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明朝的科举制度,你会从心里佩服读书人

日前,邻居小侄抱怨“明年就高考了,学习任务越来越重,高考太难啦,真不想考了。”高考 难吗?不可否认,难!但你要看到古代科考制度,你会庆幸生在现代。建议每个考生了解一下古代科考,你会建立起顺利通过 考试的信心。

科举制度并非起自明朝,却在明朝发扬光大。当时的科考分三级;

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不要以为童生就是小孩子,七·八十岁的童生都有。考试范围是州·县,这一级考试合格的人就是我们熟悉的“秀才"。你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有资格参加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有多少人都折在这初级考试上,这就是有人穷其一生,直到七·八十岁还在考的原因。要当秀才已经如此之难,后面的考试可想而知。

下一级考试叫乡试, 这个乡试可不是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考试。乡试可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关键是有名额限制(注意这个词)。在这一级考试过关的就叫举人,举人就了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这个名额限制很缺德,它不像现在,在你考完后,各大院校有招生名额,或走配额,实在不行自费。那时的情况是,你明明有资格参考,可你那地方没有参考名额,你就只能干瞪眼。那时也没有学区房,调户口的概念,只有等。好不容易等到了,考试没过。那就继续学,继续等。现在大家能理解,为什么范进同志中了举人后会发疯了吧,换你也得疯。在这一级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叫解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现在你已经是举人了,请你打好包袱,带上笔·墨·纸·砚,赶赴京城, 准备参加明年二月的三级大考-会试

这一级考试,只有获得举人称号的才有资格参加。也就是说,你将和其他省的精英们同堂比试。如此大规模的会考,最后只剩下三百人左右,称为贡生。会试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中的第二元。

会试最苦难的是肉体的考验。明代的考场叫做贡院,其实从结构·环境上看,更应该叫牢房。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都是单间儿。如果贡院是牢房,这个单间儿就叫单人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简直就是笼子。考生只能带着文具和灯具进去,然后门一锁,考试完毕后,放你出来。笼子太小,坐得下,躺不 直,每天都蜷缩着睡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每一个经历这场考试的人,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掌声。不仅为成功者,也包括失败者。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将面对最后一道考验-殿试

殿试的考官是皇帝,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考题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会根据考生表现划分档次,共有三甲; 一甲只有三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高中状元很难,三年才出一个,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在读书人心中,最高荣誉不是状元,而是另外一个称号“连中三元”,具体来说就是集解元·会元· 状元这三个称号于一身。这一称号含金量极高,必须是乡试全省第一,会试全国第一,最后殿试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这种人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也只有 十三个人。分别是唐两人,宋六人,金·元各一人,明一人,清两人,这些人实在值得万人景仰。

看完明朝的科举制度,你会从心里佩服读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