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遊戲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海外的太陽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孩子玩遊戲,另很多父母的頭痛,尤其是小時候沒有玩過遊戲的老派父母。上週學區組織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小電影-《Screenagers》,覺得收益匪淺,總結一下電影裡的信息,分享一些我自己的體會、實踐。

男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玩遊戲成癮,一旦玩起來就不願意停。如果被強迫停下來,便情緒低落,很長時間什麼都不想做。影片中一個已經上了大學的男生,玩遊戲上癮,不能自控。從開始時玩到凌晨一點、到凌晨兩點、到凌晨三四點、到連續三個星期沒有上課。他發現所有的科目都不可能過了,不敢面對老師,也不敢面對父母,於是將宿舍裡的東西扔到車上,跑到了朋友家裡。很巧,他媽媽在路上行駛時看見了兒子的車子停在朋友家,裡面扔著亂糟糟的私人用品,便去敲他朋友家的門。孩子從屋裡出來,媽媽擁抱了他,說他就像個骷髏,可以摸到身上的骨頭。看來為了玩遊戲,不僅沒好好睡覺,也沒正常吃飯。

女孩子更多是社交網絡問題。影片中講述一個女孩,用爸爸的專業照相器材,燈光啊、相機啊、背景啊,天天躲在樓上不下來,照了幾千張照片,都是自己的肖像。各式各樣的服裝、化妝、姿勢,也算是精心盡力吧!還有一個女孩,因為特別喜歡一個男孩,在這個男孩兒的要求下,發給他一張穿內衣的半身照,結果這個男孩子立刻翻臉,還將照片轉發到社交群裡。第二天女孩上學,明顯感覺到很多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她,造成她很長一段時間抑鬱,抬不起頭來。

為什麼孩子們會玩遊戲上癮,或這麼熱衷於社交網絡?影片裡面講,當人看到新的信息,或者是學到什麼新的東西,大腦會分泌一種激素--多巴胺,這個激素會讓你感覺到愉悅,和毒品的作用是一樣的。追求愉悅感受的貪慾會驅使著人沉浸在遊戲和社交網絡中,不易自拔。遊戲裡背景、場景、人物等畫面一直都變化,玩的過程中,還可以過關斬將、收集寶物,這些都是不間斷的新的刺激。一個遊戲可以玩很久都不會結束,而且後面還有無數多的遊戲等著(一個朋友的兒子打遊戲,幾天就打到結束,很快就不玩了,再打一些也是如此,到中學就對遊戲失去了興趣。我家孩子幾年都沒有打到頭一個)。還有網絡遊戲,每次上去都是不同的人物組合,不知何時是盡頭。

社交網絡也類似,照照片,貼照片,得讚美,人會不自覺地沉浸在追求這種愉悅感受的過程中。同時這些相對現實社會來說可以說是相當容易實現的:遊戲的虛擬世界,網絡上的讚美詞,都不需要花費什麼的體力,使自律還不是很強的青少年非常容易上癮。其實不光是孩子上癮,大人也一樣,就像我刷微信,寫公眾號,也很有癮,時不時想看一眼:有沒有人點贊?有多少人關注?有的時候的確是需要刻意去控制自己,關掉來信提醒,或者就乾脆不帶手機。

影片裡說,暴力遊戲可能會導致青少年有更多的暴力傾向,我倒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孩子玩暴力遊戲,不一定就會有暴力行為。像我家兒子,他也喜歡槍戰的遊戲,但他從來不玩那種畫面血腥的,我也沒覺得他變得更勇猛。不過呢,我的確見到過一個數據,說孩子小學五年級畢業的時候,已經從電視、電影和遊戲中看到七千多次的兇殺場面,算是久經沙場。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旦有心理偏差,產生了暴力動機,這種遊戲的確可能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他更容易承受暴力行為的後果,畢竟是見怪不怪了。在美國的軍隊裡,戰爭遊戲就是新兵訓練的一部分。

影片裡還說,那些喜歡玩社區服務遊戲的孩子,大多在生活中願意幫助別人。同上述觀點類似,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小孩子比較喜歡幫助別人,所以才會選擇玩這樣的遊戲。當我跟兒子說起這種遊戲時,他說他肯定不會去玩這樣的遊戲。不過我兒子已經將近14歲了,如果很小的時候就讓他開始玩這樣的遊戲,是不是會培養他助人為樂的傾向性,我就說不好了。人有學好向善的傾向,但前提是他們得和人交流,看得見向善的行為,體會到什麼是善行。如果天天低頭玩手機,即使是玩社區服務遊戲,很可能也只是為了掙分數。

