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禎

对于明末崇祯皇帝,人们褒贬不一。褒者,认为他勤政节俭、励精图治,非亡国之君;贬者,认为他刚愎自用、自毁长城,乃咎由自取。


那么,真实的崇祯皇帝是什么样子?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崇祯剧照

先来看看他的敌人,李自成和顺治皇帝对他的评价。李自成进军北京前写了一篇檄文,名为《檄明臣庶文》,文中提到: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崇祯皇帝并不是昏君,只是被孤立和蒙蔽了;大臣们都藏有私心,拉帮结派,忠诚和公正的人太少。”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李自成剧照

清军入关后,清廷重新改造了崇祯墓地,之后顺治皇帝命人立了一块神道碑,碑文内容为:


“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并不是失德之人,只是因为大臣们藏有私心被孤立了,而且将帅拥兵自重不积极作战,文官们互相攻讦诋毁,只为结党营私。”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顺治剧照

可以看出,无论李自成,还是顺治,对崇祯的评价都不错,尤其是顺治对崇祯充满了同情和认同,据说他在“参拜”崇祯陵墓时,竟然失声大哭了起来,高声呼喊:“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


一般后朝对前朝皇帝都是极尽抹黑之能事,比如唐之于隋,汉之于秦。能得到敌人的这番评价,足以证明崇祯是一个人品过硬、比较称职的皇帝。


俗话说的好,“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相信李自成、顺治对崇祯的评价是最接近真实,且相对客观的。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崇祯剧照

事实上,崇祯口碑不错,是因为他有举世公认三大优点:


一、勤政

根据《思陵勤政记》记载,崇祯平均每天工作14到16个小时,经常通宵达旦批阅奏章,遇到军情紧急时连续几昼夜不能休息。在位17年,除了应免日期之外,几乎从没缺席一天视朝,直到亡国前一天,还在坚持朝议。在他的日常生活里,只有办公两个字,有空还要参加日讲和经筵,从不应付。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导致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宫廷也没有歌舞表演什么的,几乎断绝了女色,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心思。论勤政程度,崇祯在中国皇帝中绝对可以排进前三名。


二、节俭

历经明神宗、明熹宗两朝的折腾,到崇祯登基的时候,大明财政已经出现巨大亏空,国库空虚。因此上任伊始,崇祯便号召群臣厉行节俭,并一直以身作则。当政17年,宫中没有进行任何新的营建,坚持每月吃十次素食。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为了节省开支,堂堂皇帝甚至穿打补丁的衣服,以致于他走路的时候总是很慢,担心走快了龙袍里边打补丁的衣服会飘出来,被大臣看到笑话。不仅皇帝如此,皇后也是躬身节俭,崇祯衣服的补丁就是周皇后亲自打的,而且带领宫女们自己织布纺衣,尽最大可能节省宫廷开支。


三、有气节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大明祖训,崇祯牢记并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祖训。李自成进军北京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崇祯,大意是愿意割据一方为王,继续尊奉大明正统,并协助明军攻打后金军。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事实上,这对大明来说是绝对的利好,如果答应,极有可能不会亡国,但崇祯不能接受割地的条件,坚决反对。北京城破之前,本来他有南逃南京另组政权的机会,可他宁愿选择留下来守护列祖列宗,最终自缢殉国,展现了不屈不服的态度和“君王死社稷”的担当。


不过,人都是有缺点的,崇祯也不例外,他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不会用人、刚愎自用

所谓用人乏术就是忠诚、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奸佞、庸才却得到赏识。比如崇祯的宠臣,内阁首辅魏藻德,崇祯死后立马投降李自成并大骂崇祯“无道”,结果魏藻德被刘宗敏打了两个嘴巴子,质问他“崇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而且崇祯的疑心比较重,刚愎自用,17年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17个内阁首辅,造成人心浮动。另外,崇祯刻薄寡恩,翻脸比翻书还快,大臣们稍微犯错就被惩罚,甚至杀头,例如袁崇焕,最后惨遭凌迟处死。这样一来,有心报国的志士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最终导致国家人才匮乏,无人可用!


二、操之过急,举措失当

崇祯属于典型的急性子,总想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搞定,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随着国家危机的日益加重,他更是急于求成,制定政策不加深思熟虑,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导致经常错误百出、漏洞频发,例如裁撤驿站、高估袁崇焕等,给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更致命的是,完全不懂军事却经常介入乱指挥,例如屡次催促孙传庭、洪承畴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作战,导致全军覆没。


可以说,崇祯的性格极其复杂,聪颖机灵而又猜忌多疑、看似谦恭而又刚愎自恃、励精图治却又急躁专断。事实上,越是危难之机,越需要政治家的定力和智慧,这一点,崇祯无疑是缺乏的。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

再加上频发密集的天灾、不断壮大的饥民、日益加重的税赋、两线作战的危机,内讧外叛、里外夹击,最终导致大明朝这座276年的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17年来,他从来不敢懈怠,熬白了头发、熬红了双眼,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依旧无法挽回大明的命运。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绝望的崇祯选择自缢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一份让后世感慨万千的遗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的一切结束,他解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