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前线》苏联阵营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作为二战时期的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因为其但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行火炮,该炮覆盖广,对敌人坦克,兵营,其他设施造成破坏,在卫国战争,反击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冰封前线》苏联阵营喀秋莎

以下来自百度文库

由于火箭炮这种新型武器当时严格保密,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该武器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队里传播开来。德军则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德语:Stalinorgel)。

《冰封前线》苏联阵营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BM-13,这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冰封前线》苏联阵营喀秋莎

它由汽车部分和发射部分组成。发射部分由滑轨床、炮架、回转盘、底架、瞄准装置、发射装置等组成。在发射前,火箭弹是用定向钮钳在滑轨槽的定向沟内。火箭弹的战斗部分的弹体内是TNT炸药。药筒部分是由七根管状发射药筒组成,汽车驾驶室内装有发射装置的发火转轮。

主要诸元:弹径132毫米,滑轨长5米,弹长1450毫米,弹重42.5千克,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最大射程7900~8800米。

《冰封前线》苏联阵营喀秋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