針對遊戲和社交網絡對青少年學業上所產生的影響,影片也有詳細的探討。

有一個實驗,將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穿T恤衫,另外一組穿游泳衣,然後去考試。結果發現在女生裡,穿體恤衫組的成績比穿游泳衣組的成績普遍要好,男生沒有這個區別。這個實驗表明,女孩子比較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當我們分心專注外在形象的時候,會影響到大腦的思考。所以過多注重衣著打扮,的確會導致學習效率降低。

這下便很自然地引出一心多用的問題。上課的時候,如果把手機放在桌面上,孩子可能會分心,隨時警覺是否有新的信息過來,肯定也會影響到學習。

孩子們在家裡做作業時,同時打開音樂、甚至視頻,一心二用、一心三用。類似情況的實驗結果表明,一心多用時,其實每一項的效率都在降低。但有意思的是,孩子本身會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很能幹。這個自我感覺良好,我已經從兩個孩子身上得到了證實,他們的確都覺得自己能夠 multitasking,很牛,即娛樂了,也沒有影響到學習。和他們講了這個以後,女兒承認有一次她做作業太專心,已經徹底忘掉了視頻在放著什麼。兒子也說自己在打遊戲的時候看過的一個視頻,好像沒有記住什麼具體內容。(他們在家時,基本上都一直是一心多用。)

還有一個針對年輕的小白鼠的例子。試驗人員用聲音和閃動屏幕刺激小白老鼠一段時間,具體多長我不是很記得,結果發現小白鼠的學習能力明顯比別的差,它穿過同樣迷宮所用的時間是其他的小白鼠的三倍。更加讓人警醒的是,當撤掉屏幕的刺激以後,小白鼠的學習能力沒有改變,噪音和屏幕刺激對的小白鼠大腦造成的影響是永久的。這個還沒有針對人的實驗結果,不過我覺得這個實驗不大適用於孩子玩遊戲。聲音和閃屏對於小白鼠來說是純粹的外界嘈雜刺激,會引起它的煩躁不安,而電子遊戲是符合邏輯的發展和推理。在《App Generation》書裡講,玩遊戲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能夠開發智力。不過大家也都有些親身體會:孩子小的時候學習能力強,一旦過了最佳學習年齡,學習新東西就比較難了。如果小的時候一味發掘智力,沒有足夠的體力活動,將來動手能力會不會很差?畢竟我們需要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手機和計算機在家庭裡的普及,學生的成績並沒有因為可以接觸大量的信息而提高,實際上反而在下降。而且數據表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大,貧窮家的孩子比富裕家的孩子下降的幅度大,貌似中產階級是在慢慢消失啊!

就像戒毒所一樣,現在也有了戒網所-Restart Center。戒網所裡沒有電視、計算機、手機等任何影屏設備,孩子一般需要在裡面呆45~90天。上面講的那個玩遊戲上癮並荒廢了學業的大學生後來就被送到了戒網所,慢慢他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做別的東西,把彈了12年的鋼琴重新又撿了起來。據戒網所的信息表明, 8% -15% 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網癮。

瞭解到遊戲、社交網絡上癮的危害性,作為父母親,不免想要在家裡定些規矩。影片裡一再強調,這些規矩應該適用於全家每一個人,不能只針對孩子。真正能夠影響別人的還是要以身作則,孩子看你怎麼做,並不是看你怎麼說。針對女孩子迷戀社交網絡,我自己還有一點看法。記得在文學城上看到說,女孩子如果在家裡沒有感受到足夠的愛,很容易早戀。我覺得“富養女”應該是精神上的富養,多給女兒關愛,可能會使她少迷戀外界的浮華。

看電影之前,學區給每家發了一頁紙,上面有一些在家可行的建議:

· 臥室裡面不可以有任何屏幕電器。我們家所有的娛樂電器都不允許帶到樓上,必須在樓下玩兒,作業也在樓下寫,這是兩年前朋友建議的。他們曾經也在樓上臥室裡寫作業,我發現他們有時候看錄像,很晚才寫作業。搬到樓下以來,儘管年級升高,學業加重,他們睡的反而沒有那麼晚了。

· 不要一心多用。這個是我看完了這個電影以後,跟他們講了這些實例、道理,孩子好像聽進去了一些。

· 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玩任何屏幕電器,面對面聊天,增進親情。

· 開車的時候都要把手機放下。據說,有一半的孩子看到父母親一邊開車,一邊打字發短信。

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力:

· 多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當孩子專注做作業的時候,父母親可以走過去給他們一些關注,讓他們知道,父母親看到他們認真學習,心裡很安慰。書上說表揚和懲罰的長期效果都不好,都是有條件的行為。最好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一直在關注著他們,關心著他們。時常詢問他們自己的感受,讓他們自己對自己滿意,建立自豪感。

· 實在控制不住,就把這些屏幕電器放到看不見的地方,看不到的時候就少被誘惑。

· 和孩子多多交流,探討這些高科技產品對生活的影響,他們為什麼喜歡這些產品?這些產品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探討下面的問題:

· 你知道在美國孩子們平均每天花多長時間看屏幕?據說是每天六個半小時,還不包括學校學習和做作業。

· 你覺得自己每星期花了多少時間在屏幕上?

