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郭皇后,在历史上为何会被宋仁宗废掉?

夏目历史君


《清平乐》中宋仁宗一共有两位皇后,分别是郭皇后和曹皇后。而历史上,郭皇后却被宋仁宗废掉,废掉的原因有四个,一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即郭皇后打了宋仁宗;二是由于郭皇后本人霸道蛮横,不是贤德的中宫之主;三是刘娥薨逝之后,宰相吕夷简想趁机报复皇后;四是宋仁宗不喜欢曹皇后。

郭皇后打了宋仁宗

历史上,听到皇后打皇帝,简直是让人惊悚,而宋仁宗时期的郭皇后就这样做了。《清平乐》中展示的是:一日,郭皇后与其他两位妃嫔在花园中起了争执,三人吵闹正热,其中一个看到官家来了,便哭诉地说自己错了,请皇后责罚,不要动怒。而皇后觉得这人,刚才还在狡辩,此刻怎么就不敢再狡辩了?于是就刨根问底,谁知这位妃嫔只说自己错了,却不说错哪了。于是郭皇后便一巴掌下去煽这位娘娘,谁知宋仁宗立马跑上来,替这位娘娘挡了,而宫中所有人都认为——是郭皇后打了宋仁宗。

《清平乐》中郭皇后打宋仁宗与历史上十分相似,只不过是宋仁宗与其他二位娘娘在花园谈心为先,郭皇后看见此景,觉得是那二位娘娘在勾引皇上,于是便直接去打,宋仁宗为这位娘娘挡下了这一巴掌。

无论是挡了一巴掌,还是真打了,反正宫中上下、文武百官都认为,郭氏打宋仁宗,确实是不对的!

郭氏蛮横霸道,官家长期不满

郭氏家族也算是将军出生,所以性格比较的大胆,人也是直肠子,所以很容易得罪他人,而宋仁宗沉稳缄默,看到此种类型的女子是自己的妻子,难免会觉得自己的皇后太过于蛮横霸道,甚至会有些怨怼之心。

当年,入宫选妃的人不仅有郭氏,也有张美将军的女儿张氏,仁宗在两者之间的对比下,选了张氏,可是掌握朝政的刘娥却想立郭氏为后,无奈之下,仁宗听了刘娥的建议。

而郭氏在当皇后之后,仗着刘娥的势力,在宫里监视宋仁宗的行踪,不让他与其他妃嫔亲近,所以在仁宗与其他妃嫔聊天时,便去蛮横的打妃嫔,仁宗心中在刘娥生前怒不敢言,刘娥死后,他必定有废后的心思。

刘娥薨逝,吕夷简趁机报复郭皇后

宰相吕夷简与郭皇后有嫌隙,当年,刘娥太后薨逝后,仁宗亲政,想换掉朝中宰相。

仁宗与吕夷简商量的时候,吕夷简说:

只需要换掉太后时期的宰相就可以了。

而仁宗回到皇后寝宫,与郭皇后说此事时,郭皇后说:

吕夷简这个人太善变,为人狡诈,不可留。

于是,当奏折下来时,吕夷简发现自己也在里面,非常生气。与吕夷简有交情的宫中宦官阎文应告诉吕夷简,贬谪他,是郭皇后的意思。

所以,当得知郭皇后打了宋仁宗之后,宰相吕夷简就趁机谏言,让皇上废掉皇后,理由是:

“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

于是,郭皇后就被送到道观静养,封为“静妃”。

仁宗不喜欢郭皇后

《清平乐》中,宋仁宗比较青睐的妃子有张贵妃、苗娘子,而后娶的曹皇后,也只不过是权利斗争下,不得不娶的人。

仁宗在选皇后的时候,更喜欢张氏,无奈在刘娥的势力下,只能娶郭氏为后,仁宗对刘娥十分畏惧,难免会把怒气牵扯到郭氏身上,所以他与郭氏九年无子,也能见得,仁宗只是听了刘娥的话,不得不娶,就像娶曹皇后一样,是文武百官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真心喜欢。

所以,综合来说,郭皇后被废,名义上是结婚九年没有子嗣,而实际上却因为仁宗认为其霸道蛮横,不是管理后宫的最佳人选,在吕夷简报复动机下,听了谏言,废了郭皇后。


麦穗日记


郭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出生名门望族,先祖世代皆为酋长。正是凭借如此出生,她才有进宫选秀的资格。郭皇后能母仪天下,并不是因为她有倾国倾城的容颜或品行,也不是宋仁宗对她情有独钟,而是因为临朝听政的刘太后有意提携她。

皇后之位无比尊贵,是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职位,坐上去难,想坐稳可谓难上加难。皇帝身边美女如云,皇后稍不小心就会被人取而代之,历史上被废的皇后数不胜数,郭皇后也很不幸地成了“离婚皇后群”的其中之一。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郭皇后被废呢?

