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考古发现:这批楚简揭开了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新视角

21世纪考古发现:这批楚简揭开了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新视角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是汉初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对战国末年秦国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秦国强盛的武力。

后世人在研究秦国崛起的过程,经常会以秦国变法彻底,奖励军功,拥有关中险塞之地和巴蜀粮仓为由,来论证秦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然而,21世纪出土的一批楚简却从秦人的起源,证明了秦能够统一天下的另一个优势。


秦人起源之谜

21世纪考古发现:这批楚简揭开了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新视角

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位于崤山以西,巴山以北,陇山以东的关中平原,虽然土地肥沃,适合农耕,但由于地处西北边陲,人口不多,又因与西戎等少数民族的领地接壤,从而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西方夷狄。

这也是秦一统天下后,六国贵族坚持进行复国运动的重要原因——不认同秦国的文化。

2008年,在香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一批楚简,却让人们对于秦人起源和秦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这批楚简的价值在于它记述了先秦时期,史书上未记载的失传内容,而其中就包括了秦人的起源。

根据楚简记载,秦人的始祖是身为“五帝”之一的“白帝”少昊。

少昊身为黄帝之子,是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同时也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

少昊在嬴水之滨出生,因此他的子孙中有一支便以“嬴”为姓,这就是秦人的祖先,而嬴水就是现在山东莱芜的嬴汶河。

因此,秦人最早是居住在山东的先民,他们属于东夷的一支。

21世纪考古发现:这批楚简揭开了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新视角

那么秦人又如何从山东跑到关中平原建国呢?

商朝时,秦人效忠于商天子,为其征战四方,这并非是秦人畏惧商人的国力和武力,而是由于商人与秦人祖上都出自于东夷玄鸟部,属于亲戚关系。

据《史记》记载: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因此,秦人成为商朝在东方的坚定盟友。

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建立周朝后不久便去世了,年幼周成王继承了天子位。

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趁机联合周武王的兄弟管叔和蔡叔一起反叛周成王,而秦人首领飞廉也在东方响应武庚的叛乱。

最终,武庚之乱被摄政的周公旦领兵平定,殷商遗民被迁至东夷之地,而时代居住在东夷的秦人却被周天子迁移至崤山以西、周人的发祥地镐京一带。

根据楚简研究《系年》所载:

“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名义上,这是为了让秦人戍守边疆,保卫周朝西部边境;

实际上,这是将反叛的秦人发配至西部边陲之地,并让其与殷商遗民隔绝。

这批楚简证实了秦人起源于东夷,其祖先是五帝之一的少昊,是纯正的华夏族,而非西戎。


秦文化的优势

21世纪考古发现:这批楚简揭开了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新视角

有人会问,为何楚简中会记载秦人祖先之事呢?这是因为“王子朝奔楚”事件而导致的。

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周景王死后,周朝因诸位王子争夺天子之位而发生了内乱,王子朝先胜后败,最终携带周室典籍而投奔楚国。

这批楚简应该是当初从周都城失散到楚地的典籍,因此楚简上记录秦人起源也就不足为怪了。

秦人起源于东夷,其文化兼具华夏文化和东夷文化;经过商朝数百年,秦文化又吸收了殷商文化。

秦人西迁后,居住在周人发祥之地,在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中,又融合了周文化和戎狄的文化。

由此可见,战国后期的秦文明是融合众多文化的改良文明,这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的单一文明十分不同。

秦国的改良文明摒弃了单一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保守的一面,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促使秦国不断向前发展,将六国逐渐抛在身后。

21世纪考古发现:这批楚简揭开了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新视角

秦国能够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不仅在于他强大的国力,更在于他改良的文明。

21世纪考古发现:这批楚简揭开了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新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