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公募清盤隱患浮現 存量迷你產品漸成基金公司“雞肋”

紅刊財經 張桔

隨著2019年以來公募基金公司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發行狂潮,內地的基金公司大多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新品的營銷大戰上,然而顧此失彼,使得自己部分存量產品規模日漸滑落,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基金公司的重視度似乎欠缺,直到產品拉響了清盤警報,才意識到危機來臨。

4月9日,華寶基金連發兩則有關公司產品有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其中一則是有關權益類產品華寶消費升級的。公告顯示,截至到4月3日,華寶消費升級基金已經連續55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情形,有可能觸發清盤條款而自動清盤。《紅週刊》記者查詢到,這隻基金髮行成立於2019年的5月,按照通常三個月封閉打開估算,打開封閉後實際正式運作尚不到一年時間。雖然從迄今產品沒有發佈正式清盤公告來推斷,華寶消費升級有可能暫時躲過一劫,但如果業績仍沒有實質性的飛躍,大概率仍將在清盤的邊緣遊走。

《紅週刊》記者結合Wind的統計,發現今年迄今大約有20只基金清盤,其中約三分之一為權益類產品,再結合2019年的整體清盤數量來看,實則也給痴迷新品角逐的公募敲響了警鐘。在互相競賽比發新品的同時,公募行業不能走向一個“管生不管養”的誤區之中。

同質化公募清盤隱患浮現 存量迷你產品漸成基金公司“雞肋”

華寶基金產品清盤警報拉響

來自華寶基金網站的消息顯示,4月17日開始,公司旗下的又一隻權益類新品華寶成長策略混合開始發售,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為光磊和湯慧。需要注意的是,同樣由他們兩人搭檔執掌的華寶消費升級基金卻一度行走在清盤的邊緣。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成立於2019年6月19日的華寶消費升級基金,募集成立時的份額約為2.34億。在去年三季報披露時,儘管當期約實現利潤1194.5萬元,可基金份額卻出現大幅縮水至9326萬元;四季度末,基金淨值增長率突破了10%,但基金規模又進一步縮水,僅大約有5900萬元。

從該基金重倉股配置看,基金經理還基本恪守在能力圈範圍內選股,在下半年大盤上漲2.4%、白酒板塊整體上漲15%的情況下,所配置的白酒股地位得到了強化和突顯。以其四季度重倉股來看,白酒股由此前一季度的三隻增至四隻,其中在四季度漲幅達18%的古井貢酒更是首次進入到產品的十大重倉序列,僅這一隻個股對基金組合的淨值貢獻就達4%左右。顯然,從基金重倉股配置看,並未踏空。那麼,真正導致基金規模一降再降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紅週刊》記者瞭解到,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該基金的“雙經理”搭配安排的不合理。來自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該基金的基金經理之一光磊的累計任職年限已經達到了5年,目前還擔任公司的國內投資部副總經理,屬於華寶力捧的明星基金經理,所管理產品數量達到了7只;湯慧累計任職時間尚不到1年,甚至網站照片一欄都顯示為空缺。從兩人資歷來看,應屬於典型的“明星 素人”的搭配模式。

從基金經理往年業績表現看,光磊的強項是在醫藥生物類方面,然而從其現在管理的七隻產品類型看,卻包括了偏科技主題類和大消費主題類產品。對於這種產品配置,長量基金分析師王驊指出,光磊管理諸多產品的配置品種似乎更多地著力於蹭當前熱點,原本個人鮮明持倉特點也似乎從主攻醫藥向全市場轉變,這種轉變讓基民對其掌管產品的辨識度明顯下降,長期跟蹤的意願弱化。

