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它歷史悠久,以吳王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它位置獨特,是江蘇省唯一沿江沿滬的縣級市;它務實創新,中國第一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就在這裡;它精緻和諧,連續多年位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它就是江蘇省太倉市,一座地處長江口南岸,長三角開發開放前沿地帶的濱江城市。


在這個被譽為“蘇州開放基因最好的地方”,一座國際化港口屹立在長江之畔,它就是長江第一港——太倉港。太倉古稱劉家港,早在元明時期就是東方著名海港,因元時漕糧海運而隆盛,又因鄭和七下西洋始發於此而名揚天下。時歷數百載,古港又起雄風,仍然是在這片江海交匯的土地上,從1992年成立港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至今,太倉港僅僅用了短短的28年,就成為了長江集裝箱第一大港、長江外貿第一大港、全國進口木材第一大港、長江進口鐵礦石第一大港,集裝箱吞吐量更是已躋身全球港口吞吐量第三十位,中國港口吞吐量第十位的行列。太倉港創造出了令全體太倉人驕傲的發展成就,也跑出了令世人矚目的太倉速度!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28年的成就,28年的速度,讓人熱血沸騰。那麼這些成就和速度是如何取得、又是如何跑出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倉港了不起的前世和今生。


劉家港——太倉港的前世


港口自然形成。約在一萬年以前太倉還是一片淺海,此後,太倉附近的海岸線一再向東推移。唐宋以後,位於長江南岸的太倉一側岸線陸地停止向海外伸漲,長江口瀕海臨江的新沖積平原成型,早期太倉的自然港口就孕育在這江海交匯之處。元代,婁江從太倉奔流入海,婁江下游劉家港即形成了港外即大海、可容萬斛之舟的景象,天然良港就此形成。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三國時的通海要津。三國時,孫權為逐鹿中原,爭奪天下,曾多次派使者前往遼東,聯絡割據遼東的公孫淵南北夾擊曹魏,並提供糧食。太倉及婁江口被視為東吳政權的通海門戶。


唐宋時的江海航道。唐宋時,沿婁江可抵蘇州,至太湖再轉至北方。溯長江而西,可通南京、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出婁江口,從海上與南北沿海各地相聯,並可與外國相通,宋史已有古代太倉港接納海外商艘的記載。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元代海運漕糧的重要基地。元初崇明人朱清、嘉定人張瑄從劉家港出發進行漕糧海運。僅從至元二十年(1283年)至天曆二年(1329年)的46年間, 8300萬石漕糧由太倉劉家港運至天津大沽,解決了元朝廷南糧北運的問題。劉家港也發展成為我國海運中心。隨著海外貿易的興起,劉家港還被稱為“六國碼頭”。太倉也成為“朱門大宅,不可勝記”的東南富域。


明代七下西洋起錨地。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至明宣德八年(1433年),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從劉家港出發,七下西洋揚帆天下,寫下了世界航海史的輝煌篇章,劉家港也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由此帶來的中外貿易集市,也使劉家港及太倉財賦一時甲於天下。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清代近海樞紐港和著名漁港。清時,劉河形成了北洋、南洋、長江和內河四條航線,劉河碼頭被稱為“江南船碼頭”,萬商雲集,店鋪林立。同期,近海漁民紛紛駕船捕撈,劉河港內漁船列若鱗次,成為長江入海口的著名漁港。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崛起長江第一港——太倉港的今生


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提出沿海開發戰略和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以後,太倉縣委縣政府作出了開發建設太倉港的重大決策。1992年6月,正式成立瀏家港港區開發建設指揮部,吹響了開發建設太倉港的號角。自古創業多艱難。太倉市克服重重困難,動員和組織全市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太倉港口開發區集聚,推動太倉港加快啟動建設。一樁樁一件件港口發展的里程碑式大事,從一張白紙到落筆完成,無不凝聚著開拓者的辛勞。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1992年10月,太倉港石化碼頭打下第一樁


1992年10月28日,太倉港第一個萬噸級碼頭——江蘇長江石化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石化碼頭開工建設,打下了歷史性的第一根樁。1995年5月25日,長江石化碼頭靠泊第一艘國輪“勝利4號”,標誌著太倉港正式投運。1996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太倉港為一類口岸,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1997年1月18日,太倉市隆重舉行太倉港開港典禮。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李嵐清、費孝通、遲浩田、萬國權等,為太倉港的開港專門題詞祝賀。1998年12月,太倉港第一艘集裝箱船在中遠國際城碼頭首航。1999年9月29日,國家海關總署批准太倉港為集裝箱運輸中轉港。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太倉港開港剪彩儀式


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副主任邢高前給我們分享了一個關於太倉港創業初期的小故事。1993年4月3日,蘇州華蘇塑料有限公司奠基典禮要在港區舉行,這是第一家落戶太倉港區的工業企業,各方都很重視。化工部、中石化、經貿部、省政府、省計經委、石化廳、外經貿廳、新華社蘇州分社等共200多位嘉賓要參加開工典禮。可當時太倉港區石化區的“五通一平”還剛剛開始建設,去開工現場的路要從江堤上轉下去的,而必經的隨塘河還沒有橋,離開工典禮沒有幾天了,怎麼辦?


