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成中國西海固農民戰貧利器

牛羊成中國西海固農民戰貧利器

田風虎家的部分育肥羊已經出欄,剩下的羊在羊圈溜達。新華社記者靳赫 攝

新華社銀川4月14日電(記者謝建雯、靳赫、羅毓)正值青貯玉米春播時節,王大套村40歲的建檔立卡戶田成清給羊撒完草料後,直奔地裡。

“今年這8畝多地還種青貯玉米,夠100多隻羊吃一年的,吃不完還可以賣。”田成清笑著說,“‘種’好‘羊莊稼’,不愁日子沒奔頭。”

王大套村所在的吳忠市同心縣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地處曾有“苦甲天下”之稱的中國西海固地區。2019年底,同心縣宣佈脫貧摘帽,全縣89個貧困村10萬多人陸續脫貧,田成清就是其中之一。

在王大套村,養牛養羊是傳統,也是重要的脫貧支柱產業,全村每年羊出欄量高達2萬隻。今年春節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出村道路不暢,餐飲業以及各大商超、市場等暫時關停,本該大量出欄的牛羊被困在圈裡。

“圈裡全是羊,羊容易得病,有的母羊都流產了,我天天發愁。”25歲的田風虎說。他經營著一家湖羊養殖合作社,疫情期間羊存欄量最高達到5000多頭。

隨著近期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這些天,田風虎已陸續出欄了2000多隻羊,純利潤近50萬元。“湖羊繁育快、成活率高,我過幾天計劃再出欄1000只。”他說。

田成清一直皺著的眉頭也終於舒展了。幾周前,他剛出欄了30只育肥羊,一隻羊身價近千元。“雖然我多餵了將近一個月,這兩天又趕上羊集中出欄,價格偏低,但飼草是自己種的,養殖成本低,我也淨賺了6000多元。”田成清說。

據王大套村黨支部書記田成旭介紹,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村裡即將建成一個大型肉羊養殖園區,最多能容納1.5萬隻羊。“全村現有建檔立卡人口100多人,均可入股分紅。”他說。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截至目前,包括同心縣在內的9個西海固縣區已有8個宣告脫貧。

牛羊成中國西海固農民戰貧利器

擺世虎家的牛圈裡,一頭頭育肥牛正在吃午餐。新華社記者靳赫攝

在距同心縣約300公里的固原市隆德縣楊河鄉,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牛。據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介紹,全鄉肉牛存欄量1.5萬頭,已成為當地脫貧主導產業。

66歲的養牛戶蘭萬元是楊河鄉串河村的建檔立卡戶。印象中,他生活的這片土地過去多旱少雨、土地貧瘠,祖祖輩輩靠天吃飯。這些年,蘭萬元靠養牛不僅甩掉了窮帽子,還當上了真正的“萬元戶”。

“我前後貸了10萬元養牛,通過基礎母牛生小牛,賣小牛犢再買母牛,貸款還得差不多了。”蘭萬元說。

近期肉牛交易市場陸續開張,之前存在的肉牛出欄難、補欄難得到緩解,目前楊河鄉90%以上的育肥牛成功出欄。養牛大戶擺世虎已經出欄了約兩百頭育肥牛,平均每頭售價約2.4萬元。而4月他還將把600頭牛賣往廣東。

“最近出欄狀況好轉了,牛價低點,但這是短期的。隨著餐飲業恢復正常,買賣會更加順暢。”擺世虎說。

牛羊成中國西海固農民戰貧利器

擺世虎家的部分育肥牛已出欄裝車,即將運往商家。新華社記者靳赫攝

據瞭解,擺世虎的牧場一直在通過賒母還犢、擔保貸款等方式幫助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牛產業”。這幾年,他也在琢磨逐漸轉型做自繁自育。

“我算過了,養一頭母牛至少能淨賺6000元。”擺世虎唸叨著“致富經”,自繁自育既降低了養殖戶從外地補欄的成本,也能促進本地“牛產業”真正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牛”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