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籲!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尚書•益稷》

大禹治水成功,舜帝召集大禹和皋陶等眾人,圍坐在一起,給大禹開了一個小型的總結匯報表彰會。舜帝主持會議,首先請大禹講話:“請大禹同學作報告,講講他的先進事蹟和先進經驗,大家歡迎!”

剛從前線歸來的大禹,有點疲憊,也有點靦腆,謙遜地說:“哦。謝謝舜帝。我哪裡有什麼經驗。我只是每天想做好自己,每天想做好自己的事罷了。”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大禹像

老生常談是個坑

治水的苦辣酸甜,都聚在大禹的心上。他13年一路走過了,是何等的堅毅和艱辛!一旦你真實的拼過來、活過來,你只想鬆一口氣,再不願回憶那段往事。

皋陶是個活躍的傢伙,笑呵呵地說:“好呀好呀,那就講講你是怎麼盡職盡責的吧。”眾人再次鼓掌致意。

大禹稍微想了一下,有什麼好講的呢?我如何治水大家都是知道的呀。至於我的精神,連小孩都知道我“三過家門而不入”。

等到大家的掌聲稍落,大禹說:“我真的沒什麼好講的。當年那場洪水,大家都是親眼所見的,‘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那是天下的災難。”

關於治水大政,大家都一目瞭然,很多人還積極投身其中的。治水的技術問題,沒有必要在這裡講,很多人聽不懂,也不願意聽。但是有一樣必須講,那就是如何讓老百姓活命,——生存是硬道理

“予乘四載,隨山刊木。”大禹輕描淡寫地談治水經歷。當年洪水氾濫,為了治水大禹走遍全國。他往來各地主要乘坐四種工具。旱路坐車,水路乘船,泥路乘撬,山路用椐(ju1)。來回行走的目的在於打開一路聯通四方的路徑。信息要溝通,政令要下達,物質要運輸。——要想福,先修路。

其實,最沒有新意的發言就是陳詞濫調的重複大家都知道的事。然而表彰會往往是這樣的。大禹合理避開這個坑。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鮮食的來源

功臣益先生

考察水患,解決群眾疾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如何生存呢?

大禹在此處表揚第一位下屬——益。因為身份顯赫,高居伯爵,所以從舜帝分封以致後人統統常稱其為伯益。古人記事嚴謹,看來跟隨大禹治水的時候,益還是個年輕小夥子,還沒有伯爵的身份,因此之稱作益。

這個小夥子有什麼特長呢?益,有超強的野外生活能力,他會捕魚撈蝦,也會到山裡捕捉麋鹿、野豬和山羊。工具自己會做,烹調也是自己動手。於是洪水面前,一個又一個的野生訓練營興起,大家藉此自救。緊急時刻,前線重災區就是這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禹加重語氣:“暨益奏庶鮮食。”

請大家記住這個拯救黎民英雄,這功勞都是益先生的。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艱食的由來

功臣稷先生

大禹接著講:“我們疏浚河流,河水順利流向大海,水位低了,逐漸有了可以耕種的田地。”自救進入第二階段。在這裡大禹表揚他的第二位下屬——后稷。跟伯益一樣,此時的后稷只稱作稷,也許此時尚未封后。

小夥伴千萬別以為“封后”是女人的事。在上古時代,所謂“後”,是君王的意思。“後”與“司”是同一個字的兩種寫法,都是君王,並非君王的老婆。

如果我們叫他“后稷”,您大概就知道他有什麼特殊本領了。對,后稷是最好的農業專家,這個家族世世代代研究農業。您是不是覺得上古時代有很多后稷,或者后稷活了幾百年呀?其實不然,古人沒有那麼多詳細的名字。后稷、后羿,類似於是部落首領的專屬稱謂。稷,與農業密切相關的部族;羿,善於射箭的部族;後,指代君王權力。實際上,后稷、后羿並非一個人。

跟隨大禹的這位稷先生是稷部落的嬌嬌者,是全國頂尖的農業專家。適合種什麼,什麼時間播種,什麼時間收割,全國都要聽他的指揮。他成為大禹治水的另一個得力助手。

稷先生在後方給大禹組建一個又一個的農業建設兵團,組織墾荒。墾荒的人們幾個月後,就可以吃上一點糧食了,用糧食與魚蝦之類混合果腹。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伯益,也是趙姓始祖

鮮食與艱食

鮮食,主要是肉食。水裡的魚蝦屬於鮮食,上山打回來的野兔、野羊也屬於鮮食。鮮食沒有人工養殖的,都是野生的,大自然賜給難民的食物,抓起來也算方便。捕撈、狩獵。

但是,鮮食有一大缺點——不易保存,容易變質

請看“鮮”字,有魚有羊。在食物裡邊還有比魚肉更容易變壞的嘛,還有比羊肉更容易變壞的東西嘛?魚肉和羊肉只能趁著新鮮吃。至於存儲,把魚蝦存在水裡,把野兔、野豬變成家兔、家豬?無從考證。

