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

爆款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結尾處,一聲“姜子牙”,揭示出國漫打造“封神宇宙”的雄心,瞬間引爆觀眾情緒。鑑於前作以破50億元的票房佳績以及良好口碑,《姜子牙》順理成章成為這個國慶檔首部預售票房破億元的國產片。截至記者發稿時,《姜子牙》票房已突破14億元,但網絡評分僅為7.0,比《哪吒之魔童降世》低了不少,而在網上衍生話題發酵熱度上,更是遠遠不及當年“哪吒親友團”的刷屏盛況。



“誇不出口,罵不出聲。”一位網友對《姜子牙》的評論很具代表性。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心血,在人物設計、視覺呈現上精美考究,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講述上,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異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卻沒能找到合適的情感向、生活化“落點”,貌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激發觀眾的內心共振。倒是正片結束後,一段哪吒全家出場給“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為了全場最佳,而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氣的生活化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期待已久的《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


《姜子牙》沒能重現“哪吒”效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部作品在提高國產動畫美學標準的同時,也做了一項更有意義的探索——到底怎樣的“故事新編”能走進當代觀眾的心靈。

四年+上千人,極致的畫面質感展現中國美學意境

雖是“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與《哪吒》其實幾乎同時起步,製作週期長達四年。在《姜子牙》上映前,一份製作全陣容名單海報便驗證了作品致敬匠心的情懷,讓觀眾倍感期待。名單中列出了參與制作的動畫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入行時長。上千人的名單,從28年到1年不等的入行時長,展現出《姜子牙》的雄厚投入,也致敬了國漫的代際傳承。極致的畫面創作匠心,也正是《姜子牙》的最大優勢。

《姜子牙》光是場景概念圖就累積了2317張,單個場景平均迭代70餘次,不少場景都運用了二維手繪與三維特效的相互疊加。影片開頭一段國風二維動畫,便先聲奪人。這段借鑑了敦煌壁畫風格的手繪二維片段,交代了九尾狐族與人類大戰的背景,分鏡靈動,場面恢宏。當年,《姜子牙》導演李煒將最初的概念分鏡拿給《大魚海棠》導演張春看時,對方脫口而出:“你這個片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內行看門道,令同行驚歎的並非只有畫面美感,更是驚人的工作量。區別於一般二維動畫細節處的靜態處理,《姜子牙》中這段二維畫面中每個細節都在運動,無論是被九尾施法蠱惑的人類,還是戰馬、岩石、海浪等自然細節都倍顯生動;為了經得起銀幕“放大鏡”的審視,團隊還採用了超大畫布製作。在這樣的嚴苛標準下,片段中單場景圖層就高達600多個,甚至超越了硬件設備的極限,即便是業內的頂尖高手一天也只能畫一到兩幀,工作量呈幾何倍增長。



角色的設計更是精益求精。影片最終呈現的姜子牙造型,是團隊在最初設計的百餘個版本中精挑細選而出。姜子牙身上那件“羽毛披風”,仔細觀察,其實是由樹葉的經脈編織而成,這也印證了他不殺生的準則;備受觀眾喜愛的“神獸”四不相,則被賦予了當代萌寵的特質。為了打造四不相自然可愛的毛髮質感,團隊放棄了自動生成的毛髮繪製系統,而是選擇了最原始的手繪,光是一個幾秒的酣睡鏡頭,就要耗時三個月調整。隨處體現的傳統文化細節,也裝點著影片的中式美學意境。主創幾乎翻遍《山海經》等古典著作,描摹其中的首飾、紋樣,每一個重要角色的形象設計都有出處。就拿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為例,金仙們乍看造型統一,實則每位頭飾上的花朵都不一樣,而他們頭飾上花朵數量為三,則取自“三花聚頂”一說。不少觀眾還在金仙的面具上看出了文物青銅面具的影子。

少了點“抓地感”,宏大概念難以深入人心

《姜子牙》趨於中游的評分與口碑,與其故事的呈現有關。原本奉天命的姜子牙,因不認同 “舍一人而救蒼生”的理念,違抗師命,放棄封神,並說出了“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這一豪邁宣言。這場個體意識崛起,“靈魂深處爆發的革命”帶著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涉及的命題十分宏大。只是,《姜子牙》的故事始終沒能找到類似《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庭敘事”切口,導致深刻有餘,感動共鳴不足。


《姜子牙》起始於《封神演義》的結尾,封神大戰後,姜子牙因在斬殺狐妖時動了惻隱之念,讓其逃跑,故而被貶,遭世人唾棄。故事講述的,正是姜子牙探尋真相,尋回自我的故事。姜子牙的師傅元始天尊被設定為反派,當年封神大戰正是他與狐族暗中交易,想要通過削弱人、狐兩方勢力,達到一統三界的目的。這場陰謀讓姜子牙完成了從“封神”到“推翻神”的轉變。只是,這份堅守內心、替天行道的執念,內部情感推動機制較弱,讓觀眾缺乏代入感。反觀《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違抗天命”不僅僅來自於“魔丸”的宿命設定,更來自於他對親情與友情的極度珍視。哪吒是天降“魔丸”更是讓父母、師傅又愛又恨的“熊孩子”,生活敘事的強介入,讓大、小觀眾都能在片中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形成情感的共鳴,也使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更具情感厚度。而這份理解之共鳴,正是《姜子牙》中所缺乏的。

有意思的是,在《姜子牙》故事結束後,一出“閤家歡”彩蛋卻被不少觀眾譽為最大亮點。片段中,姜子牙用親手製作的精美年夜飯款待前來拜年的哪吒一家,豈料“熊孩子”哪吒餐桌禮儀零分,將整齊的擺盤弄得一團糟,這可急壞了有強迫症的姜子牙。用餐結束後,姜子牙回憶起哪吒嘴角沒有擦乾淨的飯米粒久久不能入睡,竟還特地跑到哪吒家為他擦嘴……短片中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強迫症等人格化小細節,再度讓觀眾找到了對照自身生活的樂趣——動畫電影需要深刻的主題,更需要讓觀眾得以攬鏡自照的“心有慼慼焉”。

記者 張禎希 來源:《文匯報》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