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3号发射失利,当前社会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断层?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4月9日19时46分发射失败,导致印尼“帕拉帕-n1”卫星未能进入轨道。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第二次太空发射失败,也是该型号研制以来的第四次失败。

为什么长征火箭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出现问题?无论是意外还是必然,其原因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有观点认为:发射事故频发可能与航天人才匮乏有关。

长征3号发射失利,当前社会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断层?

2018年,火箭发动机设计师张小平跳槽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航天六院负责我国各类液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也就是说,相继失效的长征七号和长征三号乙发动机是由航天六院研制的。

张小平跳槽后,航天六院研制生产的火箭发动机在长征七号、长征三号火箭的发射过程中失败,这种巧合不得不让人有所猜测。

长征3号发射失利,当前社会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断层?

反观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被大众所接受,这导致很多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潮流”和“时尚”,成为明星自然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梦想。

尤其是在镜头前光鲜亮丽地展现自己,出门前呼后拥,最容易让一个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许多教育界人士担心,优秀的学生会流失在“赚钱的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少。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去争状元,因为状元一定会去学管理、金融等专业,我们只招收有志于成为科学家的孩子。”

长征3号发射失利,当前社会的功利性,是否人才断层?

此外,中国的航天任务安排过于紧密,每个任务节点都非常紧凑。与欧美相比,资金和人才不足。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在成功与失败中不断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中,人们已经明白了长征的意义,希望大家能给航天人更多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在不断向前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