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十六: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十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十六: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苏秦和韩国的韩王。这里的鸡口,指的是鸡的嘴;而牛后,则指的是指牛屁股。后人遂以这个成语比喻宁做小的首领,也不在大的场面下受人支配。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策士。策士就是惯于在游说的时候使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说服人,他们虽然才能卓越,但没有政治追求,只是唯利是图。苏秦、张义就是这一批人的代表。

苏秦游说秦国的秦惠文王时,建议不被采纳。回到洛阳家中,又受到父母和嫂子的歧视。一气之下,他改变了帮助秦国打败六国的想法,即采用“连横”的策略,转而帮助六国对抗秦国,也就是“合纵”政策。“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形容像苏秦、张仪这些策士的。

当时韩国在六国中力量最小,且临近秦国,最容易被秦灭掉。韩国国君忧心忡忡,想依附于秦,成为秦国的联盟。对此,苏秦对极力地劝阻说,韩国的地势如何险要,兵器如何优良,士兵如何善战。尤其是,他引用了民间的言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告诉韩王,宁愿当小的国家有尊严的首领,也不要依附在大国后面,最终激起了韩王的义愤之气,成功地说服了韩王。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十六: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据《战国策·韩策》:“苏秦为楚合从(纵),说韩王曰: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十六: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发生地在战国时期的韩国,即现在山西南部与河南北部一带。但其最初使用这个成语的是洛阳人苏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