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南瓜灯e


【大别山鹰】答疑:赤霉病自小麦苗期到穗期都能发生,通常以穗期的危害性最大。小麦扬花灌浆期,病菌侵染麦穗,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枯黄色。被害麦粒灰白,淡黄或粉红,千粒重减轻,品质差,发芽率丧失。

防治赤霉病应采取“一降、二抗、三防、四抢"的措施:

【1】一降即通过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减小田间湿度,增加小麦抗逆力。

【2】二抗是选择抗病品种。

【3】三防是药物防治,是最后控制病害的关健措施。应在小麦齐穗至盛花期用药,花期用药对保证防效尤为重要。目前防治赤霉病仍以多菌灵类农药的防效最好,可用40%灭病威,每亩次200毫升;或40%多菌灵微粉剂10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00一15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

【4】四抢是及时抢割、抢收、抢脱和抢晒,避免病害继续感染为害,减轻损失。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大别山鹰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爆发性流行性的真菌病害,小麦赤霉病病一旦发生,小麦必定会减产,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对人畜有害,因赤霉病危害严重,常被称为小麦癌症。

1、小麦有什么发病症状呢?

小麦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开花至盛花期发病率最高。以穗腐危害性最大,其次为秆腐,苗腐发生不普变。穗腐发病初期,在小穗颖壳基部及小花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上产生粉红色霉层。

2、有什么发生规律呢?

赤霉病病菌除在小麦病残体上越夏外,还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越冬可通过带病种子,病残体和风雨传播,一般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便施氮肥,郁闭田块发病重病重,花期阴雨多发病重。

3、小麦赤霉病如何预防

①选择抗病品种,苏麦三3号,湘麦1号,扬麦4号,皖麦27号等,属于耐病品种,可因地制宜选择了。

②农业防治。合理排灌,收货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科学施肥忌偏施氮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小麦播种前可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若穗期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在齐穗期用药预防。若抽穗开花期气温正常,在开花前期用药预防,可每亩喷施40至45毫升30%丙硫菌悬浮剂每亩喷施12至15毫升,每生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或每亩喷施100至200毫升氰稀菌脂悬浮剂等。

综上就是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您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分享。

更多三农文章视频请关注 每天持续更新欢迎阅读转发


三农科普


小麦赤霉病又叫空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麦子生了赤霉病严重影响产量和麦子的品质,发生严重的赤霉病可能倒至绝收。

每年的小麦赤霉病都有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以及黄淮地区有时偏重,小麦赤霉病主要靠提前预防。如果田块中出现病源,肯定会倒至后期减产,这个时期正是预防的好时候。

我们这里每年都是提前用药预防,可是效果不佳,到收割后麦粒中有很多品相差子粒不饱满的,也有很多因素的存在。

小麦现正在扬花期,这里温度很不正常,使往年的菌类又开始发芽,这时候要是遇到阴雨天气,菌类粘入花粉上,早期出现黄褐斑点。我时如果不打药,慢慢的将扩散至整个麦穗,并扩散至整块田!

要做到早期预防,麦子扬花了就开始用药,见花打药,预防为主,适量用药。

目前对待小麦赤霉病主要的用药还是多菌灵,适当加入小麦营养素。因为赤霉病不是单独出现的,往还有白粉病,锈病以及蚜虫。也要加入杀虫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