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黴病應該如何防治?

南瓜燈e


【大別山鷹】答疑:赤黴病自小麥苗期到穗期都能發生,通常以穗期的危害性最大。小麥揚花灌漿期,病菌侵染麥穗,在個別小穗的穎殼上出現水浸狀,淡褐色斑點,後逐漸擴大,呈枯黃色。被害麥粒灰白,淡黃或粉紅,千粒重減輕,品質差,發芽率喪失。

防治赤黴病應採取“一降、二抗、三防、四搶"的措施:

【1】一降即通過清溝排漬,降低地下水位,減小田間溼度,增加小麥抗逆力。

【2】二抗是選擇抗病品種。

【3】三防是藥物防治,是最後控制病害的關健措施。應在小麥齊穗至盛花期用藥,花期用藥對保證防效尤為重要。目前防治赤黴病仍以多菌靈類農藥的防效最好,可用40%滅病威,每畝次200毫升;或40%多菌靈微粉劑100克;或40%多菌靈膠懸劑100一150毫升,兌水75公斤噴霧防治。

【4】四搶是及時搶割、搶收、搶脫和搶曬,避免病害繼續感染為害,減輕損失。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個人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爆發性流行性的真菌病害,小麥赤黴病病一旦發生,小麥必定會減產,而且還會產生毒素,對人畜有害,因赤黴病危害嚴重,常被稱為小麥癌症。

1、小麥有什麼發病症狀呢?

小麥赤黴病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穗腐,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開花至盛花期發病率最高。以穗腐危害性最大,其次為稈腐,苗腐發生不普變。穗腐發病初期,在小穗穎殼基部及小花上產生淡褐色,水漬狀病斑,嚴重時在乾燥環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爛,氣候潮溼時,病穗上產生粉紅色黴層。

2、有什麼發生規律呢?

赤黴病病菌除在小麥病殘體上越夏外,還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種作物病殘體中越冬可通過帶病種子,病殘體和風雨傳播,一般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品種發病較重。田間病殘體菌量大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便施氮肥,鬱閉田塊發病重病重,花期陰雨多發病重。

3、小麥赤黴病如何預防

①選擇抗病品種,蘇麥三3號,湘麥1號,揚麥4號,皖麥27號等,屬於耐病品種,可因地制宜選擇了。

②農業防治。合理排灌,收貨後要深耕滅茬,減少菌源,適時播種,避開揚花期遇雨。科學施肥忌偏施氮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力。

③藥劑防治。小麥播種前可以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拌種。若穗期天氣預報有連陰雨,在齊穗期用藥預防。若抽穗開花期氣溫正常,在開花前期用藥預防,可每畝噴施40至45毫升30%丙硫菌懸浮劑每畝噴施12至15毫升,每生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或每畝噴施100至200毫升氰稀菌脂懸浮劑等。

綜上就是小麥赤黴病的防治方法,您還有哪些更好的建議嗎?歡迎留言分享。

更多三農文章視頻請關注 每天持續更新歡迎閱讀轉發


三農科普


小麥赤黴病又叫空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麥子生了赤黴病嚴重影響產量和麥子的品質,發生嚴重的赤黴病可能倒至絕收。

每年的小麥赤黴病都有發生,在長江的中下游以及黃淮地區有時偏重,小麥赤黴病主要靠提前預防。如果田塊中出現病源,肯定會倒至後期減產,這個時期正是預防的好時候。

我們這裡每年都是提前用藥預防,可是效果不佳,到收割後麥粒中有很多品相差子粒不飽滿的,也有很多因素的存在。

小麥現正在揚花期,這裡溫度很不正常,使往年的菌類又開始發芽,這時候要是遇到陰雨天氣,菌類粘入花粉上,早期出現黃褐斑點。我時如果不打藥,慢慢的將擴散至整個麥穗,並擴散至整塊田!

要做到早期預防,麥子揚花了就開始用藥,見花打藥,預防為主,適量用藥。

目前對待小麥赤黴病主要的用藥還是多菌靈,適當加入小麥營養素。因為赤黴病不是單獨出現的,往還有白粉病,鏽病以及蚜蟲。也要加入殺蟲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