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社區全面提質提檔行動回眸: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長沙市社區全面提質提檔行動回眸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首席記者 張頤佳

青瓦麻石的白果園,修舊如舊的潮宗街,綠蔭斑駁的麓山南路……4月15日至16日,長沙市“社區提質提檔三年行動”總結會舉行。

近年來,長沙市從人居環境、社區黨建、公共服務等方面著力,完成了509個社區提質提檔,其中203個社區打造成為示範社區,基本實現了社區品質高端化、社區服務優質化和基層治理多元化,群眾滿意率達92.82%。社區提質提檔的“長沙經驗”多次獲得中央、省裡的表彰。

從芙蓉區的化龍池到開福區的炮后街,從天心區的機床廠到嶽麓區的白沙液街,記者在市民綻放的笑容裡感受到了長沙社區提質提檔帶來的喜人變化。

舊貌新顏,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如果說摩天大樓是城市的門臉,那麼老街舊巷就是城市的靈魂。

近年來,長沙市針對城市老舊小區,從優化、美化、綠化、亮化等多維度,全面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

開福區紫鳳社區人造板廠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曾因違建多、環境差被多方詬病,在提質改造中拆除了圍牆,修通了管網,硬化了道路,增加了綠地、籃球場、健身器材等,與相鄰的北辰新區相得益彰。居民蔡爹爹說:“很多搬走的老鄰居都陸續搬回來了,現在我們還是全區垃圾分類的示範小區。”

同樣,天心區新開鋪街道的長沙機床廠周邊也曾因企業改制,職工居住環境較差。長沙實施“徵安同步”,通過科學配建中小學、幼兒園、體育場等公共服務設施,讓居民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

長沙市按照功能優先、統籌實施、建管並重的原則,堅持地上與地下、面子與裡子、硬件與軟件一起抓,三年時間共改造整理地下管道815公里、空中管線1179公里,修整路面445萬平方米,一批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同時,社區提質與長沙市“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充分結合,12萬戶家庭安裝了餐廚油煙淨化設備,新建或改擴建生鮮農貿市場118個、社區停車場778個、社區遊園471個,新增綠化面積292萬平方米。

“五化”達標,社區黨建更加夯實

芙蓉區豐泉古井社區因一口200餘年的古井得名,毗鄰長沙最繁華的黃興路步行街。如何在老房舊屋與高樓大廈中破解基層治理的難題,社區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以居民樓棟為單元建立“庭院理事會”,將4個支部8支學習小組的“三會一課”延伸到庭院,黨員“紅色細胞”在社區發揮積極作用。

長沙的社區提質提檔,不僅是“面子”的光鮮亮麗,更是“裡子”夯實。

全市黨組織覆蓋面進一步擴大,59棟樓宇、84個商圈、658個小區建立了黨支部,2.9萬直管黨員學習管理更加規範,5.8萬在職黨員走進社區發光發熱,社區新建黨員群眾活動陣地906個、面積近10萬平方米,長沙社區黨組織“五化”建設考核全面達標。

嶽麓區八方社區黨委書記喻雙平說:“近年來,已有5000多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並開展志願服務工作,垃圾分類、巡防值守、扶殘助困都湧動著黨員的身影。”

三社聯動,社區治理持續優化

社區是落實“上面千條線”的最後“一根針”。長沙市在注重強化基礎設施、夯實基層黨建的同時,亦十分注重構建以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為主體、各類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機制。

雨花區牛婆塘社區有3900多戶居民,但社區工作人員僅10人。社區黨委書記梁雁說:“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一方面充分發動黨員的紅色力量,成為社區治理、垃圾分類、治安巡防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社區引進了‘金牌幫女郎工作室’‘春之潤’等志願者服務團隊,在孝老助殘、未成年人培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開福區持續推進“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制度,組織、應急、城管、政法、公安等多個部門直接參與解決基層訴求,為強化基層力量,實現多方共治提供了新路徑。

截至目前,長沙市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面積較2016年有大幅增加,社區平均擁有社會組織達10.7個,累計開展群眾性主題創建活動達1.98萬次。“三社聯動”長足發展,新增登記備案社會組織3917個,啟動“三社聯動”項目733個,居民能夠就近享受居家養老、日間照料、四點半課堂等服務。

同時,全市新建信息化門禁、車禁系統1.2萬套,新增攝像頭2.2萬個,專職兼職治安巡防員、平安志願者達2.8萬人,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