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家禽饲养管理技术

近年来,我们家禽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在不断扩大,在脱贫攻坚中也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列为“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一项,但是养殖户在养殖实际中所获得的利润并不高,有点甚至还出现亏损。出现这一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没有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给养殖效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如何来做到科学养殖,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养殖的前期准备工作

刚开始从事养殖的养殖户,可以直接将准备好的养殖场地进-行消毒处理,待7-10天后即可购种养殖;以前养殖过的,再进行养殖时,必须彻底清除残余的粪便、垫料等,还要进行地面与墙壁的清洗、消毒工作,使饲养环境更加干净。待栏舍清洁、干燥之后,需要用石灰水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保证栏舍干净与整洁。消毒之后需要空置15 天左右,确保栏舍内残留的消毒药剂不会对家禽的健康造成影响。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上一批家禽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传染病,还需要用福尔马林等具有强杀菌效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味道散尽之后才可以进行养殖。

二、育雏管理

在禽雏进入饲养场所之后,如果是市场上直接买进的,直接放进养殖场所即可,如果是大批量从孵化场买进的,那就需要将禽雏箱一同放入其中,2 天左右之后,两者的温度基本持平,再将禽雏放出,减少因为温度骤然变化所造成的问题。

秋冬季家禽饲养管理技术


禽雏进入鸡舍之后3 天左右,可以为其提供适当的水分,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糖分、维生素,水温要适宜,并保证水源干净 。饮水之后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饲料,前3 天左右可以为其提供湿食,利于其消化,但是需要保证湿度适宜,并且要在喂食之前配置饲料,防止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变质现象。

三、日常管理

1、合理配比饲料

对于家禽的饲养工作来讲,要想保证其健康生长,就需要保证饲料的实际配比合理。首先是需要保证饲料成分明确、干净卫生,并且没有不良的添加剂,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让家禽食用这些饲料。在实际喂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营养的均衡性,特别是在产蛋期间,一定要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在饲料中加入钙等家禽需求量较大的元素。

2、饮水合理

在实际饮水的过程中,如果水质情况并不是非常好,对家禽的健康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容易使家禽出现疾病。在育雏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饮水的安全与健康,则可能会直接造成禽雏死亡,而这一情况就会使饲养人员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重视相关问题,为家禽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并定期进行更换,杜绝饮水不足或者是不卫生等,减少额外支出。

3、保证卫生

在家禽的实际饲养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注意卫生,如果一些器具在卫生方面不达标,就非常容易造成病菌扩散,对于家禽的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使用饲养器具之后必须进行消毒,经过消毒之后才能继续使用。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饮水设备与喂食设备的清洗,并且保证饲养室地面绝对的干燥与整洁,避免因为细菌的繁殖而使家禽染上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后果。养殖场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消毒计划并落实到位,降低出现污染的可能性。在养殖室入口处需要设置相应的消毒池,养殖人员或车辆进入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消毒 。

秋冬季家禽饲养管理技术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消毒,通过专用的消毒药物保证消毒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使用新洁尔灭等消毒剂,保证消毒工作落实到位。在实际消毒的过程在主要分为2种方式,一是生物消毒方式,即首先将栏舍中所有的物品清洗干净,然后晾干,并在此之后使用消毒灵等进行消毒。二是化学法消毒,即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药物有甲醛等。对比2种方式,化学法消毒所获得的效果更好,所以使用范围较大。

4、环境适宜

要想保证家禽健康生长,就需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如合理控制栏舍的湿度、温度等。在保证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使其健康生长。当栏舍内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时,要及时通风透气 。

四、疾病预防

要想有效预防或控制疾病的出现,需要采取多项措施。一是需要保证同一批禽雏在同一天进入养殖场,如果禽雏数量较多,则需要保证间隔时间比较短,最好不要超过5 天。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消毒与清洁效果,减少感染问题的出现,进而降低出现传染病的可能性。二是进行疫苗接种。养殖人员需要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禽雏接种相应的疫苗,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做好免疫工作,使疾病预防效果更好。

秋冬季家禽饲养管理技术


秋冬季家禽饲养管理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