此外,估計伯益也會教給大家一些簡單實用的保鮮辦法,可是總比不得今天的冷庫、冰櫃。

種植莊稼所得的穀物等,為“艱食”。“艱”的繁體字寫作“艱”,偏旁有土。艱食,是土中求食。需要經過耕種、收穫,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是很艱難的事情。如此,糧食是最珍貴的。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后稷,也是周王朝的祖先

積極的物資交流

接下來,是生產自救的第三個階段內容,前方的難民不能總是魚蝦、羊肉,需要後方的糧食救濟。人只吃一種東西是容易生病的,況且捕魚、狩獵還有季節性問題。後方就勒緊腰帶,把省下的糧食運往前方。

《尚書》載,“懋遷有無,化居。”

一邊治水,一邊組織生產自救。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求生運動,餓著肚子啥都幹不成。大禹和益、稷等官員,組織大家捕魚、狩獵、恢復農耕,維持人們必需的生活。

大禹和伯益、后稷對於各地的食物收穫有先進的、統一的管理手段。大概統一管理、統一分配。剩餘部分或者節省部分送給或賣給更困難的災區,此時也許有艱食與鮮食之間的物物交換。何以見得?“懋遷有無”是也。

“懋遷有無”。懋,有勉勵的意思。鼓勵大家互通有無,互相幫助。性命攸關,“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呀”,誰會無私奉獻呢?而鮮食,之所以稱為“鮮”,是不易保存的意思。魚肉和羊肉,大概是最容易腐敗變質的食物。吃不了也只好交換,換一口糧食也是好的。這就是

貿易吧。

《尚書》所謂“化居”是大禹貿易的一個重要手段。化,即古“貨”字。古貝可以通過交換轉化為貨,花錢買到的東西叫“貨”。居,蓄也,積儲的意思。因此,大禹所說的“化居”大致包括倉儲和調配兩方面。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古代的貿易

題外話:這是最早貿易

提到古代的貿易活動,大家或許會想到王亥服牛,殷商的遠祖王亥用牛拉上貨物,從商地出發到四處賣貨。王亥的貿易行為是自發的,而大禹的貿易,是由官方組織和領導的。

古文研究,“懋”字的解釋各異,除了勉勵的意思外,在這裡更明確地指向貿易。其一,懋,是“貿”的通假字。最早沒有“貿”字,貿,買也;貿,是繁體“買”字的誤寫。其二,司馬遷認為:懋,調也,糶也。讀音相近。讀音相近,則往往意義相關。糶糧食,就是賣糧食;糴糧食是買糧食。無論是買還是賣,兩種觀點都是買賣,是貿易。

這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貿易方面的記載。似乎早於“王亥服牛”,也早於《詩經》的“抱布貿絲”。

如此算來,大禹和伯益、后稷不僅開始了貿易活動,而且還有物流、倉儲一條龍服務。可以想象,治水的千萬大軍在前方奮戰,後邊是沿著大禹開創的管道絡繹不絕的快遞小哥。全國一盤棋,大禹是帥,伯益和后稷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上古風采丨慶功會上,大禹閉口不談自己,卻給兩個下屬邀功

成功並不簡單

小結

本來是大禹作報告,大禹並沒有仔細講治水的主要環節,甚至連治水的理論基礎、先後順序都沒有講,而是突出將兩位大臣的積極支持與配合。高明的領導原來是這樣做的。

還記得大禹治水之前跟舜帝的約定嗎?當時舜帝答應給他配備最得力的助手,全力支持大禹的治水工作。表揚伯益和后稷,說明大禹牢記舜帝的支持甚至恩情

大禹不說自己的功勞,突出伯益和后稷,是對自己下屬的提攜和鼓勵。下屬會死心塌地地跟隨大禹。

表揚下屬,為下屬邀功,實際上是變相地表揚自己。下屬的事蹟是對自己的錦上添花。可惜很多領導不懂得這一點。

如果從私心角度出發,扶植伯益和后稷,正是扶植自己的勢力。

以大禹的眼光,無論過去多麼風光,都已成為過去,接下來是要安定民心。

民以食為天,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是大禹的理想。

大禹的格局令人敬佩。對於這一段記述,古人看得清楚,古人把文章定名為《益稷》。本來是大禹作報告的事,以伯益、后稷定名,你覺得會有啥深意呢?只不過是看不透,而明眼人又不願意說透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