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3號發射失利,當前社會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斷層?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4月9日19時46分發射失敗,導致印尼“帕拉帕-n1”衛星未能進入軌道。這是自2020年以來的第二次太空發射失敗,也是該型號研製以來的第四次失敗。

為什麼長征火箭最近一段時間連續出現問題?無論是意外還是必然,其原因都值得進一步思考。

有觀點認為:發射事故頻發可能與航天人才匱乏有關。

長征3號發射失利,當前社會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斷層?

2018年,火箭發動機設計師張小平跳槽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航天六院負責我國各類液體運載火箭發動機的設計,也就是說,相繼失效的長征七號和長征三號乙發動機是由航天六院研製的。

張小平跳槽後,航天六院研製生產的火箭發動機在長征七號、長征三號火箭的發射過程中失敗,這種巧合不得不讓人有所猜測。

長征3號發射失利,當前社會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斷層?

反觀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被大眾所接受,這導致很多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潮流”和“時尚”,成為明星自然是大多數人追求的夢想。

尤其是在鏡頭前光鮮亮麗地展現自己,出門前呼後擁,最容易讓一個人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許多教育界人士擔心,優秀的學生會流失在“賺錢的專業”中,從事科學研究的人越來越少。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不去爭狀元,因為狀元一定會去學管理、金融等專業,我們只招收有志於成為科學家的孩子。”

長征3號發射失利,當前社會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斷層?

此外,中國的航天任務安排過於緊密,每個任務節點都非常緊湊。與歐美相比,資金和人才不足。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在成功與失敗中不斷前進。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務中,人們已經明白了長征的意義,希望大家能給航天人更多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在不斷向前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