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学生的“一米帽”红了,宋太祖不高兴了:抄我创意

随着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其中浙江很多即将开学的小学,为了让小学生们保持距离,做好安全防护,于是想出了让家长和孩子在家制作“一米帽”的主意,这样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和同伴保持安全的距离,通过媒体报道,“一米帽”爆红于网络,并引来各方的好评和点赞。

浙江小学生的“一米帽”红了,宋太祖不高兴了:抄我创意

▲浙江小学生手工制作的“一米帽”

根据媒体报道,“一米帽”是在宋代“官帽”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良,“安装”上长达“一米”的帽翅而制成的。我们来比较一下“一米帽”和宋代官帽,结果二者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宋代官帽为什么设计成带两根长长“翅膀”的模样呢?这还得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

浙江小学生的“一米帽”红了,宋太祖不高兴了:抄我创意

▲宋朝的官帽

其实宋代之前的乌纱帽并没有这个长长的“翅膀”,早在东晋时期,首都建康做官的人都会戴一顶黑纱做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最早的来历。到了南北朝时期,乌纱帽传到民间,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帽子。后来经过隋朝大一统,到了唐时期,朝廷为了表明官员的特殊地位,允许官员们在乌纱帽上装饰玉饰,块数越多,则官职越大。在宋朝之前,官帽上面并没有帽翅,而到了宋朝,乌纱帽却大大改变了模样,在帽子的两边“长”上了两个像是翅膀一样的装饰,而这两个长长帽翅的发明者不是别人,正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浙江小学生的“一米帽”红了,宋太祖不高兴了:抄我创意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为啥要给官帽装上去两个长长的翅膀呢?原来在隋唐时期,君臣是坐而论道的,大臣和皇帝之间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宋朝建立后,沿袭唐朝的制度,但赵匡胤后来用特殊的方法撤去了大臣的座位,于是就变成了皇帝坐而大臣站立的局面。站立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于是宋朝君臣开朝会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宋太祖赵匡胤坐在上面,下面很多个大臣站在一起。由于大臣们人数众多,就难免有人聚在一处交头接耳。

赵匡胤看到这种情况,就很闹心。因为在疑心过重的赵匡胤看来,大臣们交头接耳,八成是在讲自己的坏话,就算没有讲他的坏话,这些家伙在朝堂之上,围在一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也实在太难看,有失体统。

浙江小学生的“一米帽”红了,宋太祖不高兴了:抄我创意

▲影视作品中上朝的宋朝官员

赵匡胤本来一直隐忍着,直到有一天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上奏时,赵匡胤又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这回宋太祖真的火了,但是他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等退朝后再做打算。

退朝后,赵匡胤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然后他传旨礼仪部门,要求重新给官员设计服饰,重点就是帽子。他要求设计出来的帽子在纱帽后面要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一尺多长(以后越来越长)。之后,大臣上朝就必须佩戴这种帽子,而官员们戴上这种帽子后,再想像过去那样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简直比登天还难,俩官员想说话,只能面对面交谈,稍微一歪头,铁做的帽翅就会扫到对方的脸上,那叫一个疼。自从戴上赵匡胤发明的这种“长翅”官帽,从此大臣上朝就很难挤在一起交头接耳,从而影响朝堂的严肃性了。

浙江小学生的“一米帽”红了,宋太祖不高兴了:抄我创意

▲“长翅”官帽的功用

而在千年以后,随着一场疫情,为了安全防护,保持距离,“长翅”官帽又一次重出江湖,并升级换代为“一米帽”,而这恐怕是赵匡胤发明“长翅”官帽时绝对想不到的吧。

浙江小学生的“一米帽”红了,宋太祖不高兴了:抄我创意

▲戴着“一米帽”上课的小学生

关键词:#一米帽# #宋朝# #宋太祖# #赵匡胤# #小学生# #浙江# #开学# #复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