天圣二年,宋仁宗迎娶郭皇后时,都有点勉为其难,说到底,他们的婚姻带有父母之命的性质,这也为日后夫妻感情的破解埋下伏笔。郭皇后从小就刁蛮,长大后进了皇宫依旧泼辣。仗着刘太后撑腰,郭皇后居然在后宫中摆起了架子,今天欺负这个妃子,明天又打压那个美人。宋仁宗想和其他妃子过夜,郭皇后居然百般阻拦。郭皇后这种“妻管严”的玩法,即便是普通人也难以忍受。因此,宋仁宗对她早就看不顺眼,只是碍于太后的情面,不好公开发脾气。

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开始宠信另外两位美人:杨氏和尚氏。郭皇后平时就“护食”,受到冷落,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她个性又倔强,多次与杨氏、尚氏争宠。(秋媚说:失去保护伞还敢继续蛮横,迟早会被秋后算账)

杨氏、尚氏正是受宠时,当然也不会放过机会,她们多次在宋仁宗面前吹“枕边风”,拨弄是非,说一堆郭皇后的坏话。时间一久,宋仁宗对郭皇后自然是越来越不满。

有一次,尚氏在与宋仁宗打情骂俏时,说郭皇后的坏话。郭皇后碰巧听到,气愤得抓狂,当场就准备冲过去打尚氏。宋仁宗一看气氛不和谐,保护尚氏心切。结果郭皇后没有打中尚氏,却打中了宋仁宗。估计用力比较大,仁宗的脖子上都落下几道伤痕。皇帝大发雷霆,由此动了废后的心思。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同样如此。臣子看皇帝对皇后不满,必然找机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内侍阎文应平时就受皇后欺负,对其早就看不顺眼,便在仁宗面前煽风点火,怂恿皇帝废掉皇后,还提了一个建议:
“出爪痕示执政近臣与谋之。”

意思是说,请宰相来看看皇帝的伤痕,让他们来评评理,这样的皇后该不该废。这是一个典型的损招,几位宰相或多或少都对郭皇后不满。

宰相吕夷简,曾在名道二年,因郭皇后的几句坏话,导致相位被废,虽然半年后官复原职,但从此也与皇后结下梁子。恰好这时有人给吕夷简出主意,“后立九年无子,当废。”这是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吕夷简便顾忌宋仁宗废皇后。皇帝犹豫不决,吕夷简又给他找了一个光武帝废后的先例。另一位宰相李迪与参知政事宋绶也赞同废后,他们希望皇帝能够迅速摆脱刘太后的阴影,树立帝王的权威。

但是,宋仁宗还是举棋不定,虽然不喜欢郭皇后,但废后事关重大,一时拿不定主意。何况,反对废后的人也不少,比如范仲淹,他得知消息后,力保皇后,许多台谏官员也持同样意见。至此,朝廷关于郭皇后的问题分成了两派,一派要求废后,一派反对废后。双方你来我往,吵吵闹闹,互不相让。

宋仁宗在宰相的劝说下,坚定了废后的决心,还因此驱逐了几位反对废后的台谏官员。

但台谏系统的言官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强烈地反弹,文书一道接一道地上陈。有一位叫富弼的大臣,言辞最为激烈,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宋仁宗的错误:第一,不孝顺父母;第二,有负言官。至此,“废后之争”实际上已经演化为宋仁宗年间朝堂上台谏官员与政府官员的正面交锋,也是台谏系统以集体行动制衡君相权力的展示。宋仁宗也没想到,一桩“废后”的家事,竟然引起台谏系统的集体反弹。


由于言官喋喋不休,不依不饶地反对废后,反而激起宋仁宗的逆反心理。既然如此,宋仁宗也更加坚定地要废后,于明道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下诏:

“皇后郭氏,省所奏为无子愿入道者,事具悉。皇后生忠义之门……言必践而是期,意益坚而难夺。勉循高尚,以适素怀,宜特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紫,法名清悟——《大宋诏令集》”

这份诏书,言辞含蓄,没有明言废后,还将其赞美一番。但从皇后降为净妃,入道修行,实际上就是废了郭氏的皇后之位。

秋媚说:郭皇后被废,有朝堂权斗的影子,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自己。她的嚣张跋扈,让宋仁宗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失去保护伞,还不知收敛自己的个性。皇帝的失望由量产引起质变,郭皇后的被废也就成了情理之中。

秋媚读史


郭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而历史上她的被废有直接的原因,也有间接的原因。直接的原因就是她打了皇帝。在一次和妃子争风吃醋中,以皇后之尊的她竟然亲自动手要掌掴那位妃子,却误伤了龙体,结果她就悲剧了,仁宗勃然大怒,坚持要废后。但其实,更深层次的是一下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她的靠山没了。她是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系出名门,所以她才被当时临朝听政的刘太后选中,成为了仁宗的的皇后。而当时的仁宗其实另有心仪之人,所以她能当皇后是刘太后的意思,并不是仁宗的意愿。等于说本身她和仁宗感情基础就不牢固,刘太后一死,她的位置自然就岌岌可危起来。一般情况下,一朝恢复自由身的皇帝为了显示对以前压迫者的反抗,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解除压迫者强加给他的包办婚姻,也就是废后,就像汉武帝废了陈阿娇,顺治帝废他的第一个皇后那样。

第二德不配位。她出身将门,又有刘太后做靠山,,所以养成了她骄横善妒的性格,不懂得谦让与宽容。刘太后在时她就监视仁宗的行踪,不让仁宗与其他妃嫔亲近,垄断后宫,仁宗对此早就看不顺眼,却碍于太后情面,不好公开发脾气。刘太后死了,她还不知收敛,沿用旧时规矩,这自然就是作死的节奏了。

总之,郭皇后的被废,是偶然中的必然,在她的靠山刘太后死了以后,她仍然看不清形势,不知收敛自己的脾气,那么她被本身就不喜欢她的仁宗厌弃也是迟早的事,不是因为这一次的误伤龙体,冒犯皇帝事件,也会有别的事情发生导致她被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