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典诗词,得其形不如得其神。请问苏轼的词有哪些独特艺术风格?怎样形成的?

九思堂笔记


古典诗词,苏轼,他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在散文丶诗词丶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丶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首诗描写了夏季西湖阵雨的情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丶苏轼。水光潋滟晴万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写的是西湖美丽多姿的景色。《惠崇春江晓景》宋丶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为惠崇《春江晓景》图写的题画诗。《题西林壁》宋丶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元丰七年(1084),诗人在庐山游览停留了十多天,写了一系列诗作,这是其中之一,当时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


dfkbs-lt


苏轼的大名如雷贯耳,作为唐宋八大家,都知道他的文艺成就很大。

“豪放派”诗人的代表,这也是大家对他一致的公认。

描写自然风光,是古今诗人的一大触点,大诗人也概莫如此。

庐山久负盛名,描写庐山自然风光,名气最大的恐怕是这两首。

一首是号称诗仙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另一首就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庐山的描写,李白的诗的确精妙。但读者的感受,恐怕仅仅是一个“文艺青年”对美好景观的赞美而已。

但苏轼的诗,我们读来,是否有一种被“导师”指点人生的感觉?

苏轼诗词的内涵,由此可见一斑。无怪乎,宋神宗称他为“千古第一”才子。

苏轼的坎坷人生,造就了他诗词深刻的哲理。人生阅历够广,作品的表达意境就够深,你同意吗?




感观古道西风


文豪苏轼,称得上“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风格多变,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旷达。《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婉约凄恻。还有《浣溪沙》五首,写的活泼真切。

苏轼的词,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在词史上有重大突破。

请看苏轼在贬谪途中写的这首小词,清新流畅,颇有情趣。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流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问,苏轼看到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