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連跌7周,為何上市豬企卻賺瘋了?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吳昊暉

昨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公佈了一組豬價數據令人關注,截至3月底,全國豬肉批發周均價每公斤46.28元,連續7周下跌,與2月份創的高點相比,降幅達到9.7%。從價格來說,每公斤降了6塊錢。

事實上豬價下跌的確是最近行業的主旋律。根據新牧網豬價指數顯示,從3月9日以來,豬價就一直呈下跌趨勢,4月12日略有反彈,很快又繼續下跌。全國平均豬價已經從2月12日的19.77元/斤跌到如今的16.81元/斤。

一時間養殖戶都有點人心惶惶,高豬價從此一去不復返?今年養豬還能賺錢嗎?許多人開始對未來充滿了疑問。

豬價連跌7周,為何上市豬企卻賺瘋了?

我們首先可以看看另外一組數據。各位養豬賺沒賺錢我不確定,但是養豬巨頭剛剛公佈的一季報可是賺錢了,而且是賺瘋了。這可不是誇張。這是有具體數字為證。

傲農生物一季報盈利1.51億元,同比增長767%

金新農一季報預告利潤8000萬元,同比增長8.29倍

大北農一季度預告利潤5.1億元,增長14.13倍

唐人神一季度預告利潤2.3億元,增長41.64倍

跟這一個比一個浮誇的增長率一比,兩大巨頭,溫氏預計一季度利潤18.97億元,增長5.12倍,牧原一季度利潤45億元,增長9.32倍。雖然也是非常誇張,但竟然顯得增速稍微有點“慢”了。

豬價連跌7周,為何上市豬企卻賺瘋了?

巨頭們在實打實的賺錢,難道散養戶就真的沒賺?我們同樣看回豬價的整體走勢,稍微放長遠一點。將時間段拉長到豬價開始起飛的去年9月中旬。在這個大約半年的新牧網豬價指數走勢圖上,我們可以看見這輪波瀾壯闊的豬價行情中,有兩個明顯的頂峰,分別剛好是國慶後,和春節後。


這兩個高峰產生的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國慶和春節這兩個重要時間點的豬價肯定是要以穩為主的,而積蓄已久的能量在節後噴湧而出,必然帶來豬價的新高。正所謂花無百日紅,豬價有高峰必然就要有低谷,隨後的回調也實屬正常。

甚至不小心擊穿了一條重要的指標線,豬價指數跌破200,不過首先要弄清楚豬價指數200是什麼意思,新牧網豬價指數反映的是豬價和成本之間的關係,豬價指數100可以理解為盈虧平衡線,200其實已經意味著幾乎每頭豬都有接近一倍的利潤了,跌破200,其實也就意味著你少賺了那麼一點而已,繼續賺錢那是肯定的。


而關於最近這段時間豬價回調的原因,業界也是眾說紛紜。

1、許多人歸咎於國家加大了凍肉的投放力度。

根據統計,官方在今年已經先後投放了15次凍肉,雖然總量只有30萬噸。但卻給行業釋放出了一種信號,國家對豬價的調控是有決心的。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風向標。

豬價連跌7周,為何上市豬企卻賺瘋了?

2、另外一大原因就是消費的持續萎靡。

雖然已經在全面復產,但餐飲業的恢復較為緩慢,特別是不少餐飲企業因為熬不住已經直接結業了。而天氣轉熱,向來對於豬肉消費是一個不利因素。


3 、復養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

一方面是政府公佈的各種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數字都在環比增長。另一方面大企業的產能擴張至少在聲勢上是很猛的。

4、豬可能不多,肉多了。

根據近期北京新發地市場的數據:“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白條豬,單重普遍偏重,有不足10%的單重低於90公斤/頭;有70%的單重在90-100公斤/頭之間;有約20%的單重超過100公斤/頭,最重的可以達到130-140公斤/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