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寫了三篇明初的故事,有關於朱棣、朱高熾父子的,有服務了五位皇帝的楊士奇的,具體參見文末鏈接。在楊士奇的那一篇中,我們埋了個“好聖孫”的典故,今天就來詳細聊聊此事的主人公之一-大學士解縉。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解縉劇照

凍死雪中,清白而去

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大雪紛飛,四十七歲的解縉大醉躺在雪中,尚存一絲熱乎氣兒。灌醉他的正是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把解縉扔在雪中的也是紀綱。沒一會兒,雪中的解縉就已僵硬,一代文豪、名臣就此離世。

解縉離世幾日之前,正月十五,北京城熱熱鬧鬧,全城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氛圍中。一時疏忽,午門那塊因為賞燈而引發了火災,都督馬旺被燒死。幾天後,正月二十一,永樂皇帝朱棣下令修身反省,赦免一批人。於是紀綱呈上了部分囚犯的名單,供皇帝勾選。

翻閱之時,解縉的名字躍然紙上,朱棣就問紀綱:“解縉還活著啊?”(縉猶在耶?)領導的話需要好好理解,作為常年在朱棣身邊工作的人,為皇帝處理了一堆大大小小的事情、人物,紀綱彷彿讀懂了這句話背後的含義。

回到獄中,紀綱誘騙解縉,說皇帝準備放了你,我來為你踐行,喝一杯吧。後面的故事就是上面描述的場景了。

朱棣是關心解縉還是有意暗示要取他的性命,由於時間久遠,不太好說。再者,就算是換一個人在場,那句話該是如何理解也要琢磨琢磨。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解縉劇照

書香門第,二檔起步

四十七歲,說短不短,說長,與活了八十年的楊士奇比肯定是不夠本的。況且解縉還比楊士奇小了三歲,但卻早離世將近三十年。

洪武二年(1369年),江西吉水的解家出生了一名男嬰,他就是解縉。

解縉的爺爺在元朝做過安福州的通判,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大文人,曾經拒絕過太祖朱元璋的授官好意,安心在家著書育人。所以,解縉從小就有一個不錯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這一點比起未來的同事、好友楊士奇可強太多了。

小時候教授自己文化的是親生父親,輔以解縉聰明的頭腦,學習的結果也非常好。得天獨厚的家庭環境,才高氣盛的解縉也要開啟他跌宕起伏的未來人生了。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解縉劇照

少年成名,情商跟不上智商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與江西省的鄉試,名列第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不到二十歲的解縉和哥哥解綸、妹婿黃金華同登進士第,解縉位列第七名。

有一軼事,說以解縉的文章,本應是狀元,但其文筆犀利,考慮輿論影響,才被列為第七名。

一門三進士,也被傳為佳話。要知道,當時能夠成為進士,難度是非常大的,比今天考清華北大都難的多。

成名趁早,解縉趕上了。再拿出楊士奇來對比,解縉應該是坐著火箭騰空,遠遠的把楊士奇甩在了身後。楊士奇考了兩次都不中,直到三十七歲才經人推薦入朝做官。

明代科舉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鄉試為省一級的考試,三年一次,考試時間在八月,又稱“秋闈”,通過了秋闈鄉試,即成為舉人。

各省舉人在次年年初趕赴京城,參加禮部舉辦的會試,又稱“春闈”,考過的成為貢士。接下來,皇帝會主持殿試,沒有淘汰只為排名。一甲有三人,賜進士及第,即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賜同進士出身。

朱元璋非常欣賞解縉的才氣,總讓其伴隨左右,還曾說把解縉當兒子看待,讓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朱元璋的寵愛和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解縉,徹底打開了解縉人生的另一條路。即日,解縉就寫了一封萬言書給朱元璋,用人、國防、經濟管理等等,叨叨許多字。而後又上了許多策論。

狂放恣意,不顧後果。

指責過兵部,惹惱了兵部的領導,人家反手上疏懟了回去,解縉被貶官。而後,朱元璋處死了李善長,解縉又為李善長說話。又曾上疏抨擊御史袁泰。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人送稱號“解懟懟”。

現在的小朋友不聽話,容易被叫家長。太祖時期,近臣的父親都得入朝覲見。在解縉的父親解開去覲見朱元璋時,朱元璋就讓解開趕緊把兒子領回家,好好再管教管教,十年之後再回來都不晚。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解縉劇照

來的不是時候

回家的解縉還算老實。十年之約未到,太祖就撒手人寰了。距離解縉被父親帶回家八年,朱元璋與世長辭。

解縉在聽到消息後,彷彿被按下了開關一樣,馬不停蹄的跑步前進,來到南京奔喪。大家一看解懟懟來了,心想可不能讓他留下來,有事沒事兒奏你一本,哪能受得了?某些官員就開始打起了解縉的主意,一定要在他剛冒頭的時候就給按下去才好。

抨擊解縉的理由主要如下:太祖讓你十年後來,你怎麼八年就來了?你家老母親才去世還沒來得及安葬,你怎麼就跑來了?你家老父親都九十歲了,你怎麼忍心把他拋下?

