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变的有文化,真的是只要死读书就可以吗?

逝水如斯文


先说答案:深读某一类型的书,例如军事、科技、历史等等这些的某一项。

首先,在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博学多知的人很难,但是让自己变得有文化,就简单很多。因为社会上人们对于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评判,是看他哪一方面很厉害,而不去看他的短处。如果你世界军事说的头头是道,能随口讲出普通人不知道的东西,在别人看来,你就是有文化!

所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精读10-20本书,在各大视频平台,多看看这领域专家的视频。1-2个月之后,你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些文化了,算是个小文化人了。坚持个半年一年,你肯定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有文化。到时候可以回来再看看这个回答,看看有没有道理。。[呲牙][呲牙]


考研小黑学长


关注教育动态,探索家庭教育,与孩子一同成长,我是张小禹。

很高兴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从所提问题来看,我认为题主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文化等同于知识,因此在回答题主问题之前,有必要弄清楚文化与知识的区别。

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高度总结,是对客观世界的外在表象进行提炼的系统认识,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比如1+1=2、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物体燃烧需要氧气、推动圆柱体和球体更省力等等。

这些高度总结和系统认识能指导人类高效从事生产活动与思维活动,为了避免后来的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总结提炼及走更多的弯路,自纸张发明以来,人类将历代形成的知识记录下来并装订成册形成书,让后代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以便得到前人的经验教训。在计算机没有出现以前,于是读书成为了唯一获取系统知识的渠道,因此读书便成为了知识的代名词;在计算机出现以后,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纸质书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网文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授,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轻松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因此想要成为有知识的人,不一定非要通过读书的方式来实现。

什么是文化?

在西汉以前,“文化”两字是分开的,所谓的“文”是指各色交错的文理,"化"本义为生成、造化;在西汉以后,"文"和"化"开始变成一个词,逐渐引申出了陶冶人的性情之类的意思。在国外,19世纪末泰勒首次提出现代文化的概念,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由此可见,文化包含知识但又不等同于知识,它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是一个大的集合体,与个人道德、品质、认知、修养等密切相关。

怎样才能有文化?

因此,一个人想要变得有文化,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需要规范自己的外在表现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做到知行合一,而这一切都是以知识为底蕴的。而知识的获取,除了读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及口口相传等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不能讲究"死理",因为一些知识具有时效性,知识进入自己的头脑后,要经过深加工与深度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知识与客观情况相矛盾时,要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这样才做到"不死读书"。读书不要“扣细节、抓错误”,要从知识脉络、体系入手,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消化前人的思维模式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独到的见解,上升到人生智慧,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读书。通过这样的读书,才能不断给自己外在表现行为提供养料,才能做到内有涵养,外有修养的文化人。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张小禹,关注教育动态,探索家庭教育,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及关注!


张小禹在成都


你的问题中,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否则你也不会在“读书”前面加个“死”

字了。不过,咱们为了把问题看的更通透点儿,有必要说下什么是“有文化”。


有文化,不能只等于读书多,知识渊博,还应该体现在心性、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面。

作家梁晓声先生的的四句概括最见真谛: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当然,@柚子数学 认为:

  1. 读书是有文化的一个大前提,毕竟不学无术者很难让人觉得有文化。
  2. 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但不能把书读“死”了,“死读书”毕竟有悖于“学以致用”。
  3. 有了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修养,而且这修养不是浮于表面的,应发自于内心。


古语有言“君子如玉”,温文尔雅,谦和内敛,做人礼貌,做事妥帖,平心静气,这才是修养。有修养的人,能收得住脾气,稳得了情绪。

否则,读了再多书,脾气暴躁 情绪泛滥,也算不得有文化。

有文化的人,还得是一个自觉的人。

公交车上,看到孕妇老人主动让座;无人强制时的垃圾分类,空旷道路上靠右行走,弯腰捡起路上的香蕉皮,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等等,这些无需提醒的自觉,都是有文化的表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的思考,才能溢出这份自觉的美好。

一个有文化的人,从不不把自己的喜乐舒适建立在别人的不便、痛苦之上。

坐过绿皮车和高铁的人,都会觉得绿皮车上有文化的人少,因为脱鞋的 手机放外音听歌的,高谈阔论嗑瓜子的,比比皆是。

相比来说,坐高铁上的人,就让人觉得有文化,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了自我的约束,不再那么放纵。(在此,只是做个泛面的对比,不针对具体的人,只对现象而言,请勿喷)

有文化的人,还会心存善念,处处为别人着想。

善良是一种细腻的生活体验,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委婉的话语、关切的目光,任何时候带给别人的,都是信任与关怀。

因此,“有文化”,不止于多读书,更不是“死读书”,她是铭刻于心底里、灵魂中,洋溢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的,是善与美的具体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