相比暫時躲過一劫的華寶消費升級,中銀消費活力基金卻在2月25日宣告正式清盤。中銀消費活力是成立於2019年6月14日的一隻次新基金產品。從該基金成立以來發布的兩份季報來看,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在重倉股的選擇上是存在著一定失誤的,其曾公開表示,將甄選低估值高盈利能力的價值藍籌股作為基礎配置資產,同時精選消費板塊中的成長個股,力爭獲取超額收益。但事實上,該基金季報展示,該基金經理進行重倉股配置時,並沒有將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等消費龍頭配置其中,與自己曾經的表述觀點背離,或正是這個背離,也使得該基金遭到了很多投資者的用腳投票,最終導致清盤。

對於中銀消費活力基金的清盤,王驊分析稱:“一方面存量消費主題基金太多,包括帶有消費字眼的主動和跟蹤中證白酒指數、中證食品飲料指數、中證主要消費指數的基金數量接近100只,它們大都投向白酒、家電等傳統消費板塊,缺乏特色也導致投資者較難挑選;另一方面2016年以來開啟了一波價值股行情,其中易方達中小盤、易方達消費行業、匯添富消費行業等基金不管是絕對還是相對收益都較有優勢,賺錢效應也吸引了大量資金湧入,這使得後來成立的新基金產品很難會分到一杯羹。”

“我們推測該基金清盤是因為基金經理已經管理了中銀消費主題基金,該基金在投資者方向上和消費活力基金多有重複,為了降低基金經理的管理難度,也為了增加投資者對消費主題基金的辨識度,選擇清盤基金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的消費活力基金。”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對該基金的清盤分析與王驊不謀而合。

國投瑞銀旗下產品清盤腳步持續

國投瑞銀是前兩年基金清盤的大戶。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旗下產品基金全年清盤的數量達到了10只;2019年,進行清盤的基金數量同樣達到了10只。在公募今年迄今清盤的約20只基金產品中,國投瑞銀旗下的國投瑞銀歲增利和國投瑞銀行業先鋒就已經上榜在列。若考慮到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不排除其旗下產品清盤的數量還會有所增長。

以國投瑞銀行業先鋒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18年6月20日,從成立到消亡,產品存續不到兩年的時間。究其原因,規模的因素是其中最為顯而易見的一點。從基金的歷史季報來看,僅在成立後的首個季度,基金的規模就從最初的2.78億降至1.52億,縮水幅度將近45%。此後,該基金的規模基本延續了一路下行的走勢。規模的第二次驟降大約是在2019年的第一季度,產品從大約1.41億驟降至4104萬。去年四季度末,產品最後一次披露的規模定格在2015萬份。

規模為何日益縮減?而這或與其配置錯位業績表現不佳有關,從而也引發了基民拋棄。《紅週刊》記者注意到,該產品的股票倉位在去年前三個季度時,倉位還維持在65%一線,但到了第四季度,其倉位驟降至39.13%。時任基金經理在季報中表示:“本基金在四季度兌現了盈利,因此倉位有所降低,並且我們做了比較大的結構性調整。”同時基金經理還指出,對過去兩年大幅表現的核心資產持中性態度,科技會出現分化,更加關注低估藍籌和中游製造業中的低估行業龍頭。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該基金所選擇持有的重倉股並未達到提升基金淨值效果。《紅週刊》記者注意到,中國神華一直位列在其十大重倉股之列,並且中國神華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還排在了十大重倉的首位,但該股2019年全年的漲幅僅為1.61%,若按照四季報時基金持有中國神華5.21%的比例、基金股票倉位39.13%來測算,中國神華對基金淨值組合的貢獻度僅約為2.04%。與此同時,四季報重倉股中的亞世光電、永輝超市等若從2019年四季度或全年的市場的表現看,它們對基金全年淨值貢獻也乏善可陳的。

既然有很多產品出現清盤,那為何不嘗試找些幫忙資金來挽救這些產品呢?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書面採訪時,上海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指出,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清盤可能是比拯救成本更低的選擇。從經濟賬算,清盤的直接成本其實很少,主要是召開持有人大會和與監管部門溝通的一些人員成本;其他清盤費用基本都可以從基金資產裡出。雖然目前也有墊資或者主動承擔的例子,但這個一般不會很多,通常幾十萬而已。”

