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vs有人 競爭力在哪?

無人vs有人 競爭力在哪?

顧客在店內用手機選購商品。

無人vs有人 競爭力在哪?

鮮食由機器加熱好後,從出貨口到達顧客手中。

無人vs有人 競爭力在哪?

不少顧客到店等待取餐。

無人超市受歡迎嗎? 掃碼看答案!

新業態調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

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蘇韻樺

欄目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曹騰、張宇

從風起到回落,無人超市出現3年後,資本和創業者正逐漸迴歸理性。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無接觸式服務被更大範圍接受,“火神山”醫院的無人超市一度登上熱搜。這讓一些從業者和投資人堅定了信心,認為疫情對行業發展“危中有機”,消費者對無接觸的交付有更進一步的需求,或成為加速行業發展的一個契機。

針對目前無人超市的經營情況,部分從業者認為,一批不適合的市場模式被淘汰後,繼續堅守的企業則開始開拓更精細化的模式和路線,對技術進行更新迭代,謹慎地尋找更適合的消費場景。投資者則認為,用戶體驗、單店模型、擴張性等都是資本重點考慮的因素,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得足夠好,企業才有望得到資本青睞。

“現在談取代有人便利店還太早”

“這兩年來,許多無人零售企業陸續停止運營,更多同行轉行,還有一些同行則轉換方向,從原來運營門店到現在做起了技術提供。”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資本太瘋狂,創業者也太瘋狂了。”他感慨道,同行中運營得好的其實不多。大家疲於奔命地跑馬圈地,大規模鋪開,但是單店的模式沒跑通,鋪開後團隊又疲於奔命地救火,後面就關了很多門店。

無人vs有人,競爭力在哪?無人超市會比有人商店更賺錢嗎?技術成本是否會超過節省下來的人工成本?為解答這些問題,現在,不同企業則開始開拓更精細化的模式和路線。

簡24無人便利店創始人林捷的目標是,覆蓋現有便利店覆蓋不到的地方、無法覆蓋的營業時間,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無人零售方案。他更傾向於做社區、工廠等更封閉場景的無人微店,或是為普通夫妻店定製智能貨櫃,供夜間在店門外繼續售賣商品。

去年開始,簡24轉型為to B模式,為工廠、社區等客戶定製無人零售方案,目前在上海、無錫和南京等城市共有20多家門店。由於物流、供貨商等受疫情影響,簡24今年由原定新增近200家門店的計劃改成預計新增四五十家門店。

“我們想把無人零售作為現有零售渠道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林捷說,便利店夜間銷售佔比低,但是上海規定要有2名員工上班。夜間收入可能連員工工資都掙不回來。只要進社區的成本夠低,機器迭代更新,無人零售方案能為現有便利店提供10%到15%的營收增量。

林捷的團隊之前也犯了不少錯誤,走了不少彎路。過去兩三年,他抱著和傳統便利店一樣的思路做無人便利店,但失敗了,現在終於跑通了模式。“已經營業的店,快的話3個月就能回本,慢的話需要一年。”

不過,簡24的無人零售方案不涉及鮮食。林捷坦言,技術有限制,保證食品衛生也有難度,因此他們的無人零售方案需要妥協,讓出一部分市場。“不過,從業人員都要找適合自己的場景,找不到就應該放棄。”

“現在談取代有人便利店還太早了。”由於目前複合傳感技術還不夠成熟,只能保證小而微的店得到好的管理。但林捷有信心,用3到5年時間,把現有的技術應用在更大規模的店面上,支持每天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流量的場景。

主打鮮食供應 發力CBD場景

2014年10月,F5未來商店在佛山落地第一家全自動無人便利店,主要為城市CBD、中高端社區、景區提供24小時服務。目前開了50餘家店,F5未來商店聯合創始人林小龍預計,今年會繼續在珠三角增加100-200家門店。

2018年12月,F5未來商店完成B輪近億元融資。此前,其曾獲得創新工場3000萬元A+輪融資以及TCL創投的1000萬元Pre-A輪融資。

談及投資F5未來商店的理由,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華南區總經理熊昊告訴記者,F5符合創新工場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標準。“F5的模式呈現出了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單店模型,擴張性也還不錯,是一個不錯的範式。”

F5未來商店在產品上主打鮮食熱食,這是其區別於目前大部分無人便利店的特點。林小龍解釋,以711等傳統便利店為例,鮮食的銷售貢獻和毛利貢獻都是很可觀的。目前F5門店鮮食的利潤已佔總利潤過半。

