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之前在看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时,不止一次看到他引用 “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句话来形容中国园林与建筑之美,而当时的我只是因着这句文辞上的优美而印象深刻,并不曾有更多发自肺腑的感同身受。

直到看完这本由台湾建筑学者汉宝德写的《如何欣赏建筑》后,才算是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里乾坤和个中深意。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豆瓣截图

正如作者在前言里的说明,本书是他应邀为杂志专栏而写的有关建筑的普及性文章的合集。虽说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有点困难,但考虑到对象是一般读者,所以他尝试以游记的方式来叙述,最终所选取的也都是他所亲眼见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也最让他感动的建筑物。

也正因此,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也远非那些纯客观理性介绍建筑史的书籍所能相比的。简言之,这是一本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有温度的书,让我看完后,也轻易地感动着作者的感动,学着欣赏作者眼中心里的凝固着音乐感的建筑之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本书一共介绍了 17 个建筑,有些盛名在外,比如悉尼歌剧院,满富戏剧性又让人过目难忘的国家地标;还有被泰戈尔称为 ”脸上永恒的泪珠“ 的泰姬玛哈陵,它的美不仅仅在于建筑上的和谐,更是出于它背后的感人故事……

但更多的是不怎么如雷贯耳,却每每思及念及都能让作者满怀感动的建筑…… 这样的情愫,有一些我能感同身受,有一些虽暂时不能体会到,却也还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收获到额外的体悟。

比如,台南武庙侧面的那一面红墙所带给作者的感动,则是我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如我第一次去北京故宫,走过那一段貌似深不见底的红墙时,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慨:红墙宫里万重门……