一連串的質問,何止是按下了解縉的頭,簡直是快把脖子都給按斷了。解縉也被貶為河州衛吏。

當時,禮部侍郎董倫頗受建文帝的信任,解縉準備從他入手。寫了一封長信給董倫。大意是,我這會兒來南京奔喪,全都是感情所在,為國為公。《元史》有問題,我給修改好了,後來又編了《宋書》、勘修了《禮經》,這些都在宮裡。我這些年老老實實在家學習生活,也有了收穫,但是聽到老領導仙逝,哪還能想這麼多。這邊生活條件不太好,我又那麼脆弱,萬一折在這,就沒法繼續做貢獻了…

董倫或許被感動了,幫助解縉美言不少,終於被召回。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解縉和朱高熾

碰什麼都不能碰帝王家的那點事兒

建文一朝不長,朱允炆從坐上皇位起,就跟他四叔朱棣你來我往。終於四年後,燕王朱棣兵臨南京金川門,楊士奇與解縉、黃淮等人迎接表示歸附。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這個時候解縉倒是看清了形勢。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朱棣劇照,進了南京

朱棣進入南京不久,解縉升為侍讀,受命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一起在文淵閣當值,參預機務。內閣參預機務自此而始。解縉也一般被認為是內閣首輔的第一人。或許好好工作,謹慎行事,會是另一番光景。

但是解縉到底是解縉,年少成名,恃才傲物,做人做事,直來直往。

朱棣在立太子這事兒上猶猶豫豫。我們在之前的文中有提及,不再詳述。當朱棣問到解縉時,解縉答道,“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又補一句“好聖孫”,才使得朱棣會意,最終定下決心立了朱高熾為太子。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朱高熾、朱高煦劇照

也因為此事,解縉與漢王朱高煦結了樑子。其實這個時候,老實一點也大概能善終,但是解學士偏不。

在征討安南的問題上與皇帝唱反調;進諫漢王禮儀超規格,不妥。

讓我們來看看同時期,楊士奇在這個問題上的做法,就能看出一二。

朱棣曾問楊士奇漢王是否有反叛之心,楊士奇答道,“漢王辭雲南、青州之封,其中惟陛下察之”。意思是,漢王一直不去就藩,待在京城,箇中緣由也只有陛下能看得清。

後來,解縉和漢王之間來了幾個回合,被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或許這麼幹下去,也能落個善終,好好著書立說也挺好。

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奏事入京,好巧不巧,朱棣去北征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老實的回去。可是解縉兜了一圈去見了太子朱高熾才返回。這下又被漢王抓到了把柄。漢王本來就跟太子不對付,抓到一個抨擊太子的機會可不能放過。解縉嘛,恰好就是這個引子。

於是,私自見太子,不守規制等等的打擊就來了,一旦上綱上線到不守規制,說嚴重就非常嚴重了。朱棣知道後非常生氣,還沒來得及追責解縉,解縉的奏疏就來了。

當時解縉正在返回廣西的路上,取道廣東,權當旅遊了,上疏開鑿贛江打通南北。挺好的建議,上的不是時候。朱棣正生氣,看到解縉的奏疏,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把解縉入了詔獄,又牽連了許多人。

幾年後,凍死在雪中。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朱棣劇照

最後

解縉死後,學生、好友為其收斂了屍體,暫存在郊外寺廟,接著被抄家,家屬被流放至遼東戍邊,次年解縉被葬回了家鄉。其死後的第十年,仁宗朱高熾即位,家屬才被放歸。

明正統元年(1436年)秋天,距離解縉離世已經二十二年。八月,詔令歸還解縉被抄的家產,屬於一定程度上的平反。解縉的兒子解禎亮,來到父親曾經的好友、同事楊士奇的家中,送上一部《解氏世譜》,請他為父親寫一篇墓碣銘。

楊士奇在墓碣銘中寫道,解公離開我們二十二年了,作為他的朋友,我這才得以做序做銘來紀念他!

其間感慨,不勝唏噓!

成化元年(1465年),恢復瞭解縉的官銜,贈朝議大夫,諡文毅。

文毅在文開頭的諡號中次於文正、文貞等,算是不錯的評價了。

死後追諡,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十年。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朱棣劇照

參考資料:

明史

明太宗實錄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錢穆

論解縉

故交趾布政司右參議春雨解先生墓碣銘-楊士奇

被凍死在雪中的內閣首輔解縉,只因話太多?

朱瞻基劇照

延伸閱讀:

明成祖朱棣|我是不是個好父親?

舊史新說|淺談明代內閣的發展

明初內閣首輔楊士奇|英明一世,終了毀在兒子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