· 影片中說,小老鼠如果受到屏幕的刺激太久,他們的大腦會分配少量的腦細胞用來學習和記憶。你覺得這個對人會不會也是一樣的效果?

· 暴力遊戲會不會讓人變得更暴力?

· 你有沒有覺得有人在用屏幕來試圖迴避面對面的交流?社交網絡裡面的言論,你會當面說出來嗎?

我當時沒有能說服孩子們和我一起去看,回來便羅哩叭嗦和他們講了一通。跟孩子們講的時候,要儘量多講述細節,過程、結論、原因都要講,然後一起探討可行性建議,尊重他們的想法,影片中也強調一定要和孩子們一起定規矩,不能只是父母說了算。探討時的態度要平和,一旦有任何人產生了情緒,趕緊停下來,過後再繼續談。

時代變了,高科技產品給父母帶來全新的挑戰。關鍵是要讓孩子們自己明白利弊,掌控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被遊戲掌控,被父母掌控。

大家共勉!

具體操作總結:

如果你家孩子對遊戲和社交網絡沒有那麼著迷,沒有成癮的話,恭喜!你現在可以什麼都不做,只是腦子裡面有這麼個概念--玩遊戲可能上癮--就好了,只要孩子還在主動、自覺地做自己該做的事,玩點兒遊戲輕鬆一下也無妨。

對於兩三歲的小孩子,由於玩遊戲已經非常普遍,他們已經能夠看到朋友玩兒,自然也會跟父母親要。不過這個年齡的孩子大多都上幼兒園,晚上回來如果父母一方陪他們玩,我覺得完全可以不用玩遊戲。

朋友在群裡發了美國小兒科醫生協會的建議:

18個月以下的小孩不要觀看任何屏幕。屏幕的光和聲音會過度刺激18月一下的小孩,影響睡眠和大腦發育。和小老鼠的例子相似喲!

2~5歲最多每天1小時。2~5歲的小孩分不清屏幕裡情節是真是假,所以要給就給他們年齡適合的遊戲或節目,打打殺殺的就免了。

6歲以上家長協助使用和控制。好的軟件可以用來學習,創造,不好的可能會能帶來各種危險,家長要小心,幫助孩子分辨和管理。

小孩子還沒有時間概念,我建議用鬧鈴設定玩的時間。鬧鈴叮噹一響,父母走過去,陪他們打完最後的遊戲,然後放下,慢慢形成條件反射,養成習慣。這個完全可以從2歲就開始。

剛剛從遊戲上下來,孩子情緒可能低落,給他們一個擁抱,最好再陪他做點兒他喜歡的事來分散注意力,比如去公園、吃水果,哪怕是吃冰激凌也行。不過要注意不要用同樣的方法,也不需要每次都這樣。要養成的條件反射是 “鬧鈴響,遊戲停”,而不是“遊戲停,媽媽愛”。我們要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不是依靠父母。

孩子儘管還小,也能聽得懂你的話,道理要一直講。比如我們可以給他們講文章中小白鼠的試驗,然後問問孩子,“你想要變笨嗎?”不要強調“比別人笨”,不要做太多比較,除非跟自己比。這個試驗是不是很準確?針對控制孩子游戲來說,我不是特別在乎。因為小孩子還小,我們得控制一些,對我來說,善意地騙騙也無妨。

對七、八、九歲、十多歲的孩子,時間控制上可以鬆一些。到了這個年齡就可以講述上癮的原因了,講講多巴胺的對大腦的刺激與和人的感受,還有由於上計算機、玩遊戲社交網絡而導致學習成績的差異,一心多用的試驗和結果,這些他們都可以有一定的理解。

那個男孩子打遊戲,從大學裡面逃出來,最後去戒癮所,這個故事也可以講,順便把酒、煙、毒品都講了。這種本來就是不好的東西,我覺得越早讓孩子知道越好。

針對玩暴力遊戲會不會導致孩子有暴力傾向,也可以跟他們探討一下,問問他們的想法,問問他們自己玩了遊戲以後覺得哪些東西可以用在生活學習當中?