再比如,剑桥国王学院教堂内部的扇形拱顶,除了那份倒漏斗形的造型符合结构原理外,以扇骨为经,圆弧为纬的设计,也让我瞬间感受到了那满满的富有韵律感的音乐体验

~~~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剑桥国王学院教堂 | 本书内页配图

又比如,在美国普渡大学的不远处,哥伦布小镇(Columbus, Indiana)上的那个规模虽小却很显眼的消防站。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正面原是一个招牌“ 的设计理念。

如下图所示,主张外观的矛盾与含混的建筑师文丘里

,对这座消防站的背面设计是高车棚与低宿舍的拼凑,但为了正面的大气与引人注目,很有心地设计了面红砖墙”大招牌“,既满足实际需求,又能做到美观大方,也不浪费。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美国消防站 |本书内页配图

这样一座平凡建筑的美,倘若没有本书作者的有心介绍,或许真的是进不了我们的眼里心里的吧。正如如书中所言,

世界上被众人欣赏的东西都是精彩与亮丽的。

平凡的事物遍地皆是,大多不为人所注意。而平凡的美并没有刺激感官,使我们眼睛亮起来的力量,只有直接与之相关的人在生活中感受到它的温馨。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金门王宅之所以被作者选中,是因为建筑之间的

窄巷,在他看来,这是极富有中国古建筑的特色。那样平凡的巷子,两边未必对称的屋顶与门窗,反而给人一种生命的戏剧的吸引力

无比狭长的巷子,几乎看不到底,由此而生的仿若天际线的美,又很自然而然地引申出对未可知的前景的悬疑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金门王宅的窄巷 | 本书内页配图

这里的窄巷,不过是建造房屋的时候,考虑到院落之间的走动,一如我们现在所说的 “动线”,又好比是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起着隔离宅子,保持距离的原始作用;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有着那份不轻易为人所见的建筑与空间之美

无疑本书作者虽也是盛名在外的建筑师,其内心还是很难得地保有着一片轻易能被感动到的柔软之地。

而我,也因着他的这份柔软而感动,也忍不住重新审视起这些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平凡之美,甚至于昨儿晚上,我还梦到了自己在丽江的古镇里,游移在窄巷中,感受着那份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好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既能不陌生,又不过分熟稔……

窄巷虽窄,却不可没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有个高迪的米拉之居。虽然这栋为富豪米拉设计的六层楼住宅,并不是建筑师高迪最著名的作品,且在大街上与一般公寓没有太大不同。但是如果我们足够有心的话,不难发现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没有直线,没有直角。因为高迪认为直线是人造的,上帝造的是曲线,所以曲线带着神意,由此也可见高迪的中世纪精神。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高迪的米拉之居 | 本书内页配图

如图所示,米拉之居的正面是从上到下六根平行的波状曲线,而每条曲线又都有同样振幅的波状韵律,由简单的凹凸所形成。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一种富有动态的建筑美感,真真是完美诠释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不仅如此,每一层的窗户、阳台及铁质花式栏杆也都各有不同,内部厅堂转弯处的扇形拱顶,被作者赞叹为他所见到的近现代建筑中最美的屋顶天花。

此外屋顶上的雕刻,几个明显的突出物也各有特色,既像十字架,又像几个抽象的人头,还有几个像成列的太空战士的,竟然是烟囱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高迪的米拉之居 | 本书内页配图

值得顺便一提的是,在西方国家的烟囱都是成排竖立的,因为烟囱的下面并不是厨房,而是壁炉……

就像这样,在欣赏建筑物之美的同时,还能顺便被普及一下常识,这样的小彩蛋也还蛮受用的。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有意无意间反应出高迪这个想象力丰富、耽于幻象而又游戏心重的建筑师的创造力,那份既有 “统一中的变化”,又有 “变化中的统一” 的美学原则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最后,忍不住大笔墨地记录一个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建筑 — 廊香圣母堂,太有意思了!

首先是建筑师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也是倡导现代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建筑家,还是有名的画家与雕塑家。

他的画是发展了立体派的造型观,简化了毕加索的人物形象,强化了形式构成的观念;但在理性的建筑上,这种纯粹的形式又没有发展的空间。

可以说,这是柯布西耶内心的矛盾,而他这一生也是两脚分别踏在 “理性的建筑” 与 “感性的绘画” 这两条船上。

廊香圣母堂,正是他把曲线造型的渴望表达在建筑上,用空间传达出人类内心深情的呼喊,所塑造的唯一的作品。

如果从教堂平面图东西向来看,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人形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廊香圣母堂 | 本书内页配图

这是本书作者的解读,他自嘲有罗织之嫌,但它定然是存在于老柯的潜意识中,否则这个空间架构是无法解释的。毕竟多数情况下,教堂都是典型的垂直身影,以及向水平突出的大屋顶,而不是如下图这般,暗色的水泥屋顶就像画上的抽象块体,不仅与白色墙壁的另一个抽象块体搭合在一起,还给人感觉是凭空向上提笔多画了一道!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廊香圣母堂的东南角 | 网图(侵删)

东南角映入眼帘的这块白墙壁的收头,又宛如刀刃一样向上升起,撑着左右两边巨大的屋顶,好比是大刀从中劈开的一条船。嗯,这般想象也是合理的,船形屋顶的航向是天空,隐喻着向上升起的形象。此外,微微内倾的墙面上散布的大小开口,又像乐音一样地飞扬起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廊香圣母堂的西北角 | 本书内页配图

现在换个角度,从西北角来看这座教堂,又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轻易间给人一种这根本不是同一座教堂的错觉。这个方向上,白色奶油般的质感,三塔挺然,则是恢复了教堂垂直的趣味。

作者说,这是老柯新创的宗教建筑的语汇:

是温柔而甜蜜的,带有童话意味的梦幻式的崇拜场所;与东南角那种尖锐的、耶和华的愤怒的造型确实是大不相同的。

不仅如此,教堂的内部空间更是用尽光线来创造崇拜的气氛。作者在书里说,教堂内部是不准摄影的,不过他还是偷偷拍了几张…… 也亏得如此,才能让我们可以先一睹为快。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廊香圣母堂 | 本书内页配图

如上图,教堂屋顶与墙壁间留有一条光线,很自然给人一种屋顶漂浮的感觉。而白壁上的一些小光点,及一个方窗,则象征着宇宙。

和传统教堂所不同的是,并不在神坛的上面投射光线,也没有特别照亮讲台,反而是在右边的墙壁上全面开窗,使得整个室内笼罩在一股神圣的氛围之中。据说这种开窗的方式是老柯所独创的。

还有南北两面墙上的大小、宽窄、横直都不一的小洞,以及为了增加宗教传统意味而特意用的彩色玻璃画…… 这些都有着立体派绘画的风格,是老柯的小心思,也是我们有朝一日如果有机会去参观的话,一定不能错过的欣赏点。

其实,在作者这般有意思的图文并茂的解读下,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提前先参观了一遍,但即便是已经很清楚教堂的特色了,还是很希望有机会可以亲眼一见。

或许这就是伟大建筑的魅力吧,你会因为了解它而更加想接近它,也无怪乎它会吸引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去了十几次…… 我可是一直都记着安藤忠雄的那句话呢:

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一如我 2018 年春节前夕,路过上海虹桥爱琴海购物公园七楼的新华书店时,不经意间就被安藤忠雄所设计的 “光的空间” 完全给震撼到了。这样的感觉仅靠照片是完全没法表达出来的。推荐有机会路过的小伙伴一定要去感受一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photo by 楚汐 @2018.02.08,上海新华书店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对本书作者而言,每一个入选的建筑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美的历程。而对我而言,近日来因着对插画的兴趣,连带着会更加留意建筑的内在空间,外部结构,建筑师的表达手法,美的理念等等…… 进而也更能学着沉下心去感受那一份不经意间就会被忽略掉的美好

忍不住又想起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里提到的,想要正确地拥有美,只有一种方式:通过理解美,让我们敏感于那些构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视觉上的),从而达到对美的真正拥有。

现在回想这句话,和当时的感受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当时的我也不过是书里所说的过路人之一,即便是最好看的树也不会让我多驻足 1 分钟……但是此刻的我,会。

希望我们都能如罗斯金所希望的那般,带着绘画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好,去记录平凡中的感动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 |《如何欣赏建筑》书评

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我是楚汐,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楚汐思读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