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遺老不少,其中有位人品極佳的人物,我們來膜拜一下

嘉胤诗史第十四章 把诗词中的历史说给你听

欢迎来到嘉胤诗史第十四章,上期咱们说到洪宪朝京师梨园的一段公案,有位挺好玩的老先生易顺鼎出场为我们这段堆诗史活跃气氛,其实这位易哭庵还是一位前清遗老,不然怎么到了都到了民国四年的光景,头上还拖着根辫子看大戏呢?今天这一章我们就专门讲讲遗老的故事。

洪宪纪事诗第十三

分曹王后见名称 逃姓冥冥乔左丞

遗墨几经陵谷变 秋龛曳杖泪胡僧

各位看官听仔细:兄弟我天要带大家看的可大多是有操守的清朝真遗老,绝非前文第十二章里边那位不伦不类的袁朝假遗老王式通之流。说起这前清的遗老,最有名的一位我想喜欢读点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写《人间词话》的王国维。这王观堂一代不世出的学问大家,在清末只做过几任小官,在清朝灭亡后的第十六个年头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对大清以身相殉,因此得到废帝溥仪赏赐"忠悫"的谥号。从此这斗大的遗老名号是死死贴在亡人头上,成了他国学大师之外的另一重身份标签。(但据兄弟我所知,此事尚有别情,因无关此文主旨,这里就不讲太多,日后列位如有兴趣,再专文论述吧)

清朝灭亡后遗老不少,其中有位人品极佳的人物,我们来膜拜一下

国学大师王国维

除了名扬四海的王大师之外,遗老中大有名头的还有康有为、辜鸿铭、梁鼎芬、陈宝琛等等。但他们都不是本文主角,今天兄弟我讲的这位遗老名叫乔树柟。这位老先生的高风亮节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清朝灭亡之后有怎样的遗臣之节哈。

话说末代皇帝退位的时候,这乔老先生正做着学部左丞(教育部部长助理),他为官十分清正,朝野上下对他的学问人品都很佩服。恰好同一时期朝中还有两位不避权贵的铁面御史也是乔老的知交好友,他们是高姓两兄弟,一个叫高树,一个叫高柟。这就巧了,乔老的名字是树柟,刚好把兄弟两个的名字给包圆了,所以有"乔树柟吞并高御史"的说法,当时的舆论传为忠臣廉吏之间风义相激,同振朝纲的佳话。

清朝灭亡后遗老不少,其中有位人品极佳的人物,我们来膜拜一下

乔树柟遗墨

转眼辛亥年共和告成,清帝逊位,老先生哀叹家国沦亡,万念俱灰,索性连那条遗老的辫子都不留了,直接跑到北京法源寺去做了和尚,从此青灯古佛,不问世事。除了门生故旧偶尔登门求见,于俗务再无牵挂萦累。偏偏这老袁要恢复帝制,得找一些颇具人望的前清遗臣出头为他撑场面。这乔老官声极好,名望极大,自然是洪宪皇帝罗致的重点对象,被他御笔钦点了参政院参政(相当于今天的全国政协常委)。可问题来了,这老儿这会儿已经在寺庙里当着和尚避世不出,不像那些沽名钓誉,蝇营狗苟之徒好招徕,这可怎么办呢?正好乔老有个好朋友叫施纪云,他有个儿子叫施愚的正在为新朝效力,洪宪朝廷便派他天天拿着参政院的名单去法源寺做说客,希望说动乔老出山。这乔老忠臣不事二主,此时淡泊名利,哪里肯答应这事儿。但又碍于故人面子,不好发脾气赶人。这事儿一拖再拖,最后被施某人骚扰得实在受不了了,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原来他过去在教育部有个同事,跟他同名不同姓,叫王树柟。此人是个官迷,醉心功名利禄,这个时候正好在京津之间钻营奔走,要营谋这洪宪朝的参政院参政,自谓新朝从龙之臣,好大一场富贵。这件事情倒可以着落在这个王某人头上做做文章。某天这施某又来软磨硬泡,要老爷子成全他的差干。老爷子装做实在是受勒逼不过的样子,告诉施某说你拿笔来,我今天就看世侄你的金面,应了这征聘吧。施某人闻言大喜,心想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回终于大功告成,可以回朝复命领赏了,连忙奉上笔墨,伺候一旁。老爷子提笔回头对施某说:事情可以这么办,但你得让我改一个字哈。他挥笔就在名单上把自己名字中乔字涂掉,改为王字。回头对施某正色道:我的昔日同僚王树柟也在求这参政的官你可知道,他最喜欢做官,把乔树柟换成王树柟,改一个字就可以两全其美,你也好回去交差,就这样吧。这施某一听此话大失所望,面如土色,狼狈而去,从此再也不敢上门滋扰了。我们这部纪事诗的作者刘成禺听说这件事后,对乔老先生钦仰之极,又为他作了"华阳居士称真隐 一代申屠著节操 古寺萧萧见朝薄 当前谁唱月儿高"的题词,来彰显先生之晚节,也算是一代佳话了。好了,这一章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和关注我的这个公号,我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嘉胤诗史"头条号所发布的全部文章均为该号作者刘嘉胤个人原创,未

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