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現在教育最重視的是“安全”與“愛”。我們的娃真的在“安全”與“愛”中安全的成長了嗎 ?


1、困在“安全”裡的娃

從何時起,教師的教學活動變的小心翼翼。春天來了,不敢帶學生去踏青,不敢到野外去欣賞萬紫千紅的美景,寫春的作文也只能是遠隔校園的高牆望春興嘆。

體育課上激烈的、不安全的有可能出現危險的項目都刪除,木馬被扔在體育器材室的角落裡,不允許跳了。活動幅度大的任何與安全有關的活動都禁止了。

體育課逐漸變的淡而無味。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放學要等待家長接,不論遠近,不見家長不放人。每次學生離校之前,老師都要一二再,再二三的講安全。

安全,安全!這個不斷被重複的字眼,這個被強化的字眼,這個被納入制度的字眼,讓學生的生活出現僵化的陰影,為了安全很多活動不能做,“安全”之繩把娃們死死的捆綁

安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孩子,卻好像走進了另一個極端。一但不安全的事情發生,責任就追到老師的頭上,危到教師手中養家餬口的“飯碗”。於是工作中盡力排除有可能“萬一”的不安全的任何事情。

有的學校出現不求教育有果,但求管理無過的不良現象。

有個校長在教師會上說考試得零沒關係,頂多你評不上優,進不上級,職職稱上不去每月少幾百塊錢罷了,安全如果出了問題,輕者無盡麻煩,重者砸你飯碗。

可怕嗎?太可怕。

“安全”理念下,學生僵化的生活在擴大,在瀰漫。祖國的“花朵”被放進溫室,防風防沙防風暴。還儘可能的被放進“保險箱”中。

我們的娃被過度的保護著。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1、困在“愛”裡的娃

不知從何時起,教育之“愛”制度化了。不許教師體罰學生。因為懲戒與體罰界限不清,掉進“坑”裡的老師成了後來老師的“引以為戒”的榜樣。

教育成了“嘴上功夫”,如果說教無效,那也只能隨他了。要知道嘴上功夫是不萬能的。為了教育他人的娃讓自己受損,那也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有的老師只能對頑劣的學生睜一隻眼了。

在這種情形下娃在野蠻的生長。

我親眼見證一個初二的男生無法無天,讓幾科老師無法正常上課,班主任無奈叫來家長。在辦公室裡,娃脾氣暴躁胡攪蠻纏,班主任和家長都無可奈何。最後那個娃一屁股坐在老師的辦公椅上,雙手插兜兒高翹著腿,且抖動著,一幅我有理你不能怎樣我的架式,霸道蠻橫加囂張。

我都恨的牙癢,想上去揍他。而他的父母還在一個勁的溫言細語地哄著,講著大道道理,還有些低聲下氣。

校長進來一聲吼:“你的父母你的班主任都站著,你坐那兒還翹著腿?你認為你是誰?你是學生嗎?你像學生嗎?”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那娃怒而站起直奔外走,邊走邊說不上學了,過幾天帶人來揍校長。

野蠻程度無以言表!

娃野蠻到這種程度,在場的家長一臉尷尬,終不捨得動自己娃一指頭。而這個娃的爹還是一所學校的校長。

當這一家人離開後,所有教師的心都憤恨、難受、無奈。

最後這個娃被勸退學了,由為他在,別的老師學生都無法正常上課。 據說這個娃轉了三所學校,都呆不長久。

我認為說教不萬能,不聽話的娃該揍就揍,這樣的孩子揍幾頓就老實了。家長不捨得揍,到社會上有人替他揍。

這些困在“愛”裡的娃嬌慣成性,不知天高地厚。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要求教師“愛”學生,語言要有愛,要不傷學生,不允許懲戒(懲戒與體罰難分清)學生,要讓“愛”充盈教育整個過程。嚴格到教師考核制度不允許教師有半點疑似“不愛”學生的行為。

一旦有教師的行為被冠以“不愛”“傷害到”學生,當事教師輕者受批評,評優評先無份,重者“下課”走人。

於是,師之愛就多了兒分應景的無奈。不敢多管,不敢強教育。一但教育行為(即便是出於愛)與家長的愛發生衝突,家長到校鬧事,家長到局裡去告狀,其結果多是老師的尊嚴受傷,人設崩塌、經濟受損。

在“愛”的大氣候下,娃們成了“上帝”,上帝越來越“理直氣壯”的違反校紀,頂撞老師,目無家長,目空一切。

“淳淳教導”不萬能,理想中卻要教師萬能的,為師者豈不尷尬!

近年來因為老師教育學生“不當”,惹禍上身破財者有之,丟掉工作飯碗的有之,所以“明智”的教師只教書,淡化“育人”,因為育人有風險。

如若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了矛盾,教師百分之九九是沒有理的,教師是可憐的弱勢群體

就因為你是教師,你得神通廣大,你得是全能神,你做不到你就沒理。證明你教育素質不達標。

天爺爺!別把教師當神好不好?教育不萬能呀!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3、愛,萬能嗎?