“我們近年來不斷嘗試各種場景的門店,也關閉了一些。”林小龍坦言,關店的主要原因是場景不合適,比如在社區場景裡,品類結構不匹配社區的需求,鮮食熱食等核心品類銷售達不到預期。接下來他將專注在高校、CBD場景開店。

普通的便利店如果要維持24小時運轉,需要三班倒,單店至少需要7個工作人員。而F5一間門店日常運營會涉及5個工種,分別是物流人員、門店店長、清潔阿姨、技術運維人員等,但是由於每個工作人員會負責多家門店,目前平均一間店會用到1-2人的人員成本。此外,F5研發生產的機器自動化設備成本低很多,能耗也大大減少。

“以保利世貿店來說,周邊的全家等便利店面積大、品類多,一家店的營業額可能抵我們兩家店。我們單店面積小,雖然收入比不上,但淨利潤比他們高。”林小龍說。

保利世貿店店長張志軍稱,復工後位於CBD的門店在中午12點到1點用餐高峰期訂單量很多。目前,廣州保利世貿店一天有近600份訂單,每天營收達到約七八千元。

林小龍說,對於711、全家來說,這個營業額只是微利,但對於F5模式來說其實很賺錢,該店在4到5個月已經做到回本。“原因在於,F5單店的盈虧平衡線比較低,初期投入成本約18萬元,為711便利店的1/4左右,日常運營成本也只有1/4左右,日營收達到1500元的營業額便不會虧損,711普遍需要6000元以上才能盈利。”

林小龍表示並不是每個店都要衝極限營業額,將其“拱到天花板去”,因為營業額在天花板附近時,門店排隊情況嚴重,用戶體驗很差。他希望在生意好的門店附近開出更多店,跟顧客離得更近從而創造更高的營收總量。便利店商業模式的關鍵在單店模型跑通後做高密度覆蓋。F5單店日均做三四千元營業額的水平,回本週期能達到10到15個月之間,即可達到較健康的狀態。

無人超市,到底是不是未來?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隨著勞動力人口逐年減少和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無人零售行業受到資本青睞,中國無人便利店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11億元,2020年預計達到33億元。

熊昊認為,“在這次疫情之後,消費者對無接觸的交付將有更進一步的需求,且便利店的需求偏剛需,疫情對行業影響應該是危中有機。”

“從需求上講,便利店是消費者的剛需,鋪開得越密集,越能為消費者創造更多購物的便利。消費體驗和品控是無人超市的兩大優勢。同時,通過機器自動化取代人的重複勞動,通過AI系統去替代人的決策行為,可以輔佐一個店降本增效。不過,無人超市能完全取代有人超市的時間還很長。”林小龍說。

便利蜂則致力於將無人收銀嵌於便利店場景,在疫情期間,消費者使用無人收銀的比例持續上升。其相關負責人認為,數據化是便利店未來的趨勢。

在鄭州一家無人超市企業做市場經理的魯子乾則坦言,早期很多技術不成熟的創業公司快速上線產品,出現了太多因系統故障,導致顧客被鎖、付款不開門或者不付款能出門的問題,用戶體驗不好,導致無人超市的口碑變差。

他認為,無人便利店未來不可能完全取代有人便利店,只會作為傳統零售業的補充。未來零售的發展會走向智能化便利店趨勢,“有人”與“無人”相結合。從原先傳統的24小時便利店需要三班倒的運營體系,逐漸走向以無人零售技術為中心,1名店員為輔助的運營管理模式。

在新疆經營無人便利店的陳軍認為,當技術更加完備、相關法律更完善時,無人便利店會更受歡迎。

“無人便利店具有自己的優勢,但現在市場份額實在太小了,現在談能否取代還太早。但我們相信無人便利店在未來的市場份額會比現在高。”熊昊表示,無論是否“有人”,都需要遵循便利店的客觀規律。用戶體驗、單店模型、擴張性等都是資本重點考慮的因素,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得足夠好,才有望得到資本青睞。現在還處於無人零售的早期,需要教育市場,需要教育消費者。無人零售公司在研發技術、建立供應鏈和履約體系、品類研發、線下規模化開店等方面還需要時間。

12點記者去無人超市探店

實時訂單:60多單。

消費群體:周邊寫字樓和商圈的白領和工作人員。

餐品:零食、飲料、鮮食三類。

點餐方式:在小程序或者店內屏幕下單。

取餐:機器人在後倉現場製作食品,1到2分鐘後機械臂便將餐食送到出貨口,顧客自行取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