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二位君王,也是清朝最出色的君王之一,他继承了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又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多有突破,他34岁继承汗位,44岁建立大清,51岁去世,前后在位17年,虽然没想实现“志在中原”的愿望,但晚清学者陈康祺依然评价他“

智勇天锡,犹审几遵养如此,唐之太宗、宋之艺祖,瞠乎后矣” 。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历史画像

如同所有的传奇人物一样,史书中的皇太极也有一个十分传奇的童年。比如说,他7岁主持家政,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比如说,他自幼酷爱骑射,努尔哈赤每次组织狩猎,他都哭着要去,即便那时牧马披鞍、劈柴做饭都是自理;比如说,他体格健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一般壮士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则运用自如。

鉴于童年如此出色的表现,皇太极年仅20岁便随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且连续拿下六座城池;三年后,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皇太极出任正白旗贝勒;又过了一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手下设立四大贝勒,皇太极出任四贝勒。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不仅如此,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对明朝发送攻击,“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的建议正是出自皇太极;萨尔浒之战,途中皇太极率军打败了杜松军的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明天启五年,皇太极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

一句话,早年的皇太极做到了天赋+努力。于是,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以“才德冠世”被拥立继位,这一年,他年仅34岁。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皇太极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很快发现,后金所面临的情况其实并不容乐观:自己虽是大汗,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相互掣肘现象非常明显;女真内部虽然基本统一,但朝鲜、蒙古仍效忠明朝,后金政权被群敌环伺;努尔哈赤大量屠杀其他民族,致使后金内部民族矛盾十分激化;八旗制度虽然简约高效,但对投降的蒙古族、汉族十分排斥,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皇太极进行一场大清大改革,可以简单概括为五句话,分别是“强化中央集权”“调剂民族矛盾”“完善八旗制度”“削弱明朝实力”“融合满汉文化”,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关于“强化中央集权”。皇太极继位初期的议政模式是,他与“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皇太极虽贵为大汗,但是并没有独裁的权力,这让他感到处处受到掣肘。于是在天聪四年,皇太极以二贝勒阿敏弃守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为由,将其终身幽禁;五年,以三贝勒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之罪,革去其贝勒之名;六年,废除之前议政模式,改自己南面独坐,取得朝政独裁权。

在此基础上,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宣布建立“大清”,并效仿明朝设“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等内三院,“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停王贝勒领部院事”,虽然多是抄袭明朝体制,但确实很短时间内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政治体系,在带领后金政权彻底摆脱部落式管理的同时,也实现个人高度集权。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关于“调剂民族矛盾”。努尔哈赤时期,对抢来的汉族人口采取的政策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种:一个是杀戮,他曾经实行过残忍的屠杀“无谷之人”手段;另一种是奴役,不管之前在明朝是什么身份,抢过来一律充当奴隶。而事实上,当皇太极继承汗位时,在后金管辖范围内,汉族人数已经超过了女真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深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笼络人心,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位后颁布《满汉别居令》,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张,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之后,“归降之明人,即我民人,凡贝勒大臣有掠归降地方财物者,杀无赦,擅杀降民者抵罪”等政策相继出台,很多汉族奴隶得以“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同时他还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并规定“

有擅取庄民(指汉人)牛、羊、鸡、豚者,罪之”。这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满汉之间民族矛盾,也吸引不少人选择在后金安家落户,逃跑之人日渐减少。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关于“完善八旗制度”。随着战事的增多,皇太极急需壮大自己的军队,归降而来的蒙古族、汉族无疑是最好的补充兵源,然而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制度具有明显的排外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太极又分别设立了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成为其对外作战的重要力量之一。

规模虽然增加了,但努尔哈赤当年定下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的规定并没有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加强了对汉族、蒙古族的深层控制,另外,通过一系列改革,清朝军队个人武装的性质越来越淡,国家武装意味越来越浓,这对于后金(清朝)扩充、巩固自己的实力非常关键。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关于“削弱明朝实力”。与其他贝勒不同,皇太极认为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彻底击溃明朝,更不可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于是他的对明战争策略是先去其羽翼,而后寻求决战。在这种策略的支撑下,皇太极先是不宣而战,发兵三万入侵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而后又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再次发兵讨伐,迫使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从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

对蒙古也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实行边拉边打,自天聪二年起,多次征讨林丹汗势力,并且趁林丹汗病死之机,派兵渡过黄河西进,俘获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一千余户,统一漠南蒙古。为了加深对蒙古的控制,皇太极又综合运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等手段,拉拢蒙古族上层,最终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如此一来,清朝被明朝、朝鲜、蒙古包围的态势得到扭转,变成了清朝、朝鲜、蒙古合力攻击明朝,一反一正,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关于“融合满汉文化”。皇太极在天聪三年提出了“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思想,并在当年举办考试,选拔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不仅如此,三年后他规定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而为了给年轻学子提供足够的教材,他亲手翻译了《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等书籍。

事实上,为了加快吸收汉、蒙文化,皇太极专门创设文馆,负责翻译明朝、蒙古等文字资料,这对于开化群臣,提高他们治理国家的能力非常重要。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软实力上提升是清朝能够延续两百年多年的关键。作为对比,当年的元朝巅峰时期横扫欧亚大陆,为何很快就退出历史舞台,就是缺乏一个文化底蕴去支撑,毕竟在治理国家这块,中原王朝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

皇太极至死都没能入关,为什么还能比肩唐太宗、宋太祖?

▲皇太极影视剧照

皇太极这些措施有的是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思想,比如说八旗制度;有的是学习了明朝制度,比如说强化中央集权;但更多还是他的一种独创,比如说调剂民族矛盾、融合满汉文化等。也正是因为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让后金或者说清朝,从一个部落式政权成功过渡到了一个封建王朝,单就这一点来说,将其比肩唐太宗、宋太祖不算过分。

最后给出《清史稿》对皇太极的评价:

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虽大勋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中外即归于统一,盖帝之诒谋远矣。

史料来源:《清史稿》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历史有知识# #青云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