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鄒忌為何容不下田忌呢?二人的結果如何?

wojiushiwo080728


史書上說是源於嫉妒。

一開始我並不相信,剛才又翻了一下史記,發現了三個問題,一是在齊威王彈琴的時候,鄒忌大拍馬屁,這馬屁拍得我讀起來都感覺到臉紅,可鄒忌卻是渾若無事,侃侃而談,

這只是一個小記載,但反映出一個問題,鄒忌不僅是一個有才華的人,而且善於利用一切機會讓君王對自己產生良好的印象,或者,與其說利用機會,不如說創造機會,這也反映出一個事實,鄒忌是不是君子我不清楚,但他一定是一個富有野心的人!

史記中的第二段記載是淳于髡和鄒忌的相互問答,這又從側面交待出了一個事情,就是鄒忌頭腦特別聰明,反應靈敏,而且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抓住事物的關鍵點,這一個事實非常重要,通過表象看到核心,這是一個變法成功的最重要前提。如果說第一個問題說明的是他的野心,那麼這個記載說明的是他的政治敏銳度。

第三段記載就是傳說的圍魏救趙,鄒忌反對救趙,這暴露出他的一個缺陷,此人僅善於內部管理或內政,但對外缺乏戰略眼光,對天下大勢判斷不明。當然,也可以反向解釋,就是他覺得應當派兵救趙,但如果派兵出擊,恐怕田忌有大幾率領兵出征,這是他不願意見到的,那麼顯然,如果是第二種解釋,說明他氣度小,因私廢公。

還有第四段記載,就是門人和鄒忌出謀劃策,建議讓田忌領兵救趙,但開頭一句只是說鄒忌和田忌關係“不善”,就是關係不好之意,應當沒有太大的權力之爭,但只是成為一種危脅,所以鄒忌建議讓田忌出征,無論勝負,自己都毫無損失。

歷史上說鄒忌大度,但這個大度的目標是那些對自己形不成威脅的人!

同時,一個極富野力,對權力充滿慾望的人應當是擔心有人會分割自己的權力,所以潛在意識裡必然會消除可能分化自己權力的人。

鄒忌是內政之才,田忌是軍事之才,卻沒有做到將相和,應當是人性使然!

至於結果,後來田忌受誣陷出逃,齊宣王即位後把他召了回來,並官復原職。很顯然,這裡面最接近的答案應當是,齊宣王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對於這樣的軍事將領,召回來的意思更大一些,而且召回來是施恩,那田忌必然會感恩戴德,誓死相隨。也就是說,當召回來田忌的時候,田忌會成為自己的心腹。而鄒忌是先王的人才,自己對鄒忌沒有恩情,可這個人權力還太大,會讓齊宣王產生危機感。王權受到削弱。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平衡鄒忌的人,制約鄒忌的人,於是田忌就是最好的人選。因為一旦施恩,田忌必回,並且對自己忠心。

所以後來殿議出兵與否,鄒忌依然反對,但反對無效田鄒二人後來有沒有交鋒,但我傾向於沒有,!史記中沒有記載,戰國策我沒有看。不是不想,而是不交鋒才會讓鄒忌整日擔心受怕,唯恐哪天從背後射來一隻暗箭。


買櫝還珠


鄒忌給人的印象是:長相俊朗、能言善辯的賢臣。事實上他也是一位在思想上有作為的人,越是有思想的人,在乎的東西通常就越特別,所以他希望人們不止是看到他的外表、還有他的內心、他的思想。一天、他聽說徐公也是英偉不凡,長相不亞於自己。鄒忌聽了就問自己的妻子、小妾、自己與徐公誰更好看,答案是徐公根本沒辦法和他相比。鄒忌聽後發現她們都是存在私心才讚美他。凡事要經過自己的確認、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因此受到啟發,在朝堂之上、大家都有求於齊王、都害怕齊王,齊王肯定會受到矇蔽,因此勸齊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早年輔佐齊威王、確實多有貢獻、齊國的強盛也頗有功勞。

然而鄒忌也是一個非常善妒的人、當時齊國良將田忌、功勞也很大、鄒忌怕影響自己的地位、非常忌憚他。素來與他不和。於是與手下用計陷害田忌有謀反之心、當時齊威王也是顧慮田忌兵權太重、田忌自己也清楚問題的出處、於是逃往楚國。在此期間、鄒忌還設下圈套,誣告孫臏協助田忌謀反、齊威王雖不相信、但也是心存疑慮。鄒忌安排人手四處散播謠言、蠱惑人心、舉國上下、議論紛紛。齊威王信以為真、將孫臏罷免。因鄒忌的狹隘和善妒、齊國一時之間失去兩大賢臣。

後來宣王繼位、心存疑慮、徹查此事、為田忌平反。招田忌迴歸、繼續為將。鄒忌怕遭到報復提前辭官、田忌並沒有追究此事。鄒忌所作所為、與以往完全背道而馳、已經變成了實打實的讒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