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再擴容 加速打造外貿發展新格局

本報記者 韓鵬栓報道

近日,國務院決定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上已經批准的59個,全國將擁有10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經覆蓋了30個省區市,從而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充分表明國家對於跨境電商這一外貿新業態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疫情衝擊之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之時,跨境電商有望成為激活海內外消費市場、為外貿注入發展動力的關鍵抓手。

外貿增長“新動能”

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再擴容 加速打造外貿發展新格局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面臨多年未有之嚴峻挑戰。付一夫指出,受疫情影響,我國眾多外貿企業生產經營計劃被打亂;而後,在國內疫情防控工作成效顯著、外貿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之時,海外疫情形勢卻日趨嚴峻。當前,疊加國際物流運力打折、消費需求萎縮、客戶訂單取消或延遲等因素,給我國外貿市場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這些也給我國的消費市場帶來了挑戰。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釋放出了巨大發展潛力。據相關數據顯示,1月份至2月份,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174億元,同比增長36.7%。

對此,付一夫表示,當前國內消費者對於海外商品及服務的需求並沒有因疫情的擴散而消失,而減少集聚外出的防疫措施又使得線下消費受阻。此時,消費者在特殊時期更願意通過線上購物來滿足消費需求,跨境電商自然包含在其中;對於海內外消費者急需產品而言,跨境電商平臺提供了快速便捷購買渠道,實現了高效快速的全球供需匹配。企業方面,拓展跨境電商業務也可視為尋找新增長點的升級舉措,更有利於我國外貿的平穩運行。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1862.1億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為49.5%。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外貿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事實上,疫情發展並未影響我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再次擴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疫情背景下,跨境電商模式繼續被寄予厚望,從第四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獲批到增設第五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時間間隔只有3個多月,足以看出國家對跨境電商應對疫情影響下的傳統外貿的重視程度。至此,全國10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已全面向全國複製推廣,各地普惠。政策的加碼不僅將帶動中國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也將提升試點城市整體的創新活力,加大了政府招商引資的資本。

其次,作為新興業態,跨境電商正在政策的扶持下成長為推動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依然保持增長勢頭,得益於一系列制度支持和改革創新,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全球性物流網絡的構建交易規模日益擴大。相較於一般貿易模式,跨境電商模式在相關政策扶持下更能夠體現交易流程扁平化、服務集約化,從而幫助海外品牌商更快更好地銷售給中國消費者。”張周平補充道。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此次擴圍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落實中央關於深化改革的要求,賦予各試驗區更充分的自主權,打開各個區域對外進出口的新局面,進一步助推區域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跨境電商試驗區的進一步新設,可以充分發揮各區域主觀能動性,積極擴大進出口規模,有效對沖疫情對外貿的衝擊。

據相關統計,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成為創新創業新高地。各綜試區設立“創客小鎮”“眾創空間”等各類孵化基地、平臺共37個,2019年新增跨境電商企業超6000家。截至目前,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企業品牌已經超過3000個,綜試區企業已建設海外倉超過1200個。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曾表示,通過跨境電商的區域擴大效應和企業數量增加效應,彌補了疫情給傳統貿易模式造成的不利衝擊,成為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新動能,有利於我國外貿穩定發展。

規模不斷擴大

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再擴容 加速打造外貿發展新格局

據瞭解,跨境電商是互聯網時代發展最為迅速的貿易方式。跨境電子商務不僅衝破了國間的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同時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為更多國家、企業、群體提供發展新機遇,這也體現了貿易的包容性發展。而在當前傳統線下渠道受阻的環境下,線上採購需求卻不斷增長,跨境電商優勢得以發揮。

具體看來,對於消費者而言,張周平分析指出,跨境電商相比傳統跨境貿易而言,大幅降低了買賣雙方的信息溝通成本,在線上直接匹配交易主體,減少商品流通環節、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增加貿易發生機會。跨境電商通過小規模、包裹式的方式將商品從出口國運送至進口國,並直接配送至零售商或是消費者手中,發貨時間的間隔短,發貨批次多。

其次,何南野分析稱,跨境電商的優勢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打通境內外供應鏈,直接連通商家和客戶,交易效率更高;二是價格優勢明顯,因為省去了中間環節,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三是交易便捷,可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線上外貿平臺,讓中外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就下訂單、做生意。

此外,對企業發展而言,相關專家指出,跨境電商構建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多邊經貿合作模式,拓寬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大大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企業間的互利共贏。

當前,我國跨境電商規模不斷擴大,成為貿易增長突出亮點。跨境電商發展推動了傳統外貿企業“觸網上線”,同時也促使國內電商平臺開始通過投資併購、自建平臺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主任沈玉良曾表示,伴隨跨境電商發展,我國形成了較領先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這些平臺在國際電子商務平臺中,啟動比較早,規模比較大。同時,跨境電子商務公共平臺也促進我國形成跨境電商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電商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仍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業內相關人士表示,物流時效、各國對跨境電商監管政策存在不確定性以及中小微電商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是普遍存在的。

未來,如何解決上述挑戰,促進跨境電商更進一步發展?何南野建議:一是各區域政府應進一步深化外貿領域的改革,在跨境物流、倉儲、通關的方面進一步簡政放權;二是加快跨境電商物流建設,積極發展公共海外倉儲建設、國際物流專線建設;三是建立外貿企業和跨境電商的良好關係,形成兩者的有效互動;四是利用好金融工具,對跨境電商給予充足的金融服務支持,解決跨境電商企業資金困境。

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張周平指出,一是創新跨境電商監督舉措,加強管理力度。全面落實實名制,利用技術手段限制、打擊洩露用戶信息的失信行為、建立合理有效的信用記錄體系,並針對失信的平臺、商家建立“黑名單共享機制”;二是要加大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大外語專業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力度,從企業需求出發、讓企業參與培養,最終將優質的人才輸送至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