籌備組經過會商,緊急聯繫南京某部隊工兵營請求支援,請他們急趕太倉速搭一座臨時橋。橋搭好後,本想著可以鬆一口氣,卻不料開工典禮前一天下了一整天的雨,臨時橋被沖壞了,籌備組又緊急叫人進行了加固,終於保證了開工典禮的順利進行。正是保持著這樣一路奔跑的幹事創業的姿態,太倉港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績。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2001~2005年,太倉港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該階段港口開發模式和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為太倉港崛起奠定了基礎。這些大事,記錄著太倉港奔跑發展的足跡。2002年6月6日,蘇州港太倉港區指揮部和遠太國際城開發有限公司掛牌。2003年,香港現代貨箱公司開始參與太倉港集裝箱碼頭的建設和經營管理。

2004年12月29日,太倉港經日本石垣島至臺灣航線舉行首航儀式,這是交通部批准的長江沿岸港口中首條臺灣海峽間的間接航線。此時,港區的招商引資工作步入了全新階段。英國的BP公司、海明斯公司,以及香港協鑫集團、中石油、中化集團、武鋼集團、中集集團等一批大企業紛紛投資落戶港區,環保電廠、玖龍紙業、華能二期等一批龍頭型、旗艦型的項目落戶港區。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2005年,江蘇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將太倉港上升為全省重點建設的兩大港口之一,並決定專門成立江蘇太倉港口黨工委、管委會,太倉港發展進入新階段。2007年,貨物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躍居全國大型集裝箱港口行列,實現了從餵給港到支線港的飛躍,同時也標誌著太倉港向億噸大港進發征程中邁出了里程碑性質的一步。2008年12月,太倉港首次開通對臺直航航線,成為大陸首批6個對臺直航港口之一。2009年,全市首個國家級功能載體——太倉保稅物流中心正式封關運作。2010年5月,國務院批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太倉港被定位為重點建設的集裝箱幹線港和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進入“十二五”,太倉港圍繞建設“大港口、大物流、大產業”的目標,推進戰略合作,做大市場主體,優化政策環境,完善載體功能,推動港口發展實現了新跨越。2011年,太倉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03億噸,首次跨入億噸大港行列。2013年1月1日起,太倉港作為沿海港口管理,從此跨入海港時代。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太倉港成為國內第一個全面實現海港化管理的內河港口。長江太倉港以下水域五星旗海輪進江引航無需申請引航就可自主進出太倉港。海港化實施後,進出長江的國內航行船舶執行海港行政事業收費政策,給船企減了負。海港化對進出港船舶引航實施“一次申請、在航交接”,放寬了船舶進港申報標準,船舶運營效率提高了,交通管制的時長降低了。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2015年,太倉港創新推出“滬太通”港口物流新模式。滬太通即太倉港作為上海港的港口延伸,使用上海海關監管場代碼,企業在太倉港與洋山港之間中轉貨物,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不需要在洋山港辦理轉關和通關手續,僅需在太倉港辦理通關手續,真正實現貨物進出口“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滬太通關和物流一體化。從而引導蘇南地區集裝箱“陸改水”從太倉港出運。經測算,棄陸改水後每標箱貨物可以節省200-400元/標箱,平均每月為企業節省約100萬元。“滬太通”的實行,增加了太倉港競爭力,太倉港地位得到加強,同時有利於提升蘇州以及江蘇區域開放型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千萬標箱大港口——太倉港下一個目標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當前,太倉港是國家定位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集裝箱幹線港、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是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之一。從江灘打下第一根樁至今短短的28年,太倉人沒有辜負各級各部門的囑託,也沒有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二十多年來始終用無畏的勇氣、拼搏的銳氣、創新的智慧、務實的作風,將太倉建設成了長江集裝箱運輸第一大港、江蘇第一外貿大港,已成為了江蘇沿江集裝箱運輸的內貿轉運樞紐、近洋直達集散中心、遠洋中轉基地,在“一帶一路”航線建設和長三角港航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站在陽光明媚的太倉港碼頭,吊塔林立,彩旗獵獵,車輛穿如流,貨物如山,讓人遙想起600前那支浩浩蕩蕩的鄭和船隊起錨、歸航時的繁華和熱鬧。昨天,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從劉家港起錨,揚帆天下,書寫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麗篇章;今天,東方風來,古老而年輕的太倉港已重振雄風,一個嶄新的現代化港口正在長三角經濟區迅速崛起,她正以博大的胸懷繼續向著國際性一流大港的目標破浪前行!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長江第一港”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