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学生时代读《伤逝》,觉得很失望。那时候被琼瑶小说洗了脑,以为那样的爱情才算爱情,多年以后,有了一定经历,才发现涓生与子君的故事,应该才是爱情的常态。

这篇小说通过涓生手记的形式,讲述了五四时期,他与子君相爱,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枷锁在一起,却无奈被生活打败,最终一伤一逝的故事!

后来台湾女作家亦舒受这部小说启示,写出了婚恋小说《我的前半生》,并拍成了电视剧。结局却大不一样。剧中的罗子君离婚后通过个人奋斗,最后居然又嫁了一个高富帅。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还是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爱情神话呢?

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那么在《伤逝》里为什么子君落得如此悲催的下场,是涓生的错,还是子君自己?

01

感情伊始时,涓生非常迷恋子君,子君不在,他就感觉百无聊赖。看书无味,听到任何脚步声都能联想到子君。子君来时"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而后施展其男性魅力,谈打破封建专制,谈男女平等,谈名家名著,用他的思想来影响子君,俨然一副拯救者的姿态,子君则两眼弥漫着稚气好奇加崇拜的目光。

一个男人要使一个女人爱上他,首先得让她崇拜他。这条定律亘古就有,女人真正爱上一个男子,并不一定因为他有钱,很有可能是始于学识或其他方面的欣赏,甚至于仰视。由此而产生崇拜,崇拜转化为爱情,所带来的勇气又往往能打破身份、地域、传统或年龄的差距。如杨振宁之于翁帆。

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尤其五四前后男性作家写的小说,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男性往往扮演知识分子,唤醒女性被封建礼教压迫已久,沉睡状态的灵魂,直到张爱玲、丁玲等女性作家出现才打破这一局面。

涓生享受着被一个美丽女子仰慕的快乐,男性荷尔蒙急速增长,更卖力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很快子君被俘获了。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干涉我的权利。"涓生则纯真热烈地示爱,含泪握着她的手,单腿跪地……

他打开了她的笼子,引领她飞到自己自己身边,他们不顾众人虎视眈眈的目光,冲破重重阻力生活在一起,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越是感情单纯的女人一旦产生爱情,就越容易变得异常勇敢。这个时候女人的智商很容易等于零,她会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幸福。其他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02

很快子君的爱情里融入了亲情,并很享受当下的家庭生活。她养了一只叭儿狗和几只小油鸡,忙碌于家务俗事中,不再有工夫来听涓生的高谈阔论。这使得他感到不快活。

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他们同居究竟让人看不惯,局长儿子的赌友雪花膏添油加醋地去告发他,他丢了工作。

刚开始他们并没有气馁,涓生决定通过写作和翻译养家,并确实也很努力去做了。但挣钱并没有那么容易,生活日渐局促,吃掉了小油鸡,打发了叭儿狗,子君变得颓唐起来。

涓生感到气愤,他以为她前期磨练的关于自由的无畏思想,都不过是空话。说到底她还是一个囿于家庭生活的旧式妇女。也不再看书学习,难道她不知道生活首先要求生,在这求生的路上应该是要共同努力的,她却只是拉着他的衣角,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重负,阻碍他的飞翔,是想要同归于尽吗?

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一个男人没有经济能力时,是很难说爱情的,活着尚且不易,那里还有力气去爱呢?就算真的爱上的某个人,也没勇气去争取。就算已经拥有了爱的人,只怕也会爱无能。

他终于告诉她,他不再爱她了。她很快变成一个空壳,随着父亲离开了她。不久之后,他从旁人的口中得知子君死了。他知道她是失掉了爱情才会如此,他感到痛苦,希望能用地狱的烈火烧尽他的悲哀和悔恨。

03

这看似贫穷导致的结果,那么如果涓生有钱了,足以养得起子君,他们还会分手吗?

我想正是这个设想给了亦舒启发,写出了《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的老公陈俊生收入不错,足以让她过上阔太太的生活,两人有十几年的感情,罗子君本人也长得漂亮。可是陈俊生还是出轨了,且出轨对象是一个长相平常,已婚还有孩子的中年女人。而不是常规中出轨更年轻漂亮的小女生。

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男人没钱要变心,男人有钱要出轨,总之女人要依靠男人,看起来都是不可靠的,所以罗子君改变自己,奋发自强,得到了幸福的新生活。这是亦舒给的出路。

可是做为传统女性来说,还是会对家庭生活本能地更加向往,更何况在五四时期,女性要出去找到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恐怕究竟也没那么容易,并卜且女人早晚还是要面对生育问题。

涓生自以为读书多,其实怕是已经中了关于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毒。而后把这个毒又传给了子君,子君接受了他的思想,却又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自己,她带着传统的本质装进了一个新潮的瓶子里,他们都以为这样就算走进了新时代,实现了个性的解放,殊不知这种解放和个性是何等盲目。

对于生活的压力和自身的能力,他们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有如一次盲目的投资。他们都赔得一败涂地,对于子君来说更是赔上了性命,接受新事物还是要多掂量,看起来诱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鲁迅《伤逝》:子君和涓生的分手,真的只是因为钱吗?

《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最后的幸福,也未必是努力就能得到的。也还需要运气,至多也只是亦舒给女人们的一种鼓励。但是努力至少让她能拥有面包,能养活自己。爱情还是要讲缘份,婚姻的幸福,则还是要什么瓶子装什么酒,了解自己和了解对方同样重要,不完全是经济原因决定的,大家以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