那麼,愛就萬能了嗎?

現在的孩子少,在家被爺爺奶奶嬌寵著、被爸爸媽媽溺愛著,在校被老師關愛著。

他們的世界,愛無處不在。

現在的娃,有的卻是淹死在愛裡。

沒有節制,沒有營養,沒有低線的愛,讓現在的娃變成玻璃娃,脆的很。風吹草動就會碎。

一點挫折,一點打擊,一點不如意,就跳樓,跳橋,跳懸崖,去自戕。

要麼是令人髮指的去戕害別人,戕害自己最親近的人。

四川眉山東坡13歲少年因家庭瑣事將母親卓某殺害於家中。

江蘇鹽城建湖縣13歲的邵某,殺死母親於自己家中。

湖南衡南縣三塘鎮13歲少年羅某,用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父親羅某某錘傷, 經搶救無效因傷勢過重死亡。

著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

.......

近年來太多這種慘劇發生。

更可悲的是這些被兒子害死的父母,死後還揹負著寵子無度教子失敗的過錯惡名。

氾濫無底線的“愛”,就是犯罪!

水,是寶貴的。水是生命之源。但氾濫的洪水,卻是摧毀萬物的,索命追魂的惡魔。

愛,也一樣。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4、愛,是一粒種子。種下要看它會不會發芽,會發芽了,這才是愛的價值

愛就是寬容,愛就意味著對某一方的付出與犧牲。愛的本身沒錯,給予愛也沒錯,

問題是你培養出娃們接受愛,還能使愛發芽的能力嗎?

我們看到的現實卻是愛的泛濫和孩子們麻木的接受,而不知回報的尷尬。

報載在某中學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名初二學生,從小患小兒麻痺病,行動不便。他們班教室和音樂教室不在同一座教學樓裡,每次上音樂課都由班主任張老師揹著他去上課,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張老師因外出開會沒在學校,那個殘疾學生沒能上音樂課,他坐在自己班的教室裡大發脾氣,氣急敗壞的叫喊著:“張老師,你死那裡去了!”

教師在用行動愛學生,當這種愛被當作理所應當然時,那麼愛的真諦和教育的意義都化為泡影了,這是愛的教育失敗。

愛之下卻沒能結出愛的果實,怎能不令人深思、痛心!

一味的強調“愛”的教育也是一種錯。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很多事物是對立或對比存在的,比如:有寒冷的感受才知道溫暖的可貴;有飢餓的體驗才有溫飽幸福感覺;嘗過了苦,才能品出甜的愉悅。

一個孩了出生從家庭走向學校,都是在“愛”中成長,“入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同理在舒適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知愛為何物,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那是理所應當的常態。

安樂和享受,使他們錯誤的認為家長和老師的關愛都是“理所應當”。就像我們常在微風中行走而忽視微風的存在一樣,只有當暴風襲擊來時,才認識到微風的可貴。任何體驗都是種教育,包括諷制、挖苦與適當的身體接觸。這些不應該徹底拒之教育的門外,應當成為“愛”的教育的輔助手段之一,問題是學生的承受能力有多大?

這種承受能力也是需要從小打磨的、從實踐中鍛鍊才能夠成長的。我們氾濫的“愛“弱化了娃的承受能力。

聽到一句批評的話就去跳樓,彈一指頭就去自殺,或者心生怨恨,血腥報復。育出這樣的娃即便是才子,那又如何?

將來又如何去經歷人生的風鳳雨雨?

如何在複雜的社會舞臺上摸爬滾打?

如何能在竟爭激烈的環地中生存?

又如何能承擔建設國家的使命?

愛是一種教育。打擊磨鍊又何嘗不是一種教育呢?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韓信是統領千軍之將才,誰能說與胯下之辱沒有一點關係呢?

“自古雄才多磨難”,也可以說成是自古雄才多磨鍊。而今缺少磨鍊的“甜蜜”教育究竟能育出怎樣的才子呢?

總而言之,現在的“愛”被誇張了,“愛”被神化了,“愛”走向制度化了,愛之下的 娃卻變的貪婪,變的自私,變的霸道,甚至變的沒有人性。

娃們不缺吃了,不缺穿了,唯獨缺的是承受生活之重的能力了,那被愛過度浸泡的心,不懂得回報,不懂得感恩,默認為理所當然。

這就是被氾濫的所謂“愛”淹死了。就像水可以使苗活命成長。但過多的水會泡死苗的,或讓苗畸形生長,禍害無窮。

我們的“安全”與“愛”是否走進了極端?

說說你的看法吧!


“愛”的泛濫,野蠻生長的娃與教師的尷尬,我們的“育”是否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