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白居易的神交:时隔两个多世纪的心灵对白

苏东坡与白居易的神交:时隔两个多世纪的心灵对白

白居易

大家知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因其诗歌创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语言平易晓畅,素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而苏东坡(1037-1101)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是宋代的豪放派开山诗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两人的生存年代相隔265年。可对苏轼来讲,越到晚年,愈觉与白居易情感上的契合。他曾经对其评价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正因如此,在其诗文创作中,经常可看到白居易的影子出现。比如在其诗作中有:“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审视自己的定力与白居易相似,与仕途的缘份浅,与道家的渊源深)”;其文中又有“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两人均在杭州为官数年......最后两句意思是:虽然自己的才名比不上乐天,但在安份守已、清心寡欲上与其相类)”。就连他取号为“东坡”,也是效法当年白居易在忠州刺使任上因得到城东一块坡地,称此地为“东坡”一事,当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得地方官救助也得到城东一块坡地耕种养家时,为自已起号为“东坡”......

说到这里,也许朋友们疑惑:唐代大诗人不乏其人,苏轼为什么独独推崇白居易呢?笔者以为:这与两人坎坷的仕途经历有关 。按照苏轼所说:“乐天自江州司马除忠州刺史,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诰,遂拜中书舍人。轼虽不敢自比,然谪居黄州,起知文登,召为仪曹,遂忝侍从,出处老少大略相似,庶几复享此翁晚节闲适之乐焉”——话虽如此,两人对待人生挫折的态度还是略有不同: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后,虽然又被皇帝起用,可从内心来讲,却已消蚀掉了原来的政治热情,改之前“兼济天下”的基调为“独善其身”......这从他晚年创作的《悲歌》和《醉歌》中不难看出。而苏轼则不然,虽然他被贬黄州期间,也曾有退隐之意,但是一旦有机会复出,他还是会精神抖擞地全身心投入......这从他针对白居易感叹时光流逝的两首诗歌所填的一首《浣溪纱》中可以看出。现把三首诗词作以节录:《悲歌》

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耳里频闻故人死,

眼前唯觉少年多。塞鸿遇暖犹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

独有衰颜留不得,醉来无计但悲歌——描述的是他对青春已逝、时光不再境遇的感慨。

《醉歌 示妓人商玲珑》:

“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妓人商玲珑)把胡琴收起,把秦瑟掩好,(向我)再拜说歌已唱毕。谁说我没听懂这首歌?她唱的原是雄鸡报晓与夕阳西落的岁月流失。雄鸡报晓于凌晨丑时(1-3点),夕阳落山在傍晚酉时(17-19点)。(象征官位的)红色绶带还没有在腰间系稳,镜子里面庞上的红润已经消失。商玲珑啊商玲珑,你歌中唱的原是对已逝青春的哀叹啊,等我吟唱完了这首你可接着再歌一曲。”

而苏轼显然不愿看到乐天作此哀音,遂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一词相和:

(游蕲qi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针对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山下兰草的嫩芽浸泡在清澈的溪水中,松树间的沙路上干净得没有一点淤泥。薄暮的细雨中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啼叫。谁说人生再不会青春年少?且看清泉寺前的流水尚能流动向西!不要年老了就感慨黄鸡报晓、白日催年,作此哀怨之音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