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保險是要素市場的重要建設者 | 財富管理

王和:保險是要素市場的重要建設者 | 財富管理

文/中國精算師協會副會長王和

《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無疑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制度性文件,它標誌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併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提供持續的制度動力。保險,無疑是要素市場的重要“要素”,是要素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不僅能夠為要素市場建設提供專業貢獻,更能夠為自身的發展開拓全新的空間。但保險業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把可能變為現實,首先要解決自身的基礎性問題,特別是行業誠信和專業能力問題。

保險與市場信用體系具有基因性聯繫

市場是在人類社會發展一定程度之後出現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的本質是提供更加高效的交換(交易)秩序與可能,它不僅具有價格發現的作用,更具有提供交易信用服務的功能。與商品市場不同,要素市場對信用的依賴程度和要求標準更高,因此,在我國要素市場的建設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市場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發展的初期,由於缺乏對社會和市場信用體系的重視,同時,簡單地引入了市場競爭和市場營銷理念和技術,短期和功利文化盛行,導致我國市場信任水平相對較低,甚至出現倒退的現象。這些年,我國加大了對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維護,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尤其是與要素市場建設和發展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作為要素市場建設的前提,應加快並提升社會信用體系。

保險與市場信用體系具有基於基因性的聯繫。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保險能夠發揮獨特作用,同時,作為一種市場制度安排,它符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時代訴求。保險在社會信用體制建設過程中,具有發現、改善和建設的特殊功能。首先,在開展保險,尤其是信用和保證保險的過程中,無論是從保險方案的制定,還是保險費率的釐定,均要對投保人的信用風險進行調查和發現,繼而進行評估。其次,保險公司經根據評估情況,進行差異化的定價,這種差異化,不僅能夠實現信用價值的發現,推動和激勵被保險人改善信用風險,同時,還能夠通過發現和披露,形成一種外部壓力,促進被保險人改善信用風險。第三,在保險,特別是信用和保證保險的經營管理中,會形成對社會信用風險中介,尤其是信用評級的巨大市場需求,為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提供動力。同時,將推動信用制度建設技術和市場的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信用水平。

保險是要素市場建設的同盟軍

首先,建立要素市場的重要目的是“有序流動”,流動,勢必產生風險,有風險就需要保險保障。其次,與商品市場不同,要素市場和交易具有“抽象”的特徵,即許多要素市場不如商品市場那樣直觀,存在“看不見,摸不著”的風險,因此,就需要一個為這種風險轉移提供服務的市場機制,就是保險,特別是信用和保證保險。第三,一些要素本身也具有許多特殊風險,如技術、數據和專利等,也需要為這種風險提供專門化保障的保險服務。近年來,我國保險在服務“要素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方面,已經開展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一是就土地要素市場而言,在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探索過程中,面臨的一個突出風險是交易風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保險行業與地方政府配合,開展了“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為農村土地市場提供了信用風險管理和增信服務,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二是就勞動力要素市場而言,傳統的僱主責任保險、建築工程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商業醫療保險、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等均為維護和保障勞動力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基於市場化的解決方案,同時,近年來,針對勞動力市場的新情況,保險行業圍繞“農民工”群體,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創新,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是就資本要素市場而言,在“穩外貿”的過程中,保險業通過開展出口信用保險,不僅為外貿企業提供收匯提供風險保障,也為外貿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近年來,針對消費信用發展的趨勢,開展了住房和汽車按揭保險、助學貸款保險、各類消費信用保險等,為資本和資金要素的市場建設與發展提供了保險服務。

四是就技術要素市場而言,近年來,科技保險已經成為我國保險業重點關注和發展的領域,根據科技發展與科技企業的需求,開發了一大批科技保險產品,最典型的是首臺(套)保險和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此外,在《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等文件的指導下,保險業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密切合作,大力推動我國的知識產權保險,以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為技術要素的保護和“變現”提供了專業服務。

五是就數據要素市場而言,保險業主要圍繞著“數字資產安全”和“信息網絡安全”開展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從“數字資產安全”的角度看,除了有傳統的“計算機保險”之外,還針對“虛擬經濟”的需要,開發了“網遊責任保險”和“網絡遊戲虛擬資產(裝備)保險”。從“信息網絡安全”的角度看,開發了“網絡安全責任保險”,同時,按照“第一方風險”和“第三方風險”兩個維度,開發了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保險要解決好服務要素市場的基礎問題

從總體和前期的情況,儘管保險業在“要素市場”的建設和服務方面,已開展了許多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但大都屬於初級階段和淺層次範疇。面向未來,在我國要素市場的建設過程中,保險業要解決一系列基礎性問題,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通過價值創造,成為要素市場的重要建設者。

首先,要重新和全面地認識信用和保證保險的基本理論和經營理念。信用和保證保險屬於一種特殊的保險範式,與傳統的財產保險不同,更多地體現為專業服務。因此,有人將信用和保證保險定義為“零風險”業務,即它不是以直接承擔風險為前提的,而是通過專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服務,以自身的商業信用,為被保險人提供“信用背書”服務。儘管對這種觀點,仍存在“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信用和保證保險的經營不是,也不能簡單地建立在“損失統計”基礎上,而應當更多地體現為專業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這是目前我國保險業在經營信用和保證保險中普遍存在的認識誤區,也是導致出現經營危機的根本原因。如果認可這一觀點,接下來需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保險行業(企業)的信用,二是專業信用風險管理能力。

