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風波下的長尾效應該如何應對?

長尾(The Long Tail)這一概念最早在2004年由“連線”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提出,認為商品的未來不僅在於需求曲線的頭部,還有那條無窮長的尾巴,並用來描述諸如亞馬遜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


在輿情研究中長尾效應同樣存在,主要用來解釋輿情事件在多種因素影響下週期拉長,影響不斷綿延。

從傳播渠道來看,媒體報道在輿論中具有獨特的權威性,容易成為“主流意見”,依據長尾模型媒體監督長期以來佔據輿論監督實施體系的主導地位,處於輿論監督傳播影響力的“頭部”。而“尾部”則以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公民為代表,他們數量眾多但分散、弱小、獨立、細微,其意見或看法的影響力相當有限,難以公開傳播併發揮監督效力。

公眾監督作為輿論監督的尾部,一直邊緣化存在。但隨著社交網絡和自媒體時代到來。內容的傳播和集合成本迅速降低,無數的內容碎片和渠道碎片集結成一條無窮長的長尾,網民草根聲音通過聚合形成強大的話語場和傳播效力,以此與傳統媒體監督的影響力“分庭抗禮”,網絡輿論監督的長尾效應得以凸顯。

從輿情階段來看,伴隨著輿情事件的發酵過程,每一個細節都將承受輿論的反覆推敲。輿論參與者會根據自身興趣結合已公開事實,對事件的某一細節或某一領域進行持續不斷的追問,從而使整起事件輿情週期顯著拉長,輿情風險點明顯增多,進而加大輿情處置難度。

通常來看,傳統的危機公關處理方式主要側重於與主流媒體進行溝通,並且更多聚焦於解決主要輿情關注點。通過有影響力的大媒體發聲來疏解主要輿情聚焦點下的輿論質疑,以解決企業的危機。

然而,長尾效應下的一些輿情案例中,也會出現無數微小的信息流或者影響力較小的發生通道匯聚起來形成巨大的聲音形成輿情的進一步發酵。

如何應對輿情的“長尾效應”?

1、基於事實,真誠溝通

在輿論場高度多元的背景下,各類專業技術人士同時也是普通網友,網絡輿論參與者的整體辨識力和洞察力不容低估。進入網友視線中的相關各方,如果出現言行不當或論述不周,就會為“長尾效應”增加新的“槽點”。

2、及時切割,回應焦點

由於輿情事件初期,各類爆料信息大多以碎片化方式呈現,極易造成輿情應對方對於輿論核心訴求判斷的失誤。

因此,相關部門在輿情回應中,要充分把握輿情脈動,及時滿足網民的核心信息需求,從而避免因信息飢渴而發生注意力偏移,引發次生輿情。

3、設置議題,把握節奏

事實調查,始終是輿論關注焦點。在關鍵信息的發佈過程中,應當做好發佈預案,科學設置議題,把握髮布的節奏和時機。對於科學結論和輿情事實,應當及時充分發布,縮短輿情發酵週期。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