總而言之,不是不讓他們玩兒,而是讓他們理解玩遊戲會產生的問題,讓他們思考玩遊戲的目的和感受,讓他們自己去審視自己玩遊戲的這個行為到底是有什麼樣的後果。

針對文章中的家庭建議,父母可以直接跟孩子說,“我看了一篇文章,覺得裡面講的挺有道理的,所以我想改變一下現在的做法,採用一些新的按規定,先試一段時間,看看效果。” 話要儘量低調,語氣不要太嚴肅。

種種這些都需要花時間,但又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我都是在吃飯、刷牙、開車接送孩子的時候“無意閒聊”,幾句話而已,無需太囉嗦,短短几分鐘,聊一聊就足夠了,說得太久,孩子就煩了。聊天的時候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反饋意見,父母也要提供自己做決定的原因以及顧慮和感受。

描述一下我自己和兒子玩遊戲的爭鬥史。

想當年,我開始控制兒子玩遊戲,都是我說了算。我規定什麼時候玩,玩多久,沒有什麼具體規定。偶然聽一個媽媽說:“我家孩子只能週末玩兩小時。” 我覺得不錯,馬上在家裡執行:週末玩兩小時,一次不超過半個小時。不過還是我監控。

孩子大點兒了,不再砍瓜、切菜、殺殭屍。遊戲比較複雜,需要更長的時間玩,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於是這個規矩就逐漸放開了。但也不能由著性讓他們玩得沒有節制呀!新規定:週末一天兩小時,平時一天半小時,朋友聚會不限。不過很快規定就又放鬆了:平時一天可以玩一個半小時。

孩子越大越不好管,而且也管不住,實在太費心。知道兒子偷偷在臥室玩遊戲到很晚才睡,為了維護的親子關係,我聽從女兒的意見,決定不要直接撕破臉。有時候我會故作關心的樣子去查房,進去之前還刻意弄出很大的聲響,慢慢轉門把手,給他時間收起手機。

我看與其他犧牲休息時間偷著玩,還不如敞開時間讓他白天玩個夠。於是兒子五年級下半年,我取消所有的規定,讓他自己掌控玩遊戲的時間。不過我這心裡可是惴惴不安,一直在邊上守望,時常表示“關愛”,剝個橘子,削個蘋果,提醒他該休息了,但儘量不掌控、不期望。

一年半前,又聽一個媽媽說,她家規定,任何電器不可以上樓,大人小孩都一樣,包括電視。於是我又趕緊採納,效果甚佳,而且我也以身作則。晚上睡覺前,手機都在樓下充電。可能 “有的時候,有人忘記” 了,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提醒。

三年啦,看兒子逐漸成熟,今年初終於開始試著在心裡放下,不像以前那麼擔憂了。當然,這期間我也在給孩子不斷洗腦,我努力想要洗進去的觀點是: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後果。如果後果不滿意,在自己身上找解決方法,不要埋怨外界的人或物。

這個觀點用在玩遊戲上就是:你們自己決定玩什麼,玩多久。睡眠不夠,個子長得矮,是不是你可以接受的?如果不可以接受,改變你的作息時間;如果玩遊戲影響學習成績,將來不能有足夠高的職業收入,是不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可以接受,是否應該調整玩遊戲的時間,多一點兒精力在學業上。我提醒,你決定。

這篇有點長,希望父母能從中找到一二。



黃岡學霸


不排斥網絡更不排斥網絡遊戲,事實上自己曾經和現在都是網絡遊戲愛好者。從傳奇、奇蹟、完美世界、仙劍、暗黑破壞神、魔獸世界、夢幻西遊到現在的和平精英和王者榮耀。適度的利用休閒時間玩會遊戲一定程度上可以幫我們放鬆身心。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並且選擇優質的遊戲。而未成年的孩子往往容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入任何遊戲,在缺乏自控的前提下沉迷,不可自拔,嚴重影響身心。

1.網絡遊戲容易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適當運動鍛鍊,規律的攝取營養,培養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但是沉迷網絡的孩子往往除了遊戲對任何活動都不感興趣,只想和數碼產品呆在家裡。久而久之身體素質和知識積累都被耽誤了。

2.網絡遊戲的設計參差不齊,某一些遊戲到處充斥著血腥暴力、恐怖壓抑的場景和氛圍,甚至部分遊戲包含了色情和淫穢的畫面。還有一些遊戲全靠充錢打怪,部分孩子自從做了“人民幣”戰士,體驗到了一種“尊享感”,慢慢的開始花錢上癮,最後不惜通過欺騙父母或者偷盜父母的錢去消費遊戲。

3.遊戲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遊戲中的“夥伴”有一部分往往是帶著面具存在的,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和真實的想法。在遊戲中與人相處本來就是要遠近得當,辨別真偽,同時還要有隱私安全的考量。但孩子們往往沒有社會經驗,很多孩子都有過被騙的經歷!

