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不效仿诸葛亮北伐曹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给开了一个好头,完成统一,而且觉得这才是帝王应该做的事情。汉朝时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并且大力的推崇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给人们植入的根深蒂固,并且在历代的统治者中也就这样一直传递下去。古代的皇帝被称为天子,每一个当皇帝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天上派下来救国救民的救世主,而且统一天下是自己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使命,也是上天赋予的责任,只有完成统一天下,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王朝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地位,自己也能够流芳百世。

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不效仿诸葛亮北伐曹魏?

一统天下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每个帝王的心中,在他们心里,只有一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管地盘小还是地盘大,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为一统天下努力着,只可惜有些实力不够失败了,但是即便失败也要放手一搏,最后死在一统天下的路上!

三国时,魏蜀吴三个国家,魏国最强,吴蜀次之,蜀国举全国之力数次北伐魏国,吴国只和魏国爆发过几次边境争夺战争,没有全力北伐,东吴大帝是怎么想的?

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不效仿诸葛亮北伐曹魏?

原因可从好些方面回答:诸葛北伐,不仅是为完成先帝托孤遗愿,更是一种政治和军事策略。 因为蜀国偏弱,而国内实力分为三派:原属刘焉的益州派,本土的巴蜀派,刘备的荆州派,刘备在时威望天下无人能及,自然可以协调好各种矛盾,然而刘备死后,蜀中矛盾无人能够协调,诸葛只好以战养战,并借战争分散国内的注意力,这是在政治上的策略。

夷陵之战后吴与蜀汉再次联盟,魏成了吴的主要敌人,吴蜀多年以来对荆州的争夺以蜀汉的退出而结束,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 吴国偏安,且国内阶级矛盾与暴动不断,这使孙吴的国策制定在偏于防守。从孙坚死的时候对孙权和孙策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他说孙策和自己一样,属于开疆拓土的英雄人物,而孙权属于守成型的,故孙吴历来少北伐,重偏安。

当时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散布在孙吴境内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

看地图可以发现,蜀汉和吴的分界线几乎都是难以行军的山区,并且蜀汉居于长江上半段,有三峡这样的险峻地形可守,沿江而上会十分困难,孙吴的水军难以发挥威力。

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不效仿诸葛亮北伐曹魏?

三国时期的江南地区只是出于开发的初级阶段,人口很少,所以物质产出也就有限,实在有心无力,吴国自保还可仗着长江天险,想要和北伐,不太现实,吴国因为没有产马地区,几乎没有骑兵,这使吴国北伐面临巨大劣势。

孙权是个不错的君主,但是是个很烂的将军,偏偏他还喜欢上前线。上一次败一次,损兵折将不说,还平白建立了魏军对吴军的心理优势。打起仗来,吴军还没开战就气势弱了三分,这也是张辽能在逍遥津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吴军在魏军面前很容易士气崩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