其次,既然保險公司經營信用和保證保險是通過提供“信用背書”的方式,那麼,保險行業和保險公司自身的信用就成了重要前提和基礎。但坦率講,與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行業信用水平不高,具體表現為行業的社會形象不佳,廣大消費者對保險最不滿意的是“不講信用”,最典型的印象是:營銷和承保的時候“笑臉相迎”,理賠和投訴的時候“推三阻四”。正是由於對保險的“不放心”、“不踏實”和“不信任”,繼而形成了“買保險沒有用”的認識,導致大量的保險需求被壓抑。進一步深入分析保險業“信任危機”背後的原因,就不難發現,問題的根源是沒有解決好“為了誰”和培育相應能力,簡單地急於“做大做強”,結果是“短期”和“功利”文化盛行,包括各種“營銷”和“激勵”手段氾濫,客戶利益和行業聲譽就被淡漠,乃至犧牲。因此,保險業要在要素市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前提是要重塑行業形象和信用,回到保險的“初心”,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切實解決行業信用的基礎問題。

第三,按照“零風險”的經營邏輯,專業風險管理能力就成為了前提和關鍵。從建設和完善要素市場的角度看,迫切需要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參與者和貢獻者,保險無疑是“當然人選”。作為一種制度安排,保險除了能夠提供“信用中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能夠為要素市場提供信用風險管理的專業能力和服務,這是信用和保證保險存在的核心價值。例如,美國一家專門為房地產交易提供“產權保險(Title insurance)”的保險公司,從表面看,它是為房地產交易提供信用和保證保險,但實質是提供房地產交易的信用信息調查和風險評估服務,從該公司的財務報表看,成本的80%是用於信用風險調查和管理的支出,而真正賠付的佔比為10%左右。近年來,我國保險業出現了一些信用和保證保險的“踩雷”事件,其根本原因是背離了“零風險”的經營邏輯,缺乏和放棄了專業風險管理經營理念與能力,簡單和被動地承接“履約風險”,最終成為“背鍋俠”就在所難免。面向未來,保險業需要正本清源,解決好發展理念、經營邏輯和專業能力問題,特別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專業能力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要素市場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保險要積極參與要素市場建設

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領域,保險業自身也面臨著要素市場建設的任務。從“意見”提出的“五大要素”看,除了“土地要素”外,其餘四個要素均與保險業的經營管理密切相關,因此,保險業要在認真學習和深入領會“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行業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保險行業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按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要求,通過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動行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首先,是勞動力要素的配置。保險屬於“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人力資源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因素,但長期以來,保險行業的“勞動力要素”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和重視,也缺乏相應的規範,一方面是缺乏評價體系,導致“魚龍混雜”,影響了行業的勞動力總體素質水平,另一方面是無序流動,不僅是高管人員的惡性“挖角”,更典型的是營銷員隊伍的“集體翻牌”。下一步,要在“意見”的指導下,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要重建行業的職業技術考試和執業管理制度,特別要關注營銷員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的“門檻”,全面提升知識和能力結構,推動營銷隊伍的迭代,同時,要按照“市場決定,有序流動”的要求,進一步規範行業的人員流動制度和秩序。

其次,是資本要素的配置。保險經營的核心要素是資本,即通過資本投入,形成承保能力,承保風險,實現盈利。因此,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是保險行業效率的重要指標和內涵。但一直以來,保險行業總體的資本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體現為行業內部的償付能力過剩與不足同時存在。下一步,要按照培育和健全資本要素市場的總體思路,建立行業的“償付能力交易市場”,通過有償使用,解決行業資本(償付能力)的局部和暫時短缺與總體過剩之間的矛盾,提高行業資本要素的總效率。此外,保險是市場資金,尤其是長期資金的提供者,應當在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下一步,保險行業除了要積極參與“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和“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兩大任務外,更多地要關注“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和“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領域,要按照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資管新規”的要求,充分中長期配置型資金優勢,全面參與國家重大基礎性設施建設、綠色金融和服務“三農”等領域。

第三,是技術要素的配置。在保險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技術要素”被嚴重忽視。保險本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這不僅體現在傳統的核保、精算、理賠和再保險等領域,還涉及風險管理服務的跨學科領域,如醫學、養老、汽車、法律、農業和工程等領域。但由於發展理念出現了偏差,使得一些公司在經營管理的重大決策中,技術部門成為“擺設”,專業人員的意見被忽視,成為公司經營管理出現重大危機的重要原因。下一步,要重申並強化行業的“技術要素”理念,解決加強行業技術能力的一系列基礎問題,夯實行業發展的基礎。同時,要根據“意見”中問題導向,分類施策的要求,關注並突破我國保險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難題,同時,鼓勵保險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合作,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轉移。近年來,湧現出一大批圍繞保險業開展科技創新的企業,要通過構建“保險技術要素”市場,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創業和參與環境,提供場景、數據和資金資源,同時,制定和規範技術投資、轉讓和入股的市場規則,引導和鼓勵更多的技術力量參與保險要素市場建設。

第四,是數據要素的配置。保險業的數字化是與生俱來的,數據是保險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但客觀講,保險業對“數據要素”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甚至是偏差,一方面體現在行業自身數據資源的管理與利用,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外部數據資源的利用與規範。“意見”從根本上確立了數據的“要素定位”,為保險業的創新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下一步,要在充分領會“意見”精神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行業的“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規劃”,培育行業大數據交易市場,依法合規開展數據交易。

一是要把握好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機遇,加強溝通,密切合作,協同行業,統一窗口,通過公共數據的共享和利用,推動保險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二是要高度關注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積極參與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範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構建,尤其是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數據採集標準化。三是高度重視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利用行業協會、“保標委”和中保信等平臺,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儘快制定行業的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全面規範並強化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編輯:秦婷

王和:保險是要素市場的重要建設者 | 財富管理
王和:保險是要素市場的重要建設者 | 財富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