那麼是不是就要取消所有遊戲?或者拒絕孩子們玩任何遊戲?也不能一杆子打死!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玩一些健康積極或者製作精良的遊戲,嚴格控制好時間,並且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一些能力。

我有兩個侄子學習成績非常好,聽話懂事興趣廣泛。但也喜歡週末玩會遊戲。第一個侄子上小學,休息的時候帶著我們“吃雞”,小小年紀就知道嬸嬸打的不好,所以要保護她!嬸嬸是女生,輸了沒有關係,要安慰她!特別可愛,從不計較別人是不是拖後腿,只會想著如何提高自己保護別人。另外一個侄子上初中帶我們王者榮耀,他是嘉興排名靠前的打野,經常會去學習別人的優秀視頻,分析優勢。會錄製自己的視頻看回放總結經驗,記了一本筆記非常的詳細!

所以我覺得可怕的不是遊戲,而是整個遊戲環境是否健康。可怕的不是玩遊戲本身,而是父母如何有效的引導和把控。那麼週末在完成作業後和父母朋友一起玩上2個小時,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半工作一半生活


我是 ,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陪孩子閱讀的高校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網絡遊戲的影響,我看好多人已經回答了,題主也明白。我想題主更想了解的是,如何對孩子打遊戲進行一定的約束。

我有這樣幾個建議,希望能對題主以及點進這個問題的你,有些幫助。

允許孩子玩遊戲

我覺得沒必要過分強調網絡遊戲對孩子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

個人覺得只要不沉迷,不影響視力的情況下,就OK。

生活中有負面作用的東西太多了,例如我婆婆總跟我們說吃燒烤致癌,吃油條不健康。我們也忍不住呀。

有度即可,沒必要非得把遊戲當成洪水猛獸。

現在的網頁一打開,很多時候就跳出各種有顏色的圖片。那也不能讓孩子不上網吧。

我兒子9歲多,他想用電腦學習信息技術課上的東西,有時候也想玩一些小遊戲。

我只有跟他說:如果有私密部位的圖片的話,就把那個網頁關了哈。

孩子很坦然的回答知道,我也相信他。當然,這有賴於從小給孩子做的性教育。

浙江大學鄭強教授曾說,浙大開除的都是男生,都是因為打遊戲造成的。這些孩子為什麼在大學這麼愛打遊戲呢?

有個孩子就說:我高三一年沒打遊戲,一年沒看電視,就等著高考解放呢。所以,上大學後就怎麼也忍不住了。

一旦完全控制孩子不許打遊戲,孩子就會有逆反心理,補償心理。只要有機會,就要去玩,多玩,把之前沒玩的時間補回來。

陪孩子玩遊戲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陪孩子打遊戲的好處很多:

1.加強親子關係

孩子願意跟父母相處,孩子比我們更珍惜彼此在一起的親子時光。

如果我們願意為孩子付出時間,陪孩子打打遊戲。孩子的合作精神將會更強。

2.幫孩子篩選遊戲內容

和孩子一起遊戲,瞭解孩子為什麼喜歡這款遊戲。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這款遊戲的優劣,是否適合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這遠遠比直接告訴孩子“這個遊戲不健康,不適合你玩"好。

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的需求,我們才能用其他更健康的方式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他喜歡槍戰中的刺激,我們可以帶孩子去玩CS。

和孩子商量玩遊戲的一些約束

只要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切好談。

誠懇地和孩子談,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需求。千萬不要自己都想好了,把孩子引起一個坑,來同意你的決策。

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以後就難了。

我兒子用電腦學習、玩遊戲,我都會和他商量後約定一個時間。一般都是他先提出一個時間,我再多給一點點。

我不會監督他,但是我會提醒他”狼來了“的故事。如果你不守信用,下次媽媽就沒法相信你了。

所以每次他都乖乖用小愛音響定好鬧鐘,按約定的時間結束。

不要給小孩子手機、電腦密碼

我在多篇問答中提到這個問題,孩子的自制力本來孩子訓練中,我們不要用這些去誘惑孩子。12歲前,我建議不要給孩子這些。

喜歡我的回答,請點個贊。不贊同的親,可以留言交流。


我是 ,家庭教育指導師,陪孩子閱讀的高校教師。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