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學生時代讀《傷逝》,覺得很失望。那時候被瓊瑤小說洗了腦,以為那樣的愛情才算愛情,多年以後,有了一定經歷,才發現涓生與子君的故事,應該才是愛情的常態。

這篇小說通過涓生手記的形式,講述了五四時期,他與子君相愛,衝破封建禮教的重重枷鎖在一起,卻無奈被生活打敗,最終一傷一逝的故事!

後來臺灣女作家亦舒受這部小說啟示,寫出了婚戀小說《我的前半生》,並拍成了電視劇。結局卻大不一樣。劇中的羅子君離婚後通過個人奮鬥,最後居然又嫁了一個高富帥。是因為時代不同了,還是隻是另一種形式的愛情神話呢?

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那麼在《傷逝》裡為什麼子君落得如此悲催的下場,是涓生的錯,還是子君自己?

01

感情伊始時,涓生非常迷戀子君,子君不在,他就感覺百無聊賴。看書無味,聽到任何腳步聲都能聯想到子君。子君來時"走過紫藤棚下,臉上帶著微笑的酒窩。"而後施展其男性魅力,談打破封建專制,談男女平等,談名家名著,用他的思想來影響子君,儼然一副拯救者的姿態,子君則兩眼瀰漫著稚氣好奇加崇拜的目光。

一個男人要使一個女人愛上他,首先得讓她崇拜他。這條定律亙古就有,女人真正愛上一個男子,並不一定因為他有錢,很有可能是始於學識或其他方面的欣賞,甚至於仰視。由此而產生崇拜,崇拜轉化為愛情,所帶來的勇氣又往往能打破身份、地域、傳統或年齡的差距。如楊振寧之於翁帆。

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尤其五四前後男性作家寫的小說,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男性往往扮演知識分子,喚醒女性被封建禮教壓迫已久,沉睡狀態的靈魂,直到張愛玲、丁玲等女性作家出現才打破這一局面。

涓生享受著被一個美麗女子仰慕的快樂,男性荷爾蒙急速增長,更賣力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很快子君被俘獲了。她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幹涉我的權利。"涓生則純真熱烈地示愛,含淚握著她的手,單腿跪地……

他打開了她的籠子,引領她飛到自己自己身邊,他們不顧眾人虎視眈眈的目光,衝破重重阻力生活在一起,有了一個溫馨的家。

越是感情單純的女人一旦產生愛情,就越容易變得異常勇敢。這個時候女人的智商很容易等於零,她會以為有了愛情,就有了幸福。其他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02

很快子君的愛情裡融入了親情,並很享受當下的家庭生活。她養了一隻叭兒狗和幾隻小油雞,忙碌於家務俗事中,不再有工夫來聽涓生的高談闊論。這使得他感到不快活。

生活的壓力接踵而至,他們同居究竟讓人看不慣,局長兒子的賭友雪花膏添油加醋地去告發他,他丟了工作。

剛開始他們並沒有氣餒,涓生決定通過寫作和翻譯養家,並確實也很努力去做了。但掙錢並沒有那麼容易,生活日漸侷促,吃掉了小油雞,打發了叭兒狗,子君變得頹唐起來。

涓生感到氣憤,他以為她前期磨練的關於自由的無畏思想,都不過是空話。說到底她還是一個囿於家庭生活的舊式婦女。也不再看書學習,難道她不知道生活首先要求生,在這求生的路上應該是要共同努力的,她卻只是拉著他的衣角,成為他前進道路上的重負,阻礙他的飛翔,是想要同歸於盡嗎?

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一個男人沒有經濟能力時,是很難說愛情的,活著尚且不易,那裡還有力氣去愛呢?就算真的愛上的某個人,也沒勇氣去爭取。就算已經擁有了愛的人,只怕也會愛無能。

他終於告訴她,他不再愛她了。她很快變成一個空殼,隨著父親離開了她。不久之後,他從旁人的口中得知子君死了。他知道她是失掉了愛情才會如此,他感到痛苦,希望能用地獄的烈火燒盡他的悲哀和悔恨。

03

這看似貧窮導致的結果,那麼如果涓生有錢了,足以養得起子君,他們還會分手嗎?

我想正是這個設想給了亦舒啟發,寫出了《我的前半生》。羅子君的老公陳俊生收入不錯,足以讓她過上闊太太的生活,兩人有十幾年的感情,羅子君本人也長得漂亮。可是陳俊生還是出軌了,且出軌對象是一個長相平常,已婚還有孩子的中年女人。而不是常規中出軌更年輕漂亮的小女生。

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男人沒錢要變心,男人有錢要出軌,總之女人要依靠男人,看起來都是不可靠的,所以羅子君改變自己,奮發自強,得到了幸福的新生活。這是亦舒給的出路。

可是做為傳統女性來說,還是會對家庭生活本能地更加嚮往,更何況在五四時期,女性要出去找到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恐怕究竟也沒那麼容易,並卜且女人早晚還是要面對生育問題。

涓生自以為讀書多,其實怕是已經中了關於自由與個性解放的毒。而後把這個毒又傳給了子君,子君接受了他的思想,卻又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自己,她帶著傳統的本質裝進了一個新潮的瓶子裡,他們都以為這樣就算走進了新時代,實現了個性的解放,殊不知這種解放和個性是何等盲目。

對於生活的壓力和自身的能力,他們的瞭解還遠遠不夠。有如一次盲目的投資。他們都賠得一敗塗地,對於子君來說更是賠上了性命,接受新事物還是要多掂量,看起來誘人的未必適合自己。

魯迅《傷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最後的幸福,也未必是努力就能得到的。也還需要運氣,至多也只是亦舒給女人們的一種鼓勵。但是努力至少讓她能擁有面包,能養活自己。愛情還是要講緣份,婚姻的幸福,則還是要什麼瓶子裝什麼酒,瞭解自己和了解對方同樣重要,不完全是經濟原因決定的,大家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