相看。

秦末刘邦40好几了,还是个小亭长,娶了黄花闺女吕雉,还给人家苦日子。县干事萧何就常常开导他:大丈夫不能整日打牌喝酒,要关心天下大事。

刘邦最初不以为然,今日有酒今日醉。后来押送劳役丶犯人,看见家属痛哭流涕,才猛然感叹:百姓安乐丶天下太平,多好啊!从此醒悟,关心时事。后来萧何丶曹参请他参加农民起义探讨会,刘邦才能有感而发,显露了爱国主义的才华,竟被众人一拥而上。

中年不惑,能否接受逆耳良言,大不一样。冥顽不化,一事无成。虚怀如谷,大有可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