“相反,如果找幫忙資金去拯救一隻產品是沒有底的,難以估算需要多少資金。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清盤的主要負面影響其實就是品牌和聲譽上的,清掉已經不可能規模回升的產品相當於及時止損。”他進一步向記者強調。

ETF走俏,清盤隨之而來

“合併”項或成迷你基金第三條路

除去主動權益類產品清盤外,即便是近兩年大熱的被動型ETF產品也並不“保險”。《紅週刊》記者結合Wind的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經有兩隻ETF產品正式謝幕,它們分別是1月中旬清盤的諾安新興ETF和4月初清盤的銀華上證等權重50ETF。

進一步從新發產品來看,以目前市場上用中證新能源車指數為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來說,兩家頭部公募分別在2月和4月募集了兩隻ETF,規模達107億和24億元。然而莊正卻指出,這兩隻同質化產品若想成功,其實還很難。

首先從跟蹤指數來說,中證新能源車指數基金歷史上的表現很差。該指數基金的基準日是2011年12月31日,但自基準日以來該指數基金的漲幅是106.98%,而同期滬深300卻上漲了278.73%,該指數基金大幅落後於滬深300指數。

其次從發行時機來看,該指數基金當前估值是65倍,但2015年1月1日以來的平均市盈率是41.88倍,目前市盈率倍數長期平均市盈率在一個標準差(56.8倍)以上。市淨率來看,該指數基金當前值是4.56倍,自2015年以來的平均值是3.83倍,向上一個標準差以上是4.7倍,當前也處於歷史高位。在前期市場比較火熱的時候發行跟蹤該指數的ETF,風險很大。再次從成分股來看,該指數基金目前第一大權重行業是稀有金屬,第一大重倉是天齊鋰業,屬於傳統上業績波動巨大的行業和企業。

其實對於瀕臨清盤的迷你基金來說,基金公司的選擇無非是救與不救兩種。但是,近期或許有第三條路可以實施——基金合併。

4月8日,中信建投基金公告稱中信建投貨幣已經觸發了基金合併情形,按照基金合同約定,將推進該基金與旗下管理的其他同類別基金的合併事宜,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根據上述公告顯示,相關合並方案仍待監管審批。由此,公募基金業內也在討論是否此舉能在權益類產品內部推廣,畢竟某些公司批量清盤產品所帶來的口碑和市場反饋都不好。

對此,王驊向《紅週刊》記者直言:“我覺得策略不同、基金經理不同都可以在基金公司內部解決,合併影響最大的還是託管層面;如果是不同銀行託管的產品,則相關的費用如何處理就需要基金公司去跟渠道具體溝通了。”

濟安金信基金經理程穎補充說:“中信建投在2014年7月發佈的該基金合同中,已經針對該基金可能出現迷你基金時做出基金合併的規定。如果其他基金沒有做出相關規定的話,同轉型一樣,需要召開持有人大會等。”

短期希望瀕死權益產品都能合併重生不太現實。基金投資中風險切實存在,對於從去年延續至今的權益基金髮行熱潮中,普通投資者需要對投資行為保持一份謹慎;因為如果一旦買到後來清盤產品的話,從時間的維度和經濟的角度都會帶來一定的損失。對此,前述上海基金業內人士解釋,清盤一方面是淨值方面的損失。通常基金清盤會產生一些費用,這些費用會從基金資產里扣除,基民會遭受相應損失。另一方面是時間和流動性方面的損失。清盤通常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基民無法贖回基金。第三是會面臨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基金開始清盤後,拋售資產需要一定時間,這段時間內市場漲跌不確定。

“對於投資者而言,挑選成立時間較長、規模較大的基金比較合適。此外,也要避免投資機構持有人佔比過大的基金,一旦機構持有人大額贖回,基金規模有可能大幅減少,觸發清盤線。”程穎補充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