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內裡精明外渾厚,美醜賢愚兩相得

老人言:內裡精明外渾厚,美醜賢愚兩相得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分別美醜的心太過明確,則無法與事物相契合。分別賢愚的心太過清楚,則無法與人相親近。內心應該明白人事的善處與缺失,處世卻要仁厚相待,使美醜兩方都能得到平等,賢愚都能受到益處,這才是上天生育我們的德意與心量。

老人言:內裡精明外渾厚,美醜賢愚兩相得

美醜並無一定的標準,要看個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對事物的美醜太過挑剔,則世上沒有幾件事是我們能夠接受。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善惡美醜原是相對的,如果執著於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個世界的本有現象,那便是“與物不契”。

相同的,賢愚之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賢愚不肖,倘若只接受賢者,而摒棄愚者,豈不是使賢者愈賢而愚者愈愚了嗎?普天之下又有幾人能成為他人眼中的賢者?尚賢棄愚,難怪要與大多數人不親了。

老人言:內裡精明外渾厚,美醜賢愚兩相得

處世應當心中明白而外表渾厚,所謂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渾厚,則是悉數接納,使賢而驕者謙之,愚而卑者明之,各獲其利。就像陽光之化育萬物,既照園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兩者皆欣欣向榮,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菜根譚》說: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待庸眾之人宜寬嚴互存。

老人言:內裡精明外渾厚,美醜賢愚兩相得

這是一個原則,但我覺得這個原則似乎太單調一點,外圓,可能會圓得很油滑;內方,可能成為一種自我安慰,永遠不敢表現出來,這有什麼用呢?

所以,在“外圓而內方”的基礎上還應該加一條,那就是“內精明而外渾厚”,這就是《菜根譚》所言: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老人言:內裡精明外渾厚,美醜賢愚兩相得

一個人,如果對好壞美醜分得太清楚,那麼,世間萬物能符合他的心意的就少;

如果對他人的賢愚分得太清,那麼,他人就不太敢親近他。在內心深處,我們要知道某物是美的,某物是醜的;某人是賢人,某人是愚人。但你的這些看法,不要對外表現出來,更不要在別人面前說出來。

一說出來,你給人的印象就顯得很精明、很刻薄。這對你是非常不利的。

老人言:內裡精明外渾厚,美醜賢愚兩相得

《菜根譚》說:淡薄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一個人哪怕再精明,對外都要渾厚,這就叫有長者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