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城內曾有家“群眾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間的三晉會館

保定旧时的戏园子文化,也是相当繁荣的,戏楼戏院相当之多。这跟保定这座城市的特点有关,因为历来是军事和行政要地,衙署和学府汇集,所以有较高的文化消费需求。戏园文化为其一。

民国至解放后,戏园文化逐渐被剧场和电影院继承。印象中,在不算大的保定城内,电影院是一个挨一个。遗憾的是,旧时的戏楼乃至建国后的老影院,留存至今的少之又少。

由两枚徽章谈起

近日在搜集保定历史上的电影院过程中,发现一个陌生的名字——群众影院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1 群众影院徽章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2 群众影院徽章

这两枚徽章上的“群众”二字,似曾相识又感觉陌生。直觉上,类似名字应是新中国之后常见的命名。通过翻阅资料终于有了头绪,今天我们就聊聊这家有点“冷门”的群众电影院!这里先看一张九十年代的旧照,再继续下文的介绍。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3 保定电影院旧照

群众影院是哪儿

群众影院确实跟保定电影院有关系,或者可以说是保定电影院的前身。

群众影院原来位于东大街中段路北,它的前身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所建的“三晋会馆”。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4 清末保定府城图三晋会馆位置图

1938年,是保定城沦陷的第二年,那年冬天,日本人将会馆前部建成影院,起名为“保定电影院”。这所电影院在当时来说是一所现代化影院,场地接近方形,后半部建起楼座,场内排位单坐,由楼上后部正中放映室放映。

电影开映前,需响铃三次,第一次为“预备”,第二次响铃绿色护幕缓缓拉开,第三次响铃正式放映。开映后先映短镜头新片介绍和广告幻灯片,然后才是正片。这样的放映流程,跟日后甚至如今放电影的一些环节也是一样的。依稀记得,八十年代看电影,开始之前也是通过铃声作为放映信号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夫人罗仪凤主办的“四维剧社”由南方迁保,占用保定电影院,改为剧场,但仍兼放映电影。

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恢复为影院并易名“群众电影院”,曾连续演出《王秀鸾》《兄妹开荒》等剧,天天爆满。

历史上的三晋会馆

保定地处京畿门户,历为京城连通南方诸省的必经之路。清朝以来,一些省份为解决同乡官员子弟赴京赶考和商贾经商路过住宿之便,先后在保定成立了驻保同乡同业会,并各自设置了会馆。

三晋会馆亦称山西会馆,清乾隆年间始建,位于东大街52号往东。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5 九十年代东大街三晋会馆附近的风貌

有房30间,建筑格局是“前馆后神”,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商业功能气息,会馆照壁上刻有“三晋会馆”大字,胡同西侧是院落区。后部神院为五上六厢四合廊庑殿,正殿五间,起建在五级石阶上,内供关羽,贴殿外墙东西两侧建有碑廊,立有石碑数通。

碑廊内的数通石碑,如今估计基本都已流失。比较幸运的是,在直隶总督署的西碑廊内,收藏有一通“三晋会馆碑记”。若有机会去总督署游览,可以在西碑廊留意一下这通遗落至此的石碑。

“保定电影院”的废弃与重生

解放后,保定古城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新道路的开辟,商业重心逐渐转移。1953年在县学街新建保定电影院,而位于东大街的旧保定电影院也就是群众影院随之废弃。之后曾被保定市织绒厂占据。在后来的旧城改造中,三晋会馆逐渐沦为杂院民居,直至彻底拆除。如今被中华小区成片的住宅楼取代,旧貌已难寻。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6 如今三晋会馆附近的风貌

在县学街新建的保定电影院,九十年代之前也曾繁荣过。

在后来的商业化改造中,保定电影院同样被拆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7 保定电影院八十年代旧照

如今这里是大慈阁广场。

保定古城内曾有家“群众影院” 前身竟是乾隆年间的三晋会馆

图8 保定电影院旧址,如今的大慈阁广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