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给我点钱”,妈妈对孩子的不同回答,影响着孩子的眼界

文|小海豚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生活中,家长不可避免会和孩子谈钱,这也是家庭教育中绕不开的课题。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

当孩子主动说:“妈,给我点钱”时,作为家长,你是如何回答的?有的家长会有求必应;有的家长和孩子讨价还价;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哭穷;有的家长通过让孩子“做任务”,来得到零花钱……而妈妈对孩子的不同回答,会影响着孩子的眼界。

比如说有求必应的家长,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溺爱中,长大后因缺乏正确的金钱价值观误入迷途;对孩子哭穷的家长,让孩子无法摆脱贫穷的记忆,长大后很难走出内心的匮乏。

所以,家长和孩子谈钱,不仅是家长的必修课,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妈,给我点钱”,妈妈对孩子的不同回答,影响着孩子的眼界

和孩子谈钱,就是在谈价值观

在传统观念里,钱是俗物,谈钱很不雅。我们很少和孩子谈有关钱的事,也很少教孩子如何看待钱。当孩子问及有关钱的事,总会敷衍过去。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金钱观的生活里长大,当他们自由支配金钱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在新闻里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因买游戏装备、打赏女主播花费上万;有些孩子进入大学,抵挡不了物欲的诱惑,陷入“校园贷”;有些孩子长大后,对金钱缺少规划当了“月光族”;有些孩子“啃老”,却问心无愧。

其实,对于金钱本身而言,它是中立的。我们运用得当,则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在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和孩子谈钱,不用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更不能认为和孩子谈钱会影响他们价值观。当孩子主动和家长谈钱时,家长也不要回避,也无需撒谎。

“妈,给我点钱”,妈妈对孩子的不同回答,影响着孩子的眼界

和孩子谈钱,遇到的一些问题

1)家长的金钱观,会直接影响着孩子。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9岁的孩子看到一所房子,就问妈妈:“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住这里?”妈妈酸不溜秋的说:“就你爸这点工资,你别指望在这住。”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孩子当头一棒,浇灭了孩子的希望。

孩子回家后,嚼着口香糖进了家门。爸爸看见儿子正在嚼口香糖,就随口说:“又花钱,你哪天不花点钱就过不去吧。”孩子争辩道:“我就买个口香糖。”爸爸说:“口香糖怎么啦,口香糖就不用花钱?你爹我挣钱也不容易!”……

罗伯特•清崎曾经说,家长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是“餐桌上的教育”,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家庭是孩子金钱观养成的重要环境。只有家长有一个良好的金钱观,才能防患于未然。

“妈,给我点钱”,妈妈对孩子的不同回答,影响着孩子的眼界

2)金钱的数字化

前段时间,一个6岁大的孩子买玩具,妈妈不给买就顺口说:我没钱!孩子立刻怼回去:那你用你的手机买呀!众人哈哈一笑后,却没有人给孩子解释钱是从哪里来的。

如今,金钱变得数字化,让孩子很难感知到金钱的价值。在教育中,也要让孩子明白钱是从哪来,明白这些钱是通过辛勤的劳动赚来的。

如何和孩子谈钱

1)一般情况下,家长会主动给孩子零花钱。可以通过这个契机,让孩子学会消费和储蓄的技能。平常情况下,让孩子把钱存储起来、记账。想办法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协使用金钱的关键。

“妈,给我点钱”,妈妈对孩子的不同回答,影响着孩子的眼界

2)有些家庭会让孩子承担家务,来获得零花钱。当孩子没钱向家长要时,也会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但是,罗恩•利伯在《反溺爱》一书中说,并不建议家长这样做。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做家务是需要承担的事情。零用钱应当是教育工具,而不是工资。所以,不要把零用钱和家务捆绑在一起。

3)家长可以满足孩子使用零花钱,但是不要无限制地买任何东西。让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当孩子在5岁左右时,就可以明白需要和想要的概念了。等孩子再大一些,想要和需要的界限会变得模糊,家长可以弹性处理。

4)家长给孩子做个示范,让孩子学习消费的技巧,明白消费和节俭的意义。比如,现在很多人鼓吹提前消费,但这种消费模式,并不利于每个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消费观,可以让孩子长大后,或是经济环境发生什么变化,都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

关注小海豚奶爸,每天分享育儿知识^^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