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角度看待清朝?

水穹滁


相對於清朝來說,我們正站在歷史長河的岸邊,所以現在可以用辯證唯物的史觀,回頭再去看這個已經逝去的王朝。

清朝國祚268年,是中國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


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興盛和衰亡的歷史進程,替代了明朝而建國的大清曾經有過堪比“貞觀”“開元”的康乾盛世,在經濟、疆域等方面達到了歷史的新高,也因腐敗專制,盛極而衰,在晚期被別人用鴉片和槍炮敲開了國門,使整個中華民族揹負了一段屈辱的歷史。

為什麼一個曾經如此輝煌強大的東方帝國積貧積弱,最後竟淪為西方列強 餐桌上的盛宴?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可以用馬克思、恩格斯所闡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規律來解釋。這條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一切社會經濟形態共有的經濟定律。

據統計,1741年,乾隆第一次在全國進行了人口普查人口數為1.43億,由於農業發展,政局穩定,到了1795年,清朝人口已經增至2.97億,五十年的時間裡人口翻了一番多。及至1851年的19世紀中葉,人口已經達到了4.36億之巨。而耕地的增長速度卻遠遠跟不上人口的飛速膨脹,農業技術更是停滯不前,當時清朝的農具和耕作技術,基本上還是維持在宋代水平。以農業為第一產業的清朝,主要社會矛盾就是基於土地和農民的矛盾。

揭開康乾盛世的面紗背後,是農民階層的極度貧困,這個盛世是基於龐大人口基數堆積出來的數字而不是真正的民間富足。當這種矛盾無法壓制時,必然爆發各地的農民起義,比如苗民起義、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捻軍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等。這些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日漸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根基。


縱觀中國歷史,清代是文化、科技、人文等方面貢獻最少的階段,政治上的極端專制,思想意識上的文字獄禁錮,對外閉關鎖國,明末西學東漸的中止,使看似龐大的清朝逐漸失去了生命力,從而在19世紀世界豪強的競相發展中失去了優勢,反而日暮西山,其衰亡是必然的結局。

只能遺憾地說,雖然清朝不可避免地積聚了所有封建社會的歷史沿襲,但是同樣延承了中華幾千年優秀文化內核,本來有機會使王朝的命運走向不同的方向,但是至乾隆末期,那個號稱千古一帝的弘曆皇帝一念之間,這一切就已經改變了。


史海星槎


第一個角度政治軍事:清朝開明進取的政治和驍勇善戰的八旗軍戰勝了明朝腐朽黑暗的政治和離心渙散大明軍隊。清朝從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義,先後統一了女真,建立了後金政權並且建立八旗軍制度,這裡要注意八旗制度其實是一種相比落後的帶有奴隸色彩的軍隊制度,分割財產,奴隸等,但這也激發了士兵的作戰積極性,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

【努爾哈赤 圖來源 網絡】

同時,皇太極建立清朝後廣納人才,改革制度,仿效明朝建立六部,開科舉等,如滿清漢臣第一人范文程,大明將領祖大壽,洪承疇等人,逐步使得清朝的政治進一步開明,運行有效,執行力強,形成相比於當時明朝官場黑暗腐敗,宦官亂政,君弱臣庸等內部團力量極強大的政治治理組織。再加之八旗士兵常年對外作戰,久經沙場,具有強大戰鬥力。因此清朝在政治軍事方面逐步強大並且超越明朝。因此,清朝用武力征服了明朝,滿族征服了漢族。

【滿八旗軍服 圖來源 網絡】


【清朝疆域 圖來源 網絡】

另外一個角度從文化生活角度而言,是漢族兩千多年的文化征服或者說同化了滿族,滿清入關之後雖然採取專制強硬的文化政策,但是歷任皇帝仍然注重學習漢族為代表的的儒家文化,尊重學習儒家文化圈,康熙皇帝就御賜“萬世師表”尊孔敬孔子,開科舉制度,仿效漢制度,建六部,地方保持巡撫制度,依賴漢人及漢文化鞏固大清帝國統治。識漢字,讀漢書,與漢族通婚,重任漢人,除保留一部分遊牧民族特色外,學習農耕文化,鼓勵農耕,重農桑,耕農事等等,皆是被漢族文化生活所同化的結果,最終融入到漢族文化圈。站在這個角度,明清易位,朝代更替是歷史巨輪前進不可阻擋,但是確實漢族最終同化滿足。而今天,應該是各民族團結和諧一家親。

【萬世師表 圖來源 網絡】

【清代官制剖面表 圖來源 網絡】

最後,小編想說,看待一個朝代,歷史事件或人物等等,要看站在什麼立場或者角度進行評價或分析。正如最近在看《哈佛中國史》中葛兆光先生說,中國學者編寫通史,一般都會一根主線:政治與事件、若干之流:社會經濟、對外關係、思想文化等等。這確實是我們一般看到中國古代史通史的書籍的立場或角度。小編在這裡再給大家提供幾個角度:環境氣候、性別醫療、社會生活、物質文化、宗教信仰、日常禮儀、市民生活、宗族文化等等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立場和角度,依據史實,言之有理,皆可成一家之言。

歡迎大家關注“青年讀書說”,欣賞更多精彩內容。


青年讀書說


用改革發展的角度看清朝,它無疑是從康乾盛事而固步自封,終致衰弱貧病走向滅亡!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無不經歷著從無知到有知、從愚昧到文明這個過程,而這其中,如果哪一朝一代,沒有順應好這一時代的發展變化,沒能緊跟上時代的腳步,就會落後於這個時代,而人類固有的自私自利的劣根性,又註定了落後一方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正所謂“落後就要捱打”!
自嘉慶登基,乾隆駕崩,時間進入十九世紀,西方工業革命開始萌芽,科技進步、自然探索、經濟發展、商業繁榮,逐漸與我們拉開了距離,到了1840年,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大門,自此,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這之後的事就無須多說了……直到戊戌變法,少數進步分子企圖變革強國,卻又因觸動封建頑固勢力和少數人的利益而遭斷頸之難,既便有了洋務運動,卻始終未能拯救我大清江山於水火,致山河破敗,屢遭凌辱。究其因,皆為腐巧沒落之帝制根源。


革舊鼎新,民族振興,華夏永固,歷史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