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愿意公婆带娃还是自己带娃?为什么?

柒月陛下


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似乎忽略到了另一个现状(你需要工作吗?),自己在家带孩子的家庭女性大多是全职妈妈,也就是说爸爸需要承担起全家人的家庭生活开销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二三线城市的月收入在6000-8000左右,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三个人,父亲的压力可想而知。

此时,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有着血源天性的爱与关心,这个时代的爷爷奶奶大多授受过教育,即便是所受教育不高,他们也有着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这些都是智慧的结晶,由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孩子,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周末和下班后你和孩子爸多和孩子亲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也不会和孩子有太多的陌生。这样,至少有人照顾孩子,妈妈就可以拥有一份工作,三千,五千,一万不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活质量绝对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如果孩子的爸爸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你也有足够的时间,孩子带孩子相对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毕竟这个年龄的你,无论是教育还是学历都不会太低,你拥有青春和活力,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这个话题不是愿意不愿意,而是条件所决定,有条件自己带,没条件爷爷奶奶带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有条件,又有爷爷奶奶的,不妨周末去爷爷奶奶家走走,关爱老人促进亲情也是很不错的幸福时光,毕竟每个人都会老去,长辈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过去的婆媳关系只存在于旧社会,现在的公公婆婆还是很开明的,不要被过去的旧观念影响到,而是要乐观积极地往好的方面发展,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健康就是一生的幸事!


斑斑麻麻


我认为还是自己带娃毕比较好,现在很多宝妈都是自己带孩子,就是为了能更好的亲子教育,现在的奶奶爷爷和外公外婆都是管不住孩子的,并且他们也喜欢惯着孩子。

现在有很多宝妈生孩子后都提倡自己带娃,哪怕再累再辛苦也还是愿意自己带。

一、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二、老人带孩子的弊端

1、护理方面,是最明显的问题

老的观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老人也总希望我们的孩子吃得很抱,习惯不停地喂,及至追着喂。老人怕冷,于是也习惯地给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纯阳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体质生下来就偏弱。结果孩子一运动,就容易出汗,汗凉了,孩子一热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2、老人身体体力有限,会对孩子的探索造成“限制”,影响孩子健康发展

老人最常跟孩子说的,就是:慢点跑,别摔着。一岁半以后,其实经常是爷爷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烟就没有了。于是老人害怕:我干脆就抱着他好了。经常抱着孩子会导致什么情况?一旦会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老想让大人抱着。我见过一个奶奶跟我说:实在抱不动他了。

还有的老人抱习惯了,导致孩子体重超重,老人不愿意听医生建议,一直抱着,老人总认为孩子胖才是对他生体好。

3.怕孩子哭闹,而过度满足孩子吃零食的要求。

孩子闹的时候,年轻爸妈一般还能等待,能接受孩子的哭。而老人很多时候,听不得孩子哭,心疼。比如,我们本可以用共情的方式,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特别想吃这根火腿肠。但不去满足他。因为很多时候,你是不能给孩子吃的。于是,我们就得陪着孩子,等待他用哭泣去排解情绪。不过,这样的话,老人很难做到。

4、老人“替代”孩子做事情,减少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

老人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代替孩子说话。我家公公婆婆也有帮我带孩子,一开始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孩子吃饭的时候,我公公让我喂饭,他们不在家时,孩子都是自己吃饭,他们一会家就让我喂孩子吃饭,如果不喂就是亏待孩子。

5.老人过度照顾和疼孩子,不设任何规矩,不仅弱化了家庭中的母亲/父亲角色,而且造成孩子各种缺乏规矩。

老人不设规矩,什么都可以打破,只要我孙子愿意我什么都可以做,这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我们小区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奶奶,他们带的孙子就喜欢抢小孩子零食,喜欢打人,还吐口水。

其实以上都是会造成两代人的矛盾,所以宝妈们让父母带孩子,还得三思而后行!

