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春:“綠色銀行”吐新綠

早上5時,大部分人還沉醉於甜蜜夢鄉,綠春縣半坡鄉15萬畝橡膠林裡已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冬春管”場景。一盞盞頭燈在林間閃閃爍爍,滿載農家肥的微型貨車來來往往……分批錯時、分散工作、機動作業,橡膠春耕工作有序開展。


橡膠林被綠春人稱為“綠色銀行”,全縣橡膠種植面積40多萬畝,受益農戶7萬餘人,是該縣規模最大、集中連片程度最高的特色林業經濟產業之一。為進一步提升橡膠產業經濟效益,綠春縣按照一名縣級領導掛鉤聯繫、一個工作部門主導牽頭、實施一批核心骨幹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明確一個產業發展目標、制定一套產業發展制度的“五個一”模式,加快建立和完善橡膠提質增效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好產業發展的資源整合、項目扶持、技術培訓等工作。


“每年的第一個季度是橡膠的休割期,我們要利用好這一時期,做好病蟲害防治和營養儲備工作。”半坡鄉農技員黃哈者正在示範點向群眾開展培訓,“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噴灑硫磺粉,修剪老樹枯枝,除去膠園雜草,提高膠樹的抗病蟲及產膠能力。”


綠春縣以半坡鄉、大黑山鎮等橡膠產業發展規模較大的地區為提質增效試點,採取“抓園區+引龍頭+提質量+延鏈條”的“四位一體”舉措,著力破解“低產能、低產量、低效益”的產業發展困境,確保農民增收脫貧有穩定產業支撐。以40萬畝橡膠種植面積計算,通過實施提質增效工程,每畝產量由200公斤提升到240公斤,每畝產值由2600元提升到3120元,增產率達20%。


走進大黑山鎮嘎處村獨田山收膠站,站長李哈者正忙著維修保養加工設備,為即將到來的收膠旺季做準備。“政府建設好了收膠站,相關設備也由公司提供,我只需要聯繫膠源,加工出符合標準的橡膠凝塊就行了,再加上我家的40畝膠林賣膠所得,年純收入4萬元沒問題。”


目前,綠春縣依託現有的14家龍頭企業和89個專業合作社,推廣“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貧困戶”等多種模式,成功打造了橡膠林下養殖山地雞,套種魔芋、草果、砂仁等多種特色產品,為綠春縣廣大林區可持續發展增添不竭動力。


本報記者 李樹芬 通訊員 吳蓮


綠春:“綠色銀行”吐新綠


-END-


轉載請註明:來源綠春縣融媒體中心

來源:雲南日報

編輯:馬阿錄

主編:陳 豔

監製:盧智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