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忠言不要逆耳

古人有“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之說。可是,苦口的良藥畢竟讓人難以下嚥,往往達不到利病的目的。所以,人們才研製出糖衣藥片、膠囊藥片,使“苦口”變“甜口”,讓病者滿意嚥下,自然會達到治病的目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人們更喜歡聽讚揚和鼓勵的話,而嚴厲的職責甚至謾罵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對方即使明知正確,還會抵制或拖延接受。

做到忠言不要逆耳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輕柔溫暖,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之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同樣是吹風,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為自覺。

做到忠言不要逆耳


同樣,批評之所以常常“逆耳”,也是因為批評與被批評者的情緒狀態相牴觸。一般來說,人們樂於接受正確批評的,所不願接受的往往是批評的方式方法。所以,批評者若能考慮到被批評者的情緒狀態,採取對方容易接受哦批評方式,使被批評者在“良好的心境”下認知,那麼,批評就能收到預期效果。

要做到忠言不逆耳,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將批評夾雜在肯定和讚揚之中

先肯定和讚揚對方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待對方防衛心理鬆弛下來再進行批評,最後還要友善地予以鼓勵。這樣的批評方式易於被人接受,而不致引起反感。

2、要遠道而來,放鬆對方心理

堅持自己的人,往往有強烈的防衛心理。在說服他時,他首先就持牴觸態度,根本不願耐心聽下去。所以,既要精心說你的話,還要懂得從遠處說,對說服的對象隻字不提,從對方感興趣的內容展開話題,讓對方形成放鬆、愉悅的心理,傾聽你的話語。這樣一來,對方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你的話所感染。

3、輕輕地點出別人的錯誤,不把問題戳破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當他面對別人的批評時,就是不肯接受。對於這種要面子,自尊心過強的人,大可不必非要讓批評“立竿見影”才行。你只要估計他自己心裡已經明白或有所觸動,就不妨給他一點面子,不把問題戳穿,給他一些自我反省的時間,讓他有一個下臺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