三、如果想要隔代教育,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人的尊重都是相互的。那天,我在厨房收拾碗筷的时候,才两岁多一点的糖糖跑过来跟我说,妈妈辛苦啦!我知道,这其实是我父母对我的认同。这样的话,因为老人说了,孩子才学得会。所以,隔代教养中的冲突,并非是不可解决的,我们只是需要方法。

2.遇到问题,父母要及时和老人沟通,但尽量少带负面情绪去沟通。

每个人都知道,一旦情绪出来,就不可能好好说话。所以,同样,当有情绪时,不要去跟老人沟通,老人也会有情绪。可以先让自己的情绪压一压,然后再跟老人说:妈妈,我觉得你这样子可能不太好。咱们换一种方式说会更好,具体换怎样的方式,也要跟老人仔细讲讲。

3.两代人之间可以争论,但最好不要争吵。

争论是让孩子可以看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是这样想的,爷爷奶奶是那样想的。他看的东西越多,听的东西越多,就知道事情可以有很多的看法。如此,孩子对事物会有更加全面的看法,思路更开阔。如果孩子永远只活在一种声音里,只知道人生的一种可能,在一个单一通道里成长,比如我们现在只用成绩作为孩子好坏的衡量标准时,孩子就一定出问题。

4.孩子怕这三件事,父母和老人都需要避免犯这三个错

孩子最害怕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叫唠叨,尤其是男孩子,他特别的怕唠叨,但是你会发现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唠叨。

第二件事情:叫责备,就是很多时候孩子一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是你不应该这么做你不能这么做。刚开始孩子一定会说不。但是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内化:我不行,我不能。

第三个事情:叫比较。我们习惯性地去顶住别人家孩子如何,常常无意识地就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那个孩子怎样怎样。这从某种角度必然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综上所述:

让其他人帮你带孩子,并不是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而是,你是否愿意割舍和孩子的这种母子亲情,是否甘心缺席他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是否遗憾你还没有发现,他已经长大了,是否后悔他小的时候你们没有足够多的回忆!其他人也能保证孩子的健康、不出差错,却不能给予他母爱!所以,还在纠结的妈妈请三思!记住一句话,再不陪伴孩子,他就长大了!


灵爽心语


您这个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自己带娃。自己生的自己带,天经地义呀。而且自己带娃的好处远远大于把孩子丢给公婆带。

自己带娃避免家庭矛盾

我和身边几个女同事都有一致的感触,只要我们做儿媳妇的把娃带好了,整个家就太平了。公婆有了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跳跳广场舞钓钓鱼,悠哉乐哉,一句废话没有。老公下班回来看见老婆相夫教子,心里踏实。整个家,只要我们把孩子带好了,大家都幸福了。

自己带的娃跟自己亲

孩子跟谁待在一起的时间长,肯定就会跟谁亲。我是孩子的妈妈,孩子小时候是最依赖妈妈的,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尽到做妈妈的责任把孩子扔给了公婆,那么等到孩子长大了的时候肯定跟妈妈没感情。与其到那个时候再后悔,不如现在自己辛苦点。

自己带娃更有利于娃的健康成长

在这里,我并不是批评爷爷奶奶带的娃不好,而是我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亲自带娃更好。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思想比不上年轻人,身体机能也处于退化状态。现在的娃娃个个都是小人精,每天都要外出蹦跶,每天都会接触新鲜的事物。我觉得,由年轻的父母亲自带娃要比交给老年人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其实您这个问题并不是绝对的,自己亲自带娃并不是一天24小时围着娃娃,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谁都会奔溃。比如上班的妈妈白天可以把孩子交给老人,下班时间陪娃娃,或者全职带娃的妈妈也可以偶尔把孩子托付给老人,让自己松口气。总而言之,孩子的教养问题应该以妈妈为主,老人只能起到搭把手的作用。

我是 ,个人观点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