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小行星不會撞上地球,但潛在威脅未解除,後面還有7顆

趣味探索訊 最近網絡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今年4月29日,有一顆巨型小行星造訪地球,可能有撞擊地球風險。搞得大家緊張兮兮的,要是小行星真撞上了那可咋辦?會不會跟6500萬年前的第5次物種大滅絕那樣?就在這個時候,來自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對該說法進行了正面回應,承認有一顆小行星在4月29日造訪,速度接近每秒9公里,但撞擊地球概率幾乎為零,因此這一說法算是危言聳聽。

4月29日,小行星不會撞上地球,但潛在威脅未解除,後面還有7顆

4月29日即將到來小行星臨時名為1998OR2,編號52768,1998年7月24日被夏威夷Haleakala天文臺首次發現,故而得此名。所以現在它的全名為52768(1998OR2),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下屬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提供數據顯示,52768(1998OR2)是最近一年造訪地球最大的一顆小行星,估計直徑4.1公里,比一般的山峰都要大,而現在又以每秒8.7公里相對速度接近地球。

4月29日,小行星不會撞上地球,但潛在威脅未解除,後面還有7顆

為什麼近期出現“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一說呢?主要原因可能有二種,第一種是,52768(1998OR2)尺寸非常巨大,不管是給天文學家,還是給我們都會造成一種心理壓力,第二種是,在北京時間4月29日21時56分,它與地球距離足夠近,只有628.2萬公里,等於16.36倍地月距離(LD), 0.04205個天文單位(AU),超過了NASA在上個世紀70年代定下的安全天體距離,算是與地球的“近距離接近”。

4月29日,小行星不會撞上地球,但潛在威脅未解除,後面還有7顆

即便52768(1998OR2)在與地球“近距離接近”後離去,但並不代表小行星給地球帶來的潛在威脅就徹底解除了,因為在接下來數萬年時間裡,它一直運行在一個軌道週期為1344天的橢圓軌道上,與黃道面夾角約9度,並且與地球軌道存在一個“交點”,也就是說每隔1344天會路過一次地球公轉軌道,每32.68年會造訪一次地球。因此,52768(1998OR2)是外太空中最大潛在危險小行星之一。

4月29日,小行星不會撞上地球,但潛在威脅未解除,後面還有7顆

除此之外,NASA公示數據顯示,近期給地球帶來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並不止一顆,5月1日,270米小行星2020DM4,5月7日,470米小行星438908(2009XO),5月10日,490米小行星388945(2008TZ3),5月12日,270米小行星2000 KA,5月21日,1.5公里小行星136795(1997 BQ),6月6日,570米小行星163348(2002 NN4),6月9日,160米小行星2013 XA22。

4月29日,小行星不會撞上地球,但潛在威脅未解除,後面還有7顆

所以,在接下來兩個月時間內至少有7顆直徑較大小行星蜂擁而至,與地球“近距離接近”,直徑都超過140米,其中還有一顆直徑超過1公里。美國宇航局網站公佈小行星累計數據也顯示了,最近幾天發現小行星特別多,截止到今年4月15日,已經對22497顆小行星進行跟蹤,其中超過140米小行星9075顆,而9075顆中又有902顆超過1公里。如何應對來自外太空的潛在危脅?這也是全球專家正在思考的問題之一。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