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明朝在古代是君權最為強大的朝代嗎?

邪門正道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君權和相權之爭從來沒有間斷過。

秦朝有呂不韋專政,秦始皇和呂不韋經過多年的爭鬥才把權利收回。秦二世時李斯的權利也是如日中天。

漢朝就更不用說了,外戚一直把握朝政,皇帝的權利就更小了,兩漢亡國都是君權弱造成的。

宋朝的君權也是不高,算是名義上的皇帝。

明朝是內閣制,也是因為這個體制讓明朝撐了那麼多年,都知道明朝不務正業的皇帝最多,但是國家機器還是正常運轉。因為有一個內閣班子在處理國家事務,所以皇帝很清閒。所以說明朝的君權也不是歷史上最強的。

我感覺古代君權最強的還是是清朝了。


御史大夫001


明朝的君權相對於其它王朝,可以說是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要說明朝在古代君權最為強大,似乎不妥。因為明朝後面還有一個清朝,清朝的君權比明朝還要強大。

明朝君權的加強

明朝君權加強的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把存在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廢除了。朱元璋認為元朝衰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皇帝怠政、中書省權力過重,因此在明初雖然設立中書省,但是丞相大多時候是不滿員的。而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謀反罪將丞相胡惟庸殺掉,並裁撤中書省,規定不再設立宰相,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從而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作用更加突出。

後來,由於事務太過繁多,朱元璋便設置殿閣大學士這一秘書機構來輔助自己處理事務。到了明成祖時,正式形成內閣制度。內閣仍是皇帝的秘書機構,內閣大學士也被稱為輔臣,通常不止一人,其中排名有先後,位居第一者被稱為“首輔”。在明朝的某些時期,內閣大學士權力膨脹,事實上接近了過去宰相的地位。但是,他的權力和過去的宰相有本質的區別,過去宰相的權力是制度賦予的,而內閣大學士的權力是來源於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本質上還是皇權的表現。

明朝君權的加強還表現在特務機構的設置上。朱元璋時期設置錦衣衛。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設立東廠,掌管偵緝之事,由宦官統領。東廠和錦衣衛合稱廠衛。而到了憲宗、武宗時,還一度增設西廠、內行廠。廠衛的工作不受刑部、大理寺等正規司法機構約束,可以直接奉詔行事。

清朝君權的加強

清朝的君權可以說比明朝更重,乾隆曾經這樣說過:“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

。自皇祖、皇考以來,一切用人聽言大權從無旁假。即左右親信大臣,亦未能有榮辱人、能生死人者。”看看他說的多麼直白啊!皇帝獨斷為他們的家法,決策權被皇帝牢牢把握,沒人能夠竊權行私。

清朝君權加強的第一個表現便是奏摺制度。什麼是奏摺制度呢?奏摺制度是在康熙時便已出現的一種制度,上奏人通過奏摺這種文書形式,不經過其他機構、官員,直達御前。雍正帝即位後,進一步擴大奏摺的使用範圍,規定內外大臣對屬於機密、緊急的事務均可先以奏摺上聞,然後再寫題本作為正式報告,凡有重要問題,不必等到完全核實,即可先在奏摺中“風聞”上報。可以說,這種制度使得皇帝能夠更加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強化的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清朝君權加強的第二表現便是軍機處的設置。雍正時,在皇帝的寢宮旁邊設立軍機處。為什麼設在寢宮旁邊?便於皇帝直接監督、管理唄!軍機官員日夜輪流值班,商議大事,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但是“即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也。”也就是說軍機大臣沒有決策權,完全是聽命於皇帝的。

清朝君權的加強還表現在對文化的控制上,頻繁製造文字獄,如果大家看過《鹿鼎記》的話,其中的一些情節就是和文字獄相關的。

總的來說,明清是中國古代皇權高度加強的時代,當然這也意味著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


歷史是杯酒


朝史暮想:


中國封建歷史君權的巔峰,是清朝。考慮到清代基本上延續了明制,在清代以前,我們說明代是君權空前強大的王朝,這個沒有問題。我們可以看看明朝皇帝是怎麼玩集權的。


除了一些特定的歷史時期,明朝大概的政務流程是這樣的:

內閣票擬——皇帝(司禮監)批紅——六部執行——言官反饋,即建議權——決策權——行政權——監督權。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皇帝的批紅,任何一項政令,如果在皇帝這裡過不了關,就不用談建議,執行和監督了。而明代的宦官勢力,基本上都是依附皇權存在的。不論是王振,劉瑾,還是魏忠賢,本質上這些權閹都是皇帝拉出來對抗文官集團的,是用來制衡的。所以司禮監的問題,其實也是皇帝的問題。


朱元璋裁了相位之後,用的套路是,二三品部級大員執行,六七品科道御史監督反饋,而剛開始的大學士,品級大都四五品的樣子,充其量只是皇帝的顧問。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品級循環。二三品大員,以權勢主導政令;六七品言官常年在一線,最能反映政務問題;四五品的學士,能夠接觸上下端官員,提出的觀點是最全面客觀的,然後皇帝最後決策。


從朱棣以後,內閣的權重開始提升,一方面皇帝需要依仗內閣參與到更多的政策策劃上來,另一方面也需要這麼一群人開始壓制六部大員。到明代中期以後,內閣的學士,在品級上幾乎已經可以與六部大員們相抗衡,這進一步削弱了六部對於決策權的干擾。但是本質上,內閣依舊只是一個建議機構,皇帝可以一字不改地用他們的方案,同樣也可以一句話不聽地否決。


但是明代皇帝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耍流氓。朱元璋的《大明律》,把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全都包含進去了,自然也包括了文官集團的方方面面。於是,明朝的文官集團,就是在朱元璋制定的框架內玩。久而久之,文官集團也開始學會用《大明律》去反制衡皇帝。這個時候朱元璋搞了錦衣衛,朱棣搞了東廠,後來陸續又出現西廠,內廠這樣的特務機構。


這些特務機構出現對皇權來說,只有一個作用:耍流氓。當文官集團不聽話,用法治來噁心皇帝的時候,皇帝就可以動用這些特務機構,直接打壓那些出格的官員,不用經過《大明律》,不用經過三法司,直接抓,直接判。所以,這種明面上,徹底死皮臉皮的耍流氓,是明代皇帝的獨創,也是保障了明代君權強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家之言,聊以解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