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200!全國第40!鄭州大學一直在不懈努力!

近日,自然指數網站更新了2019年最新的自然指數排名(統計時間節點為2018.10.1—2019.9.30)。

其中,鄭州大學進入全球高校前200強,排名第196位,位居全國第40位!

自然指數於2014年11月首次發佈,主要對前一年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82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82種來源期刊分為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學四類。目前已成為評價科研機構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

全球前200!全國第40!鄭州大學一直在不懈努力!

2019年自然指數中國內地高校TOP200

關於自然指數:

1、自然指數的相關數據是如何處理的?機器還是人工?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自然指數數據是通過自動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來處理的。論文的每家作者單位都經人工檢查後才錄入數據庫。我們有一小組數據處理人員負責此事,但所有的數據收集工作是自動的,例如從Pub Med的數據接口進行收集。

2、自然指數的機構和作者是如何區分的?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自然指數目前僅追蹤機構而非作者,我們追蹤了大約9千家總部機構及其下的8.5萬家子機構,如大學的院系、中國科學院和德國馬普學會的下屬院所等。它們在數據庫中按層級排列,論文得分和著者份額計入總部機構。

3、自然指數的歷史數據應該如何獲得?是否有導出功能?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回溯至2015年的年度列表在自然指數網站上都能免費獲取。

見網址:https://www.natureindex.com/annual-tables/2016

(這個表單彙集的是2015年的數據)。網站註冊用戶可免費將數據下載到excel文檔。我們也有更早一些溯至2012年的數據,用戶可索取這些數據和分析,但需要付費,因為我們需要為此付出工作。數據使用的前提是不用做商業用途、標明其來源為自然指數並將所做分析提供給我們,如有衍生使用應首先與我們聯繫。

4、據悉,目前自然指數只提供二個指標:原始論文數(AC)和分數論文數(FC),而在2018年之前還提供加權分數論文數(WFC),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加權分數計量(WFC)這個指標是為了糾正數據庫中天文學論文相對於其他學科論文數量過多的情況。今年6月指數追蹤的期刊增加到82種,數據庫中天文學論文的數量因此大幅減少,我們就無需再做這樣的修正了。

詳見網頁: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revisions-to-the-nature-index

5、請問自然指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每個月何時進行更新?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一篇論文的任一作者單位都獲得一個論文計數 (article count/AC)分值,不論有多少個作者單位或作者。分數式計量(fractionalcount/FC)則考慮了論文作者份額,所有作者單位都同等對待。一篇文章的FC總分值為1,每家作者機構的論文貢獻進行平均分配。

詳見網頁:

https://www.natureindex.com/faq#methodology4

6、按照目前自然指數的計算方法,同一篇論文只要參與了就能相應的分值,而不考慮論文作者是主要貢獻(如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還是次要貢獻,這樣計算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差,請問未來自然指數在計算方法上是否會進行校正?例如按照不同的權重計算每個作者的貢獻值。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不會,我們在計算FC分值時將繼續平均分配貢獻值。因為無法斷定每位作者的具體貢獻是怎樣的,除非他們說明自己的貢獻比例,而他們往往並不會這麼做。傳統上人們認為列在最前和最後的作者會更重要些,貢獻得更多,但尚無明確方法來確定其貢獻程度。而且,有些列在最後的作者只是因為他們領導了研究小組而被加入作者行列,實際上對文章並無直接貢獻。因此,我們認為大體平均看來,在對大量論文進行指數編制的時候,讓所有作者獲得同樣的貢獻份額能相對公平地估算各自的貢獻度。

7、目前自然指數只統計82本期刊,只涵蓋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等少部分學科,在學科覆蓋面上偏少。請問未來自然指數是否會考慮增加期刊數,同時增加學科覆蓋面?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自然指數確實只涵蓋自然科學,我們在傳播自然指數的時候總是強調這一點。不過,我們的確想擴展到其他領域,但尚需找到新的方法來相應提升數據處理能力,所以預計在近期不會有擴展。但長遠看,我們當然希望能這麼做。

8、據瞭解,目前中國科研機構在自然指數上表現非常出色,近幾年排名越來越靠前。不過,比較遺憾的是,目前納入自然指數的期刊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沒有中國本土期刊入選,請問未來自然指數是否會考慮將部分中國優秀期刊納入,例如在生命科學領域表現不俗的Cell Research?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自然指數所追蹤的期刊是由科學家組成的兩個全球小組挑選出來的,一個是生命科學組,一個是物質科學組,他們所依據的是一個面向全球大量科學家,其中也包括中國科學家的一個電子郵件調查並做了相關分析。

Cell Research也在調研中出現,但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其他期刊在全球得票數更多。我們歡迎中國本土期刊能有一天也被選入自然指數。請注意,有些《自然》系列期刊也還沒有入選自然指數。

-END-

來源:青塔

編輯:徐芊芊、錢若琪、王菲

審校:申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